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4419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消毒装置、风机、液位控制设备;化粪池与格栅调节池连接通,格栅调节池与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通,生物接触氧化池与混凝反应池连接通,混凝反应池与沉淀池连接通,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连接通,消毒装置与沉淀池出水管连接通,计量加药装置与混凝反应池连接;所述液位控制设备与消毒装置、计量加药装置以及潜污泵连接并控制其运行。污水进入化粪池,其大颗粒、可沉固体及漂浮物被拦截,出水进入格栅调节池,由污水泵提升至生物接触氧化池,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再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在充氧曝气和生物膜的作用下,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出水进入沉淀池泥水分离后,处理水排出,污泥由泥浆泵提升至污泥池,经浓缩后,污泥外运,而上清液返回调节池再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消毒装置、风机、液位控制设备;化粪池与格栅调节池连接通,格栅调节池与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通,生物接触氧化池与混凝反应池连接通,混凝反应池与沉淀池连接通,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连接通,消毒装置与沉淀池出水管连接通,计量加药装置与混凝反应池连接;所述液位控制设备与消毒装置、计量加药装置以及潜污泵连接并控制其运行。污水进入化粪池,其大颗粒、可沉固体及漂浮物被拦截,出水进入格栅调节池,由污水泵提升至生物接触氧化池,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再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在充氧曝气和生物膜的作用下,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出水进入沉淀池泥水分离后,处理水排出,污泥由泥浆泵提升至污泥池,经浓缩后,污泥外运,而上清液返回调节池再处理。【专利说明】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大多是以生化处理或用化学处理的办法,生物处理诸如A/0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工艺、生物转盘和氧化沟工艺等,上述处理工艺虽然有一定效果,但 由于未全面衡量废水的水质、水量、生产工艺以及与废水治理技术经综合适用性,故大多处 理设施处理效果不稳定,而且运行费用也居高不下。 近几年来,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深入,为生活污水治理的发展 开辟了一个广阔而乐观的空间,为环境生态的优化绘制了一幅美妙的蓝图。 在我国,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已逐渐成熟。通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有:物化法、生物法 以及生化物化相结合的办法等。 (1)所谓物化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和化学反应,分离废水中主要悬浮态的污染物质 和无机物或有机溶解物。这种方法较为简单、经济。主要处理技术有:中和、调节、过滤、沉 淀、离心分离、上浮、混凝等。物化法运行费用较高,一般用于废水的一级处理、三级处理或 深度处理。 (2)所谓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 污染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废水得以进化。生物法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处理方 法,常用于废水的二级处理。 以上是生活污水处理一般方法,其中物化法处理效果较差,化学法所需投加药剂 量大,故均不宜作为主要处理方案。又因为本设计中进水的B0D5/C0D&S50mg/L以上,可 生化性较强。只经一级物化处理不能保证污水全面指标达标,且生物法也是一种较为普遍 的处理方法,只要设计合理,管理合理,生物法是很有成效的方法,故本设计拟采用生物 接触氧化法作为主要处理方案。 生物处理法具有容积负荷高、停留时间短、有机物去除效果好、对冲击负荷有较强 适应能力、污泥生成量少、无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简单和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此提供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水进入化粪 池,其大颗粒、可沉固体及漂浮物被拦截,出水进入格栅调节池,由污水泵提升至生物接触 氧化池,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再通过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在充氧曝气和生物 膜的作用下,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出水进入沉淀池泥水分离后,处理水排出,污泥 由泥浆泵提升至污泥池,经浓缩后,污泥外运,而上清液返回调节池再处理。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格栅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消毒装置、风机、液位控制 设备;由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组成污水处理器; toon] 化粪池与格栅调节池连接通,格栅调节池与生物接触氧化池连接通,生物接触氧 化池与混凝反应池连接通,混凝反应池与沉淀池连接通,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连接通,消毒 装置与沉淀池出水管连接通,计量加药装置与混凝反应池连接;所述液位控制设备与消毒 装置、计量加药装置以及潜污泵连接并控制其运行。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 水处理站运行采用自动控制运行。预留远程控制接口,可实现中央监控站对污水处理站运 行进行远程监控。中央控制站可通过无线控制器和网络适配器,与工业控制系统及各污水 处理站管理网系统连接,对多个污水处理厂实行集中管理。 按照环保政策要求,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条件,根据"少 投资、少运行费用、少占地,确保达标,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原则,确定污水处理工艺为;化 粪一格栅调节一接触氧化一反应沉淀--消毒排放。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本体为钢制防腐,管道为UPVC工程塑料,填料为乙丙共 聚,曝气器为刚玉制,设备内部各联接件均为钢制,故设备具有防腐性能强、使用寿命长等 特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框图 图2是本技术控制连接示意图 图3-5是本技术由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组成污 水处理器示意图 其中:格栅调节池1,生物接触氧化池2,混凝反应池3,沉淀池4,污泥浓缩池5,消 毒装置6,风机7,液位控制设备8,计量加药装置9,潜污泵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提供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站运行采用自动控制运 行。预留远程控制接口,可实现中央监控站对污水处理站运行进行远程监控。中央控制站 可通过无线控制器和网络适配器,与工业控制系统及各污水处理站管理网系统连接,对多 个污水处理厂实行集中管理。 设计规范: (1)GB50013 - 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3)《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4) GB700 - 88 碳素结构钢 (5)GB/T985 - 88 手工电弧焊焊接接头的基本形式与尺寸 (6) JB2932 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条件 (7) GB/T 13922. 1 - 92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总则 (8) GB/T 13922. 1 - 92水处理设备性能试验过滤设备 (9)《给水排水设计手则》第二册、第三册 (10)其他相应设计标准及规范 设计范围:废水进入各处理单元的设施、设备、排放、控制装置等。包括: (1)处理站的总体平面布局设计; ( 2 )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 3 )废水处理各工艺单元设施设计; (4)废水水处理站设备的选择及设计; 工艺设计原则: (1)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确保经处理后污水的排放水质达到国家及当 地有关排放标准。 (2)本着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管理简单的原则选择污水处理工艺,使污水处 理工艺灵活性、先进性和可靠性能有机地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调节池(1)、生物接触氧化池(2)、混凝反应池(3)、沉淀池(4)、污泥浓缩池(5)、消毒装置(6)、风机(7)、液位控制设备(8);由生物接触氧化池(2)、混凝反应池(3)、沉淀池(4)、污泥浓缩池(5)组成污水处理器;化粪池与格栅调节池(1)连接通,格栅调节池(1)与生物接触氧化池(2)连接通,生物接触氧化池(2)与混凝反应池(3)连接通,混凝反应池(3)与沉淀池(4)连接通,沉淀池(4)与污泥浓缩池(5)连接通,消毒装置(6)与沉淀池(4)出水管连接通,计量加药装置(9)与混凝反应池(3)连接;所述液位控制设备(8)与消毒装置(6)、计量加药装置(9)以及潜污泵(10)连接并控制其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东桥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市净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