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明中专利>正文

多段铰接式粘滞阻尼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4014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段铰接式粘滞阻尼墙,包括一内钢板,其特征在于,该内钢板由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组成,且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之间可相对旋转式连接,所述内钢板内置于一顶端开口、底部和侧面均封闭的箱式结构的钢箱体(7)内,所述内钢板的顶端伸出钢箱体(7)的顶端开口,该钢箱体(7)的底端和一下连接板(1)刚接,所述钢箱体(7)的顶端开口四周边缘处设有垂直向外伸出一定距离的顶部外伸钢板(13),所述内钢板的顶端设有顶部封板。减小了内钢板的变形问题,增强了阻尼墙的耗能能力;在产生面外力时,不会使内钢板发生转动变形;增强了阻尼墙的稳定性和抗火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段铰接式粘滞阻尼墙,包括一内钢板,其特征在于,该内钢板由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组成,且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之间可相对旋转式连接,所述内钢板内置于一顶端开口、底部和侧面均封闭的箱式结构的钢箱体(7)内,所述内钢板的顶端伸出钢箱体(7)的顶端开口,该钢箱体(7)的底端和一下连接板(1)刚接,所述钢箱体(7)的顶端开口四周边缘处设有垂直向外伸出一定距离的顶部外伸钢板(13),所述内钢板的顶端设有顶部封板。减小了内钢板的变形问题,增强了阻尼墙的耗能能力;在产生面外力时,不会使内钢板发生转动变形;增强了阻尼墙的稳定性和抗火性能。【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结构抗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多段铰接式粘滞阻尼墙。 多段铰接式粘滞阻尼墙
技术介绍
消能减震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在结构中某些变形较大的部位设置消能构件,或 直接把某些构件(如连梁)设置为消能构件,在地震荷载或风荷载作用下,这些消能构件可 快速进入耗能状态,消耗部分或大部分外部荷载输入结构的能量,从而减少结构主体的动 力反应,避免或极大地减少结构主体发生破坏的可能性。 粘滞阻尼墙是一种用于建筑结构消能减震的新型阻尼元件。如图1所示,传统的 粘滞阻尼墙由钢箱体A、内钢板B、粘滞阻尼材料C组成,钢箱体A固定于楼面梁上,而内钢 板B固定于上层梁上,钢箱体A内灌入粘滞阻尼材料C。当楼层发生相对位移或速度时,内 钢板B在钢箱体A内的粘滞阻尼材料C中沿钢箱体A纵向滑动,产生粘滞剪切阻尼力,耗散 地震或风荷载输入结构的能量,减少结构的动力反应,同时还产生弹性刚度力。因此,粘滞 阻尼墙适用于多高层钢建筑结构和部分混凝土框架建筑结构。 传统粘滞阻尼墙的主要缺点是:当地震或者风荷载方向与内钢板走向不一致时, 上述阻尼墙内钢板易发生横向弯曲变形,轻则导致阻尼墙耗能能力降低,重则导致阻尼墙 完全破坏,失去耗能能力。另外,当粘滞阻尼材料粘度较大时,内钢板B的滑动会挤压粘滞 阻尼材料C,继而易导致端部的粘滞阻尼材料C鼓起,破坏内钢板B与粘滞阻尼材料C间的 粘结面,削弱粘滞耗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段铰接式粘滞阻尼墙,具有如下目的: 其目的之一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粘滞阻尼墙当发生平面外方向的力时,阻尼墙易 发生横向弯曲变形、破坏耗能能力的问题。 其目的之二在于,为了解决当粘滞阻尼材料粘度较大时,阻尼墙端部粘滞阻尼材 料易发生鼓起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多段铰接式粘滞阻尼墙,包括一内钢板,该内钢板由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 内钢板(16)组成,且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之间可相对旋转式连接,所述内 钢板内置于一顶端开口、底部和侧面均封闭的箱式结构的钢箱体(7)内,所述内钢板的顶 端伸出钢箱体(7)的顶端开口,该顶端开口四周边缘处设有垂直向外伸出一定距离的顶部 外伸钢板(13),钢箱体(7)的底端和一下连接板(1)刚接,所述内钢板的顶端设有顶部封 板,该顶部封板上部与上层梁连接,该顶部封板下部与上部内钢板(15)的顶端刚接,所述 钢箱体(7)和内部钢板之间填充粘滞阻尼材料(8),所述钢箱体(7)顶端开口由盖板(14) 和阻燃橡胶条(3)封闭,盖板(14)置于顶部外伸钢板(13)上,盖板(14) 一端抵住上部内 钢板(15)侧面,另一端外侧填充有阻燃橡胶条(3),所述钢箱体(7)内部中间位置处、底部 分别设置限位钢板(18)。 进一步,所述顶部封板包括一上连接板(11)、一下层封板(12)、卡键(9)、扣板 (2),所述上连接板(11)和上层梁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板(11)下表面焊接 有多个呈倒T字型卡键(9),所述下层封板(12)上表面焊接有扣板(2),该扣板(2)上开有 数量、形状和所述卡键(9)相匹配的卡槽(10),所述上连接板(11)和下层封板(12)之间采 用卡键(9)、卡槽(10)可活动式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槽(1〇)的大小大于或等于卡键(9) T字头的大小,以保证卡键(9) 在卡槽(10)内移动时不会很容易就滑落到卡槽(10)的外面。 进一步,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之间采用铰轴(17)连接,铰轴(17) 通过一紧固卡键(19)固定在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之间。 进一步,所述下层封板(12)下表面的中间位置与上部内钢板(15)的顶端刚接,所 述下层封板(12)下表面的两侧位置和钢箱体(7)顶部外伸钢板(13)之间填充阻燃橡胶条 ⑶。 进一步,所述盖板(14)和粘滞阻尼材料(8)之间封填阻燃橡胶条(3)。 进一步,所述下层封板(12)与上部内钢板(15)相接触形成的两个直角转角处分 别设置一加劲肋(4)。 进一步,所述钢箱体(7)的侧面和顶部外伸钢板(13)之间形成的两个直角转角处 分别设置一加劲肋(4)。 进一步,所述钢箱体(7)的侧面焊接有起固定作用的水平槽钢(5)、坚向钢板(6), 所述坚向钢板(6)焊接在两个水平槽钢(5)之间。 进一步,所述下层封板(12)下部的加劲肋(4)和盖板(14)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本技术作用原理:当楼层发生相对位移或速度时,内钢板在钢箱体的粘滞阻 尼材料中沿钢箱体纵向滑动,产生粘滞剪切阻尼力,耗散地震或风荷载输入结构的能量,减 少结构的动力反应。 本技术采用将内钢板分成两部分: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且上 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之间采用铰轴(17)可相对旋转式连接,当地震或风荷载 时,上部内钢板(15)或下部内钢板(16)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时,二者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当 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同时受外力运动时,因为二者之间采用铰轴(17)连 接,能够减少内钢板发生横向的弯曲变形,增强阻尼墙的耗能能力。 上面说的是对发生在平面内的外力(即在xyz正坐标系内的xy平面内的力)阻 尼墙发挥抗震耗能的原理。当发生垂直于xy平面(即z方向)的外力时,由于本技术 的上连接板(11)和下层封板(12)之间采用卡键(9)、卡槽(10)式连接,上连接板(11)的 卡键(9)会在下层封板(12)的卡槽(10)内沿着卡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即z方向),耗散掉 z方向的外力作用,而下层封板(12)以下的部件均不会受到该外力的影响。 本技术有益效果: 1、内钢板上下两部分之间采用铰轴进行连接,这样上部内钢板的转动不会影响到 下部内钢板的状态。铰轴和在钢箱体内部设置的两层起限位作用的钢板一起保证了内钢板 与钢箱体之间近乎平行状态,使阻尼器出力更加稳定; 2、上部连接板和下层封板之间采用卡槽式连接,在上部梁体平面外的移动(即z 方向)不会导致下层封板平面外的移动(即Z方向),也就不会使内钢板发生平面外弯曲变 形; 3、在钢箱体的侧面设置的水平槽钢和坚向钢板等肋板以及钢箱体顶部和底部的 加劲肋,保证了阻尼墙运行中的局部稳定和钢箱体的整体形状的稳定性; 4、盖板和粘滞液体之间封填阻燃橡胶条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段铰接式粘滞阻尼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钢板,该内钢板由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组成,且上部内钢板(15)和下部内钢板(16)之间可相对旋转式连接,所述内钢板内置于一顶端开口、底部和侧面均封闭的箱式结构的钢箱体(7)内,所述内钢板的顶端伸出钢箱体(7)的顶端开口,该顶端开口四周边缘处设有垂直向外伸出一定距离的顶部外伸钢板(13),钢箱体(7)的底端和一下连接板(1)刚接,所述内钢板的顶端设有顶部封板,该顶部封板上部与上层梁连接,该顶部封板下部与上部内钢板(15)的顶端刚接,所述钢箱体(7)和内部钢板之间填充粘滞阻尼材料(8),所述钢箱体(7)顶端开口由盖板(14)和阻燃橡胶条(3)封闭,盖板(14)置于顶部外伸钢板(13)上,盖板(14)一端抵住上部内钢板(15)侧面,另一端外侧填充有阻燃橡胶条(3),所述钢箱体(7)内部中间位置处、底部分别设置限位钢板(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中周海涛李静刘锡媛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