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竹楼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202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竹楼板结构,它包含由原竹通过竹条相互串联所连接成一体的原竹楼板,该原竹楼板上浇筑有砂浆层,所述原竹楼板中每根独立的原竹上上开设有灌浆孔,该灌浆孔位于竹条穿过的一节竹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不影响原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的增加原竹与砂浆后的连接程度,且也不易起层、剥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原竹楼板结构,它包含由原竹通过竹条相互串联所连接成一体的原竹楼板,该原竹楼板上浇筑有砂浆层,所述原竹楼板中每根独立的原竹上上开设有灌浆孔,该灌浆孔位于竹条穿过的一节竹腔内。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不影响原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的增加原竹与砂浆后的连接程度,且也不易起层、剥落。【专利说明】一种原竹楼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的是以原竹为主体的建筑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原竹楼板结构。
技术介绍
以原竹为主体的建筑以其环保性能好,建造周期短,建造费用低廉等优点而在一 些地区得到一定的推广,尤其是在近年来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以原竹为主体的建 筑以其抗震性能好的优点更是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但是目前常见的以原竹为主的楼板结 构,为了增加整体的抗渗能力,往往会在原竹楼板上浇铸一层砂浆,但是由于原竹表面较为 光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很容易出现起层剥落的现象,且常见的原竹楼板大多是用竹 条串接起来进行固定的,因此相互之间易窜动,连接也非常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原竹楼板结构,它能有效地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 问题。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由原竹通过竹条相互串联所连接成一 体的原竹楼板,该原竹楼板上浇筑有砂浆层,所述原竹楼板中每根独立的原竹上上开设有 灌浆孔,该灌浆孔位于竹条穿过的一节竹腔内。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在不影响原有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的增加原竹与砂浆后的连接程度,且也不易起 层、剥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地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原竹楼板结构,它包含由原竹1通过竹条2相互串联所连接成一体的原竹楼 板3,该原竹楼板3上浇筑有砂浆层4,所述原竹楼板3中每根独立的原竹上1上开设有灌 浆孔5,该灌浆孔5位于竹条2穿过的一节竹腔内。 实施例2 所述的原竹1优选采用直径为90mm以上的竹材,所述灌浆孔5的两侧与竹节之间 应保持不少于5cm的距离,从而有效的保证浆料在完全通过灌浆孔5进入竹节内的同时,大 大的增加了浆料在凝固后与原竹楼板的结合程度杜绝了起层、剥落,大大的增加了其整体 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原竹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由原竹通过竹条相互串联所连接成一体的原 竹楼板,该原竹楼板上浇筑有砂浆层,所述原竹楼板中每根独立的原竹上上开设有灌浆孔, 该灌浆孔位于竹条穿过的一节竹腔内。【文档编号】E04B5/16GK203878832SQ201420054389【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5日 【专利技术者】田黎敏, 郝际平, 赵淋伟, 王媛, 钟炜辉, 郑江 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竹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由原竹通过竹条相互串联所连接成一体的原竹楼板,该原竹楼板上浇筑有砂浆层,所述原竹楼板中每根独立的原竹上上开设有灌浆孔,该灌浆孔位于竹条穿过的一节竹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黎敏郝际平赵淋伟王媛钟炜辉郑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