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端纺纱装置和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密封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4030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由端纺纱装置和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密封件。该自由端纺纱装置具有在纺纱作业中以高转速在承受负压的转杯壳体内旋转的纺纱转杯,轴承壳体被连接至该转杯壳体,该轴承壳体具有纺纱转杯支承机构,其中纺纱转杯支承机构具有被润滑的且纺纱转杯转动支承在其中的前滚动轴承机构和后滚动轴承机构,并且滚动轴承机构通过间隙密封机构被对外封闭,间隙密封机构在动态支承状态下密封滚动轴承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至少在后滚动轴承机构(5B)的间隙密封机构(41)内设有附加的弹性密封件(42A,42B),其在静态支承状态下对应于相应的密封面(46,48)并且由此保证滚动轴承机构(5A,5B)在纺纱转杯(4)的静态支承状态下也被相对于周围大气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由端纺纱装置和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密封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由端纺纱装置和密封件。
技术介绍
关于纺纱转杯在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自由端纺纱装置中的安装,公开了大量部分有所不同并且在专利文献中部分明确加以描述的实施方式。例如在现有技术中不仅公开了纺纱转杯借助磁性轴承机构或气动轴承以非接触的方式安装的自由端纺纱装置,也公开了纺纱转杯被机械支承在轴承机构中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关于机械式纺纱转杯轴承机构,例如所谓的支承板支承结构被广泛采用,其中该纺纱转杯以其转杯轴支承在两个可转动支承的支承板对的支承导辊中,这两个支承板对本身被可转动地支承。另外,转杯轴被沿机器长度的环行切向传动带驱动,该传动带在支承导辊之间作用于转杯轴。这样的支承板支承结构在纺纱作业中实现了相对较高的转杯转速并且在实践中在高效纺纱机上已被证明是出色的。但是支承板支承结构在其结构性构造方面略微成本高昂且相应地成本密集。另外,与纺纱转杯以明显较低的转速转动的低成本自由端纺纱机相关地,很早就已公知的是将该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纺纱转杯以其转杯轴直接安装在滚动轴承机构中。这种例如DE3809976A1、DE3819607A1、DE4104453A1或者DE102004019530A1所述的滚动轴承机构一般具有套状的坚硬轴承壳体,在该轴承壳体中相互间隔地加工形成有用于对应的滚动轴承件的两个外滚道,其中,轴承壳体至少在滚道区域内被硬化。对应的滚动轴承件如硬化的钢球在安装状态下还支承在坚硬轴的对置的内滚道中,该坚硬轴形成转杯轴。滚动轴承件本身被可转动地支撑在所谓的保持架中并且通过如润滑脂或油的润滑剂来润滑。该轴也至少在内滚道区域内被硬化并且在端侧配备有所谓的驱动锭盘,其可承受沿机器长度的驱动带的作用。在构造为转杯轴的轴的、与驱动锭盘对置的一侧固定有转杯,其在纺纱作业中在转杯壳体内旋转,转杯壳体在纺纱作业中利用可摆动支承的盖子来关闭。转杯壳体与负压源相连,该负压源产生并保持在纺纱作业中在转杯壳体内所需要的负压。就是说,可借助驱动带转动的转杯轴经过相应的进口进入承受负压的转杯壳体中。另外,这种滚动轴承机构还分别通过例如迷宫式的间隙密封装置被对外封闭,该密封间隙装置用于保持在滚珠轴承滚道区域内的润滑剂以及应阻止脏颗粒进入滚动轴承机构。但是,在这样构成的自由端纺纱装置中在进口区域内流入承受负压的转杯壳体内的渗入空气不可避免地导致在转杯壳体区域内的不希望有的压力损失。因而为尽量减小不可忽略的对纺织机能耗造成不利影响的不希望有的压力损失,已经有人提出将用于滚动轴承机构的轴承壳体直接连接到可承受负压的转杯壳体并从而抑制错误送风。用于滚动轴承机构的轴承壳体被直接连接至可承受负压的转杯壳体上或者用于滚动轴承机构的轴承壳体和承受负压的转杯壳体形成一个结构单元的自由端纺纱装置例如在DE102007063264A1、DE2647816A或者DE19901565A1中有描述。具有这种相对低成本的滚动轴承机构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在转杯转速有限的自由端纺纱机背景下已得到证实,但具有以下缺点:设置在轴承壳体区域内的间隙密封装置只在纺纱转杯的动态支承状态下按规定发挥作用。所采用的通常构造为迷宫式密封形式的间隙密封装置是非接触式轴封,其密封作用基于仅在转动的纺纱转杯轴时出现的流体力学作用。就是说,在工作中,这样的间隙密封装置的缝隙因离心力和空气涡旋而是密闭的。但在纺纱转杯的静态支承状态下,这种间隙密封装置的缝隙是透风的。因而,在转杯轴尚未转动但转杯壳体已承受负压的某些工作状态下,就像例如在断纱时或在所谓的自由端纺纱机大量接头时所出现的工况下,在这些已知的装置内总存在以下危险:由于转杯壳体内的负压,脏颗粒和/或纤维材料被从外部经过该间隙密封装置吸入滚动轴承机构中,并且这些材料沉积在滚动轴承机构的区域内。这样的沉积随着时间推移而导致变脏的滚动轴承机构上的功能障碍,甚至相关自由端纺纱装置完全停止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前言的自由端纺纱装置,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任务,对分别具有可承受负压的且带有与用于滚动轴承机构的轴承壳体相连接的转杯壳体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加以改进,使得在所有的支承状态下都保证该轴承壳体的滚动轴承机构相对于周围大气充分密封。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任务将通过第一方面的自由端纺纱装置和第八方面的密封件来完成。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结构中,即:设置在后滚动轴承机构的区域内的间隙密封机构具有附加的弹性密封件,该弹性密封件在静态支承状态下对应于相应的密封面且由此保证了该滚动轴承机构在这样的支承状态下也相对于周围大气被可靠密封,得到以下优点:该轴承壳体的滚动轴承机构此时在所有的支承状态下被足够可靠地保护起来以免脏颗粒进入。其密封间隙如众所周知地在纺纱转杯的静态支承状态下是可穿透的间隙密封机构,实现了在转杯轴在虽然转杯壳体内已有负压但不转动的工作状态下,负压前进至弹性密封件并因此可用于将弹性密封件抽吸至相应的密封面。因此,随即贴靠的密封件起到在纺纱转杯的静态支承状态下的密封作用。在纺纱转杯的动态支承状态下,间隙密封机构区域内的流体力学作用使负压不会再向前挤所述密封件,该附加的弹性密封件被从其密封面上抬起而不会提前摩擦磨损。就是说,在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自由端纺纱装置时,在承受负压的转杯壳体中在任何支承状态下都不会再有脏颗粒进入滚动轴承机构,这对该滚动轴承机构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产生了极为有利的影响。这样一个附加的弹性密封件可相对顺利且低成本地实现并且是工作可靠且不复杂的构件,本身已知的间隙密封机构的工作方式或者说作用方式可通过该构件被显著扩展并因此得到改善。如第二方面所述,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该附加的弹性密封件被布置在间隙密封机构的外盖板上。此外,弹性密封件最好或是如第三方面所述的那样被粘接在该间隙密封机构的外盖板上,或是如第四方面所述的那样通过硫化而固定在该间隙密封机构的外盖板上。这两种做法是很有利的,这里的粘接因现今的粘结剂而成本略低,但仍然足够可靠。根据第五方面,附加的弹性密封件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具有密封唇,该密封唇在静态支承状态下对应于转杯轴上的密封面。因为弹性密封件在动态支承状态下因流体力学作用而被抬离转杯轴上的密封面,故通过这种结构以相对简单的方式实现了良好长久的密封,该密封的特点还在于结构很紧凑。不过,代替在上述方面中所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实施方式,其如第六方面所述具有附加的弹性密封件,该弹性密封件以可固定在转杯轴上的构件的形式构成。可安装在转杯轴上的该构件在静态支承状态下对应于在间隙密封机构的外盖板上的密封面。这样的可安装在转杯轴上的附加的弹性密封件在动态支承状态下也被抬离其对应的密封面,该弹性密封件的优点是,它可在需要的情况下容易地改装。就是说,已经出货的自由端纺纱装置也能根据需要比较顺利地改装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很有利的机构。根据第七方面,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在轴承壳体内的该间隙密封机构呈迷宫式密封形式。这种呈迷宫式密封形式的间隙密封机构是成本低廉的构件,其不仅在纺织机结构中已被证明是最佳的,在通用机器结构中也被证明是最佳的。如第八方面所述,该密封件由固定部段和弹性密封部段组成,弹性密封部段借助转杯壳体内的负压在纺纱转杯的静态支承状态下可贴靠对应的密封面。即:如此构成该密封件,使在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自由端纺纱装置和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密封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该自由端纺纱装置具有在纺纱作业中以高转速在承受负压的转杯壳体内旋转的纺纱转杯,轴承壳体被连接至该转杯壳体,该轴承壳体具有纺纱转杯支承机构,其中该纺纱转杯支承机构具有前滚动轴承机构和后滚动轴承机构,这些滚动轴承机构被润滑且该纺纱转杯转动支承在其中,并且这些滚动轴承机构通过间隙密封机构被对外封闭,所述间隙密封机构在动态支承状态下密封这些滚动轴承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该后滚动轴承机构(5B)的间隙密封机构(41)内设有附加的弹性密封件(42A,42B),该弹性密封件在静态支承状态下对应于相应的密封面(46,48)并且由此保证这些滚动轴承机构(5A,5B)在该纺纱转杯(4)的静态支承状态下也相对于周围大气被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12 DE 102013006357.41.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3),该自由端纺纱装置(3)具有在纺纱作业中以高转速在承受负压的转杯壳体(6)内旋转的纺纱转杯(4),轴承壳体(8)被连接至该转杯壳体,该轴承壳体具有纺纱转杯支承机构,其中该纺纱转杯支承机构具有前滚动轴承机构(5A)和后滚动轴承机构(5B),这些滚动轴承机构(5)被润滑且该纺纱转杯(4)转动支承在其中,并且这些滚动轴承机构通过间隙密封机构被对外封闭,所述间隙密封机构(41)在动态支承状态下密封前滚动轴承机构(5A)和后滚动轴承机构(5B),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该后滚动轴承机构(5B)的间隙密封机构(41)的外部区域内设有附加的弹性密封件(42A,42B),该弹性密封件在静态支承状态下对应于相应的密封面(46,48)并且借助负压能够被贴靠至相应的密封面(46,48),以便使得这些滚动轴承机构(5A,5B)在该纺纱转杯(4)的静态支承状态下相对于周围大气被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的弹性密封件(42A)被布置在该间隙密封机构(41)的外盖板(4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的弹性密封件(42A)被粘接在该间隙密封机构(41)的外盖板(43)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的弹性密封件(42A)通过硫化被固定在该间隙密封机构(41)的外盖板(43)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的弹性密封件(42A)具有密封唇(44),该密封唇在静态支承状态下对应于该纺纱转杯(4)的转杯轴(47)上的密封面(4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由端纺纱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的弹性密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G·瓦森霍芬
申请(专利权)人: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