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国团专利>正文

一种人力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39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人力插秧机,主要由支撑架、秧斗、分秧机构、插秧机构及驱动机构等组成,其支撑架由主框和副框交叉组成,分秧机构为分秧杆,它安装于轴上,插秧机构为与驱动机构之主动杆联动的插秧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特别适合广大丘陵地区及山区使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人力插秧机本技术属于一种农机具,特别是一种不用动力机的人力插秧机。目前水稻插秧大多仍沿用历代相传的人工方式,劳动强度大、速度慢,而且难以做到整齐划一。而目前所使用的插秧机为机动式,它结构复杂、造价高,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而且这种插秧机仅适合平原地带的大块水田使用,对南方丘陵地区及山区的小块水田不道用。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造价低廉,可适合于广大南方丘陵地区及山区使用的人力插秧机。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种人力插秧机,它具有一由主框和副框交叉构成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中间设有一秧斗、分秧机构、插秧机构及驱动装置,其中:分秧机构由轴、拨秧杆、扒齿组成,轴安装于秧斗之竖直板下端,拨秧杆均匀等间距地布设于轴上并与秧斗下端所开之缺口槽配套,扒齿设于轴中间;插秧机构为与驱动装置之主动杆相联的等距布设的一组插秧杆,它设于秧斗内侧并紧邻轴;驱动机构由主动杆、手柄、竖杆、锯齿杆及两复位弹簧组成,主动杆、手柄及竖杆构成运动框,两复位弹簧分别设于主动杆之中部及末端,锯齿杆上端与主动杆相联,其下端锯齿与扒齿相配合以驱动轴顺时针转动。-->在秧斗内底部设有将禾苗引向缺口槽的挡板,秧斗内上部设有一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力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由主框[1]和副框[11]交叉构成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中间设有一秧斗[10]、分秧机构、插秧机构及驱动装置,其中:分秧机构由轴[9]、拨秧杆[8]、扒齿[7]组成,轴[9]安装于秧斗[10]之竖直板下端, 拨秧杆[8]均匀等间距地布设于轴[9]上,并与秧斗[10]下端所开之缺口槽[17]配套,扒齿[7]设于轴[9]中间;插秧机构为与驱动装置之主动杆[2]相联的等距布设的一组插秧杆[3],它设于秧斗[10]内侧并紧邻轴[9];驱动机构由 主动杆[2]、手柄[12]、竖杆[18]、锯齿杆[4]及复位弹簧[5、6]组成,主动杆[2]、手柄[12]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人力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由主框[1]和副框[11]交叉构成的支撑架,在支撑架中间设有一秧斗[10]、分秧机构、插秧机构及驱动装置,其中:分秧机构由轴[9]、拨秧杆[8]、扒齿[7]组成,轴[9]安装于秧斗[10]之竖直板下端,拨秧杆[8]均匀等间距地布设于轴[9]上,并与秧斗[10]下端所开之缺口槽[17]配套,扒齿[7]设于轴[9]中间;插秧机构为与驱动装置之主动杆[2]相联的等距布设的一组插秧杆[3],它设于秧斗[10]内侧并紧邻轴[9];驱动机构由主动杆[2]、手柄[12]、竖杆[18]、锯齿杆[4]及复位弹簧[5、6]组成,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国团
申请(专利权)人:廖国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