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3658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其工作时,在出风口放入抽风机的作用下,冷却风由进风口进入,经过底部板与挡板之间的进风区向电池箱前侧流动,同时小部分空气透过挡板上的条状开孔进入电池之间的竖直通道,向电池箱前侧及顶部流动。气流到达贴近于前侧板处的冷却板之后,由冷却板引导向电池顶部流动。热气流到达顶部后在抽风机的作用下,热气流流向出风口,由抽风机排出电池箱。整个电池箱内部的风道整体呈U字形,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空气在电池箱中的流动距离以及与电池组之间的接触面积。此种设计不仅强化了整体散热能力,同时可以减小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度差异,提高电池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其工作时,在出风口放入抽风机的作用下,冷却风由进风口进入,经过底部板与挡板之间的进风区向电池箱前侧流动,同时小部分空气透过挡板上的条状开孔进入电池之间的竖直通道,向电池箱前侧及顶部流动。气流到达贴近于前侧板处的冷却板之后,由冷却板引导向电池顶部流动。热气流到达顶部后在抽风机的作用下,热气流流向出风口,由抽风机排出电池箱。整个电池箱内部的风道整体呈U字形,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空气在电池箱中的流动距离以及与电池组之间的接触面积。此种设计不仅强化了整体散热能力,同时可以减小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度差异,提高电池的一致性。【专利说明】
本技术属于电池箱
,具体涉及一种适合于储能系统用的具有良好 通风散热性的电池箱。 -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
技术介绍
在夏天电动车电池箱的温度很容易超过电池额定的最高工作温度,如果不进行及 时散热,轻则会造成电池寿命的折损,影响电池的工作状态;重则可能会引起电池起火爆炸 等危险事故,因此对电池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现有的电池箱散热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水平方向散热,如中国专利 201220531128. 7所述电池箱,在箱体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出风口一边设有抽 风机,冷却风由进风口进入,水平流经各电池之间的间隙,最后由抽风机排出;二是坚直方 向散热,如中国专利201320001644. 3所述电池箱,在箱体下部设有进风口,在箱体上部设 有出风口,在电池箱内侧前后左右四个面设有导风板,与电池箱本体形成风道,冷却风由进 风口进入,沿着风道坚直向上流动,带走电池表面的热量,热空气由出风口流出,从而保证 电池内部的散热稳定。 在水平散热的风道设计中,由于进风口与出风口附近的空气温度差较大,因此靠 近进风口处的电池单体冷却效果要远好于靠近出风口处的电池单体,从而导致电池单体之 间的温度分布不均一,影响电池的工作状态和寿命。对于坚直散热的风道设计,虽然可以有 效控制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度差,然而由于气流在电池箱中流经的路程较短,空气与电池表 面的接触面积不足,致使整体散热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其包 括由右侧板、前侧板、左侧板、后侧板、顶部板和底部板组成的电池箱体以及置于电池箱体 内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箱体内部设置有将电池箱体分隔为进风区和电池放置区的挡板,所 述电池组通过卡槽安装有所述挡板上,电池组和顶补板之间形成水平通道,电池组和前侧 板之间形成连通水平通道和进风区的进风通道,电池组内部的相邻的电池之间形成坚直通 道,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多个能连通坚直通道和进风区的条形孔,所述后侧板中靠近顶部板 的位置设置有连通水平通道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抽风机,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中 靠近后侧板的位置均设置有连通进风区的进风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组和前侧板之间的坚直通道设置有冷 却板,所述冷却板固定在前侧板的内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板靠近电池组的一端面设置有锯齿状 角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和底部板之间设置隔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组和电池箱体的各个侧板之间的间隙 内塞有保温材料和加热元器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组的各电池沿电池箱体左右方向布置 为两列,每列电池的各电池之间留有间隙,两列电池与左侧板、右侧板之间均具有间隙,所 述间隙为坚直通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出风口放入抽风机的作用下,冷却风由进风口进入, 经过底部板与挡板之间的进风区向电池箱前侧流动,同时小部分空气透过挡板上的条状开 孔进入电池之间的坚直通道,向电池箱前侧及顶部流动。气流到达贴近于前侧板处的冷却 板之后,由冷却板引导向电池顶部流动。热气流到达顶部后在抽风机的作用下,热气流流向 出风口,由抽风机排出电池箱。整个电池箱内部的风道整体呈U字形,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空 气在电池箱中的流动距离以及与电池组之间的接触面积。此种设计不仅强化了整体散热能 力,同时可以减小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度差异,提高电池的一致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 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 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中冷却板结构图; 图4是本技术的中挡板俯视图; 图5是本技术底部气流流向; 图6是本技术侧面气流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 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 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 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图4,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其包括由右侧板1、前侧板2、左 侧板3、后侧板4、顶部板10和底部板11组成的电池箱体以及置于电池箱体内的电池组5, 所述电池箱体内部设置有将电池箱体分隔为进风区和电池放置区的挡板9,所述电池组5 通过卡槽安装有所述挡板9上,电池组5和顶补板之间形成水平通道,电池组5和前侧板2 之间形成连通水平通道和进风区的进风通道,电池组5内部的相邻的电池之间形成坚直通 道,所述挡板9上设置有多个能连通坚直通道和进风区的条形孔,所述后侧板4中靠近顶部 板10的位置设置有连通水平通道的出风口 7,所述出风口 7处设有抽风机,所述左侧板3和 右侧板1中靠近后侧板4的位置均设置有连通进风区的进风口 6。 在出风口 7放入抽风机的作用下,冷却风由进风口 6进入,经过底部板11与挡板9 之间的进风区向电池箱前侧流动,同时小部分空气透过挡板9上的条状开孔进入电池之间 的坚直通道,向电池箱前侧及顶部流动。气流到达贴近于前侧板2处的冷却板之后,由冷却 板引导向电池顶部流动。热气流到达顶部后在抽风机的作用下,热气流流向出风口 7,由抽 风机排出电池箱。整个电池箱内部的空气流向如图5和图6所示,风道整体呈U字形,最大 限度地增加了空气在电池箱中的流动距离以及与电池组5之间的接触面积。此种设计不仅 强化了整体散热能力,同时可以减小各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度差异,提高电池的一致性。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池组5和前侧板2之间的坚直通道设置有冷 却板8,所述冷却板8固定在前侧板2的内侧面。冷却板8引导空气从底部向上流通并对吸 收了部分电池热量的空气进行冷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由右侧板、前侧板、左侧板、后侧板、顶部板和底部板组成的电池箱体以及置于电池箱体内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箱体内部设置有将电池箱体分隔为进风区和电池放置区的挡板,所述电池组通过卡槽安装有所述挡板上,电池组和顶补板之间形成水平通道,电池组和前侧板之间形成连通水平通道和进风区的进风通道,电池组内部的相邻的电池之间形成竖直通道,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多个能连通竖直通道和进风区的条形孔,所述后侧板中靠近顶部板的位置设置有连通水平通道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抽风机,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中靠近后侧板的位置均设置有连通进风区的进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洋吕洲高福荣姚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