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寿专利>正文

杆体的握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304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本上采用硬质橡胶或塑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杆体握持装置,因构造上创新,使得在材质固有弹性之外,能获致远大于材质本身所具弹性,且兼顾握持装置的止转问题,不仅可增进使用者握持杆体时之舒适性,且利于握持使用,更不会使握持装置因长久使用而劣化。该杆体握持装置包括:一如笔具等供握持使用或操作的中空杆体;一安装于此杆体握持部上的握持套;及形成于此杆体握持部外周面的多角形部与握持套内面间的多个轴向空隙部。(*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有关一种适于握持使用或操作的如笔具等的笔杆的握持装置。已知传统的笔具等的杆体的构造,为考虑到止滑作用及防止使用者疲劳等的操作性能,而采用较杆体材质为软的如橡胶或塑胶材料制成并套于杆体的握持部上的握持套。其中有一种嵌套于杆体上的握持套,其表面形成有止滑用的格形凹凸刻纹面。然而此等已知构造的握持套皆为紧密嵌套于杆体的周面上,而无任何空隙存在。因此,此种握持套构造所能赋予的弹性仅止于本身材质所具有的弹性。其能让使用者感受到的弹性柔适感甚为有限,以致长久使用易使人感到疲劳。另一方面,为增加弹性柔适感,固然可考虑采用弹性更大的海棉等多孔性发泡材料制成该握持套,但以海棉等材质制成的握持套却因其所能承受的力量小,在长久使用之后,极易造成摩损、弹性疲劳及碎裂变形等劣化问题,遂难耐使用或毫无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习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新颖的杆体的握持部构造。本技术采用能耐握持压力且不易劣化的硬质橡胶或塑胶等的弹性材料制成该握持套,但却配合构造上的创新而能带来远大过其本身所具弹性及柔适感,兼能顾及握持套的止转问题,不仅可显著增进使用者握持杆体的使用性或操作性,而且更可改善舒适握持感,同时使握持套可耐更大的握持力,也不会因长久使用而变形劣化。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的杆体的握持装置,包括一如笔具等的供握持使用或操作的中空杆体;一嵌装于此杆体的握持部上的握持套;形成于此杆体的握持部位表面的多角形表面部与握持套的内面间的多个轴向空隙部。由于杆体与握持套两者之间形成有多道轴向空隙部,且设有防止握持套旋转的构造,使用者在握持使用本技术的杆体时,除了握持套原有材料的弹性之外,更因构造上的空隙部所赋与握持套径向变形所产生的弹性,使整个握持部具有相乘的弹性效果,亦更有利于提高操作握持时的适贴性与柔适感,同时,更可耐长久使用。兹配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装置的杆体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装置的握持套的透视图;图3为沿图1的A-A线截取的握持部的剖视图;图4为沿图1的B-B线截取的握持部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杆体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握持套的透视图;图7图为沿图5的C-C线截取的握持的剖视图。图1至4示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本技术为于例如笔具等的杆体1的握持部位的外部嵌套以一塑胶制成的圆筒形握持套2而构成。具体而言,杆体1的握持部位的外表面形成有例如六道轴向长沟3,此等长沟3之两端如图4所示自沟底与沟端上缘之间形成斜面部4。因此,当圆筒形的握持套2嵌套于杆体1的握持部位上时,握持套2与杆体1之间,乃介以该等长沟3而形成多个空隙部5(图3及4所示)。又,该多道长沟3各为两端形成斜面部4的同形长沟,且握持套2乃形成可相配合套入该杆体1的圆筒状体,若此圆筒之内径由前端向后端形成微微逐渐扩大时,则握持套2将可容易自杆体1前端紧套其上。此握持套2可借助构成笔具等的杆体1前端螺纹部6所螺接的前锥体11而挡止,故绝不会自杆体1脱落。另外,图中标号7乃示出一设于杆体1后端的例如做为自动铅笔等时的按压筒。上述构成的本技术杆体的握持部构造装置,当使用者握持于杆体1的握持部而使用时,该握持套2则如图4所示受到箭头“X”方向即径向向内的压力,此时,由于握持套2除本身所具弹性之外,复因其与杆体1之间具有由长沟3所形成的空隙部5之故,握持套2乃可执行如虚线所示的变形以吸收使用者的甚大的压力,结果乃让使用者虽经长时间使用,亦不易使人感觉疲劳。尚且,因握持套2受压向内方挠曲而局部凹入空隙部5后,形成自然的凹凸不平表面,逐亦具有防止滑动的效果,而无需刻意将握持套2的表面形成如习知的刻纹面或粗糙面。图5至7则示出本技术的握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更具有进一步增加握持套2的止转装置。如图5所示,杆体1的握持部位的两端,亦即长沟3的两端外分别形成有断面呈六角形等的多角面部8;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于握持套2内孔面两端也分别形成有对应于杆体1的多角面部8的同形多角孔部9。多角面部8与多角孔部9形成止转装置。按此构成的握持套2一旦嵌套于杆体1的握持部位上时,借助两者的内外多角面部8、9间的密接嵌合作用,逐使握持套2对于杆体1无法实现绕周向旋转。尚且,于此情况下,如图7所示,外方多角面部8的顶端即各角顶点所连成的外接圆的直径,只要设定为略小于自杆体1的主体的外径扣除握持套2的厚度后的大小,则握持套2嵌套于杆体1之后,握持套2即不会高出杆体1外周面,便可形成圆滑匀称而更加美观。本技术因具有如上的独特构造,不但采用可承受更大握持压力及较不易老化变质的硬橡胶或塑胶等弹性材料制成握持套,而且由于配合此构造上所带来的相乘效果,从而能获得远超过握持套本身所具有弹性及柔适感,兼可顾及握持套的止转问题,不仅可显著增进使用者握持杆体的使用操作性,而且可改善握持的适贴感,并使握持套可耐更大的压力而不会因长久使用而劣化变质。权利要求1.一种杆体的握持装置,由一如笔具等的供握持操作的中空杆体及一套嵌于此杆体的握持部位的握持套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杆体的握持部位的外周部形成多角形表面部,且于此多角形表面部与套于此部位上的该握持套的内孔壁之间形成有多道轴向的空隙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体的握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空隙部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自底部向上端缘延伸的斜面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体的握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杆体的握持部位的外周面及该握持部的内周面设有防止握持部转动的止转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体的握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止转装置由一形成于该杆体的握持部位的外周面的外六角面部及一形成于握持部的孔内周面的六角孔部所构成。专利摘要一种基本上采用硬质橡胶或塑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杆体握持装置,因构造上创新,使得在材质固有弹性之外,能获致远大于材质本身所具弹性,且兼顾握持装置的止转问题,不仅可增进使用者握持杆体时之舒适性,且利于握持使用,更不会使握持装置因长久使用而劣化。该杆体握持装置包括一如笔具等供握持使用或操作的中空杆体;一安装于此杆体握持部上的握持套;及形成于此杆体握持部外周面的多角形部与握持套内面间的多个轴向空隙部。文档编号B43L13/00GK2194820SQ9420893公开日1995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野口芳男, 阴山寿彦, 高桥修 申请人:株式会社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杆体的握持装置,由一如笔具等的供握持操作的中空杆体及一套嵌于此杆体的握持部位的握持套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杆体的握持部位的外周部形成多角形表面部,且于此多角形表面部与套于此部位上的该握持套的内孔壁之间形成有多道轴向的空隙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口芳男阴山寿彦高桥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