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摄像器材配件领域,公开了一种镜头支架及镜头组件,包括呈框架结构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一侧与音圈马达相连接,另一侧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支架本体的一个顶角处开设有贯穿支架本体的排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镜头支架本体上设有贯穿支架本体的排气孔,排气孔能够将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接触面之间存在的气体排出,防止产生气泡,使得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之间的粘贴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镜头支架透光孔的侧壁与透光孔的中心轴线呈预设定夹角,改变了原有透光孔的内壁截面的直筒状结构,当倾斜的光线照射时不易产生反射的现象,有效增加了倾斜光线的通过率,用户体验更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摄像器材配件领域,公开了一种镜头支架及镜头组件,包括呈框架结构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的一侧与音圈马达相连接,另一侧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支架本体的一个顶角处开设有贯穿支架本体的排气孔。本技术在镜头支架本体上设有贯穿支架本体的排气孔,排气孔能够将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接触面之间存在的气体排出,防止产生气泡,使得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之间的粘贴效果更好;本技术中镜头支架透光孔的侧壁与透光孔的中心轴线呈预设定夹角,改变了原有透光孔的内壁截面的直筒状结构,当倾斜的光线照射时不易产生反射的现象,有效增加了倾斜光线的通过率,用户体验更好。【专利说明】一种镜头支架及镜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摄像器材配件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镜头支架及镜头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镜头组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 摄像功能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中都得到应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在拍 摄影像品质方面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其结构越来越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 镜头组件一般包括镜头、音圈马达、影像感测器、镜头支架、线圈、外框架及永久磁 铁等结构。镜头固定于镜头支架上,镜头支架外壁缠有线圈,永久磁铁固定于外框架。当线 圈通电时,线圈收到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作用,使得镜头支架带动镜头沿镜头的轴向方向 移动,从而改变镜头与影响感测器之间的具体,进而实现对焦。 镜头支架用于连接音圈马达与柔性电路板,一般情况下,镜头支架的形状与音圈 马达的形状相适配。现有技术中,音圈马达与镜头支架之间通过胶水进行粘贴固定,然而在 粘贴过程中,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的接触面之间常常会有气体存在。如果无法将气体完全 清除出去,就会在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之间产生气泡,影响粘贴效果,进而影响镜头组件的 使用性能。 另外,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支架Γ的透光孔截面的边线2'与透光孔 的中心轴线相平行,呈直筒状结构。当入射光线呈倾斜状态时,上述结构的镜头支架1'容 易将倾斜状态的光线进行反射,导致透光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设置有排气孔的镜头支架,能够有效解决镜头 支架与音圈马达的接触面上存有气泡的问题。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镜头支架,镜头支架的透光孔的侧壁与透 光孔的中心轴线呈一定倾斜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镜头支架透光效果不好的问题。 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镜头组件,能够有效改善透光效果,用户 体验更好。 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镜头支架,包括呈框架结构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与音圈马达相 连接,另一侧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个顶角处开设有贯穿支架本体的排 气孔。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直径为0. 25mm±0. 01mm。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支架本体侧边的距离为 0. 60mm±0. 01mm。 优选的,所述排气孔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支架本体顶边和/或底边的距离为 0. 60mm±0. 01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的顶边和/或底边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镜头的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顶边和/或底边的中间位置处;所述 固定结构为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的侧壁与所述透光孔的中 心轴线之间呈预设定夹角。 优选的,所述预设定夹角度数为20° ±3°。 进一步的,所述透光孔位于音圈马达一侧的内壁截面面积大于所述透光孔位于柔 性电路板一侧的内壁截面面积。 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座、音圈马达和柔性电路板,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支 架,所述镜头座固定在所述镜头支架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套设在所述镜头座的外侧。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本技术在镜头支架本体上设有贯穿支架本体的排气孔,在对音圈马达与 镜头之间进行粘贴的过程中,排气孔能够将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接触面之间存在的气体排 出,防止产生气泡,使得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之间的粘贴效果更好; (2)本技术中镜头支架透光孔的侧壁与所述透光孔的中心轴线呈预设定夹 角,改变了原有透光孔的内壁截面的直筒状结构,当倾斜的光线照射时不易产生反射的现 象,有效增加了倾斜光线的通过率,用户体验更好; (3)本技术在镜头支架上设置有固定结构,可将不同类型的镜头座与该镜头 支架进行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安装不同类型的镜头,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镜头支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镜头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镜头支架的后视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出的镜头支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镜头支架;2'、边线;1、支架本体;11、顶边;12、侧边;13、底边;2、边线;3、 透光孔;4、固定结构;5、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2-3所示,是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镜头支架,包括呈框架结构的支架本体1, 所述支架本体1的一侧与音圈马达相连接,另一侧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的 一个顶角处开设有贯穿支架本体的排气孔5。所述排气孔5的直径为0. 25mm±0. 01mm,优 选为0. 25mm。本实施例在支架本体1上设有贯穿支架本体1的排气孔5,在对音圈马达与 镜头之间进行粘贴的过程中,排气孔5能够将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接触面之间存在的气体 排出,防止产生气泡,使得镜头支架与音圈马达之间的粘贴效果更好。 所述排气孔5的几何中心距离所述支架本体侧边12的距离为0. 60mm±0. 01mm ; 距离所述支架本体顶边11和/或底边13的距离为0. 60mm±0. 01mm。本实施例中的排气 孔5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右上角,距离支架本体侧边12的具体为0. 60mm,距离支架本体顶 边11的距离为〇. 60mm。但排气孔5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位置,还可以设置在支架本体 1的左上角、右下角或左下角位置处,只要能够将支架本体1与音圈马达的接触面间的空气 排出即可。 为了能够使本实施例中的镜头支架能够配合更多的镜头使用,方便不同型号的镜 头进行更换,本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1的顶边11和/或底边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镜头的 固定结构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结构4设置于所述支架本体顶边11和/ 或底边13的中间位置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结构4为螺孔。 如图4所示,所述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透光孔3,所述透光孔3的侧壁与所述透光 孔3的中心轴线呈预设定夹角,即所述透光孔3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截面与所述透光孔3的 内壁形成边线2,所述边线2与透光孔3的中心轴线呈预设定夹角,优选的,所述预设定角度 的夹角度数为20° ±3°。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定的夹角度数为20°。 所述透光孔3位于音圈马达一侧内壁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透光孔3位于柔性电路 板一侧的内壁截面面积。当透光孔3的形状为圆形时,所述透光孔3位于音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支架,包括呈框架结构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与音圈马达相连接,另一侧与柔性电路板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个顶角处开设有贯穿支架本体的排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龙,赖芳奇,潘永辉,夏沐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凯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