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属于水产养殖
,主要用于培养耐低温的作为仔鱼虾类开口饵料的轮虫,发展水产养殖事业。在已有技术中物种个体小、广盐性、繁殖率高、易于高密度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从60年代起在日本就被用来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目前已广泛用来作鱼虾饵料,因此世界沿海各国对轮虫的研究十分重视,但对这种轮虫的研究多停留在生态分布、形态分类、营养、繁殖、养殖和生化等方面,在育种方面只有日本人曾选育出大型(L)和小型(S)轮虫品系,但它们是通过自然筛选法得到的,不属于人工育种之列。另据报导我国台湾省曾从裴济引进了一种小型轮虫(S)亦不是育种。现有研究成果均表明轮虫是喜温性动物,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我国北方对虾人工育苗一般是在每年4~5月份进行,这时的水温在20℃以下,轮虫难以繁殖生长,因此我国对虾育苗主要是以蛋黄、合成饵料以及卤虫卵为饵料,而无法用褶皱臂尾轮虫这种理想的饵料。大量使用蛋黄及合成饵料易造成虾池水质污染引起虾病,卤虫不仅资源贫乏,而且卤虫卵孵化率低,不得不从国外购买卤虫卵。为了提高对虾人工育苗的经济效益,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低温轮虫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低温虫轮虫育种方法,由激光诱变及化学诱变交替进行和群体定向选择与个体定向选择相结合两个部分构成;上述的激光诱变的条件是:激光波长260~266nm,单脉冲输出功率为4~8mj,光斑直径4~6mm,脉冲宽度10~20ns;激光诱变的具体方法是:先将生长良好的轮虫浓缩,然后用细滴管将上述浓缩后的轮虫滴到细胞培养板上,每滴的直径4~6mm,里面含有5~20个轮虫,再将激光光斑对准小滴照射1~2次,每次一个脉冲;上述的化学诱变,其诱变剂为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浓度为20~40ppm,处理时间为20~60分钟,处理方法是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