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1831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其中气囊内固设有含侧孔的气囊芯;充气塞包含胶塞,胶塞设于气囊芯的进气口处;套管式充气针包含外套管、充气针针头和充气管,针头及充气管置于外套管内,外套管与针头及充气管能够相对移动;针头用于穿过胶塞并向气囊内注气;充气阀包含与充气管相连通的注射器连接口和充气旋栓;旋转旋栓可以控制气体出入;充气后气囊可脱离,不影响下段肠道手术术野。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保证了气囊下段肠腔的清洁无菌状态,保护经肠道的内镜下手术的入路,保护肠道内镜下全层切除术以及其他肠道手术过程中导致的穿孔部位不受污染,使下段肠管的无菌手术成为可能,并且能够避免上述手术之后腹膜炎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内镜微创手术用的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 护气囊装置,可有效防止术野被粪水污染。
技术介绍
由于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很多消化道病变可以在内镜下治疗。在一些肠道微创 手术过程中,如内镜固有肌层剥离术(Endoscopic Muscularis Dissection, EMD)、内镜全 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EFR)等,会造成肠道的穿孔。经自然 腔道的内镜下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NOTES)是近年 来国际上新兴的治疗手段。其方法是经胃壁、肠壁、阴道后穹窿开口,使内镜经该开口进入 腹腔,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其中经肠壁开口进入腹腔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路。但由于 肠腔内细菌含量大,况且肠管不断蠕动,在治疗过程中,将可能不断有粪便进入手术区域, 并可能使大量的细菌经肠壁开口进入腹腔从而引起严重的腹腔感染,严重时可以导致病人 的死亡。这也是经肠壁通路进行NOTES手术无法广泛开展的重要原因。 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器械能解决经肠道NOTES及其他内镜下肠道手术视野污染 的问题。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人基于相关领域的研发,并经过不断测 试及改良,进而有本专利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可以有效的解决上 述难题。保护内镜手术术野不受污染,使气囊下段肠管的无菌手术成为可能,并且能够避免 上述手术之后腹膜炎的发生。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其包括: 气囊,气囊内固设有气囊芯,气囊芯上设有侧孔; 充气塞,包含胶塞,所述胶塞设于气囊芯的进气口处; 套管式充气针,包含外套管、充气针针头、充气管和充气阀,所述充气针针头与充 气管相连接并置于外套管内,充气针针头及充气管能够相对外套管移动;充气针针头预先 插入胶塞而与气囊芯相连并能够向气囊内注入气体,注气完成拔出充气针后,胶塞自动闭 严;所述的充气阀包含注射器连接口和充气旋栓,所述充气旋栓中央设有通气孔且横穿充 气管,使注射器连接口与充气管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的注射器连接口用于与注射器相连接。 所述的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其中,所述的充气塞还包括固定卡槽,固 定卡槽固设于所述胶塞远离气囊芯的一侧,所述充气针针头处设有一处球状凸起,该球状 凸起与固定卡槽相对应,用于将充气针头固定于充气塞内。 所述的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胶塞为具有自密封性高密度 橡胶材料制成。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充气针针头预先插入胶塞而与气囊芯相连并能够向气囊 内注入气体,注气完成拔出充气针,胶塞自动闭严,保证气体无外漏;本专利技术可避免肠镜操 作术野的细菌污染问题,故可使经肠道内镜下治疗变得安全可靠。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和住 院时间。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气囊脱离后不需要有气囊导管留在下段肠管, 因而不会对术野内操作造成任何影响。同时,本气囊可以大大减少手术过程中进入气囊上 方肠腔内的气体,从而减少患者术后的腹部饱胀感,减轻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充气塞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充气针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充气阀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_气囊;2-充气塞;3-套管式充气针;4-充气阀;5-高密度胶塞; 6_固定卡槽;7-气囊芯;8-侧孔;9-外套管;10-充气针针头;11-充气管;12-针头与充气 管连接部;13-外套管把手;14-注射器连接口; 15-旋栓;16-旋栓上的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专利技术为达到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可行 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所示,详述如下: 首先如图1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专利技术的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主要包括:气囊1、充气塞2和套管式充气针3。 再如图2所示,其为充气塞的结构放大图。其中,所述的充气塞2设置于气囊1的 进气口处。气囊1内固设有气囊芯7,用于支撑气囊并保证进气功能;气囊芯7上设有多个 侧孔8。充气塞2包含:高密度胶塞5和固定卡槽6,其中固定卡槽6由硬橡胶制成,设于气 囊1的进气口处,且固定卡槽6与气囊芯7之间设有所述的高密度胶塞5。胶塞5为具有自 密封性高密度的橡胶材料制成,在自然状态下为闭合状态,可以有效防止气体漏出。 然后如图3所示,其为套管式充气针套管内的结构放大图。所述的套管式充气针3 包含:外套管9、充气针针头10、充气管11和针头与充气管连接部12 ;所述针头10与充气 管11通过充气管连接部12相连接并置于外套管9内,外套管9与针头10及充气管11能 够相对移动,使针头10置于外套管9内或伸出于外套管9 ;所述针头10于使用前预先插入 胶塞5内,充气完成后从胶塞5内拔出,胶塞5会自动闭严,保证气体无外漏;此外,充气针 针头10处设有一处球状凸起,该球状凸起与固定卡槽6相对应,使得气囊1和套管式充气 针3可以通过固定卡槽6连接在一起,能够有效防止气囊1与套管式充气针3意外脱离。 最后如图4所示,其为套管式充气针3的充气阀的结构放大图。所述的充气阀4 包含:注射器连接口 14和充气旋栓15 ;所述旋栓15中央设有通气孔16且横穿充气管11, 充气时通过旋转旋栓15调节通气孔16方向,使气体顺利进入到充气管11并进而进入到气 囊1内;所述的注射器连接口 14用于与注射器(图中未示)相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非充气状态时,气囊1缩紧(直径小于2. 7_),可以由套 管式充气针3连接气囊1 (具体是将充气针针头10穿过充气塞2的胶塞5,并且通过固定 卡槽6卡紧)经过内镜的活检孔道送入术野上方结肠脾曲以上,之后由注射器连接充气阀 4的注射器连接口 14向带有侧孔8的气囊芯7内注入适量的空气,使气囊1达到适当的直 径,以封堵该处肠腔。 脱离气囊时,手握住外套管把手13将外套管9向前推送,同时向后拉充气阀4,从 而将充气针头10从充气塞2内拔出,与此同时完成了气囊1与套管式充气针3的脱离。 注气后的气囊为有一定强度的柱状气囊,无法通过肠腔的较大弯曲部,可避免由 于肠道的剧烈蠕动而将其排挤至下段肠管,从而达到避免手术区域上段肠腔的粪便和肠液 进入手术部位,防止污染的发生,进而防止术后腹膜炎的发生。手术结束时,可再次从内镜 活检孔道送入套管式充气针3,直接刺漏气囊1,吸净内部气体,待气体排空后,可通过异物 钳钳除气囊1。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经自然腔道的内镜下手术(NOTES)手术、 肠道内镜固有肌层剥离术(EMD)或者内镜全层切除术(EFR)前,通过内镜的活检孔道,将气 囊送到术野上方肠曲以上,经注气针注入适量的空气,使气囊达到相应的直径,以封堵该处 肠腔。充气结束后,以充气针外套管抵住气囊基部,同时抽出针,继而将套管及注气针一并 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气囊内固设有气囊芯,气囊芯上设有侧孔;充气塞,包含胶塞,所述胶塞设于气囊芯的进气口处;套管式充气针,包含外套管、充气针针头、充气管和充气阀,所述充气针针头与充气管相连接并置于外套管内,充气针针头及充气管能够相对外套管移动;充气针针头预先插入胶塞而与气囊芯相连并能够向气囊内注入气体,注气完成拔出充气针能够使气囊脱离,胶塞自动闭严;所述的充气阀包含注射器连接口和充气旋栓,所述充气旋栓中央设有通气孔且横穿充气管,使注射器连接口与充气管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的注射器连接口用于与注射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脱离式肠道术野保护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气囊内固设有气囊芯,气囊芯上设有侧孔; 充气塞,包含胶塞,所述胶塞设于气囊芯的进气口处; 套管式充气针,包含外套管、充气针针头、充气管和充气阀,所述充气针针头与充气管 相连接并置于外套管内,充气针针头及充气管能够相对外套管移动;充气针针头预先插入 胶塞而与气囊芯相连并能够向气囊内注入气体,注气完成拔出充气针能够使气囊脱离,胶 塞自动闭严;所述的充气阀包含注射器连接口和充气旋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熔刘巍杜冰赵丽霞孔令建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