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1796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水平隔震构件、过渡钢结构平台、竖向隔震构件,水平隔震构件与竖向隔震构件通过过渡钢结构平台固定连接,竖向隔震构件包括上套筒,下套筒,下底板,蝶形弹簧,中导向杆,粘滞阻尼液;制作简便,施工安装、维护方便;水平及竖向减震相互解耦,互不牵连。采用蝶形钢板弹簧,在竖向运动时具有较小竖向刚度,从而延长上部结构的竖向周期,减小地震作用;同时蝶形弹簧与下圆筒之间的缝隙对筒中的粘滞阻尼液形成很好的粘滞孔,蝶形钢板起到了粘滞阻尼器中活塞的作用,从而通过消能进一步减轻竖向地震作用,保证了上部结构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
。涉及建筑隔震层、桥梁隔震层及设 备隔震层的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叠层橡胶隔震技术对减轻水平地震给建筑、桥梁结构带来的破坏具有重要的作 用,其具有良好的水平变形能力和耗能效果,因此应用于建筑、桥梁隔震层中能有效地隔阻 地震的水平振动对建筑、桥梁的破坏,并在近年来的多次实际地震中得到了很好的考验。但 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缺点是其在坚向不具有减震功能,从历次大地震所测到的地震记录来 看,坚向地震在整个地震能量中占有不少份量,如何解决坚向隔震一直是困扰整个隔震界 的重大难题,特别是对一些特重要的建筑物、桥梁及重要设备仪器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不仅在水平方向起到隔震功能,同时在坚向也能起到隔震功 能的装置。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水平隔震构件、过渡钢结构 平台、坚向隔震构件,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与坚向隔震构件通过过渡钢结构平台固定连接, 所述的坚向隔震构件包括上套筒,下套筒,下底板,蝶形弹簧,中导向杆,粘滞阻尼液; 所述的下底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水平隔震构件(1)、过渡钢结构平台(2)、竖向隔震构件(3),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1)与竖向隔震构件(3)通过过渡钢结构平台(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隔震构件(3)包括上套筒(3‑1),下套筒(3‑2),下底板(3‑3),蝶形弹簧(3‑4),中导向杆(3‑5),粘滞阻尼液(3‑7); 所述的下底板(3‑3)设在下套筒(3‑2)的底部,所述的中导向杆(3‑5)竖直穿插在下套筒(3‑2)中并与下底板(3‑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的蝶形弹簧(3‑4)套设串联在中导向杆(3‑5)上,且与下套筒(3‑2)的内壁有间隙,所述的上套筒(3‑1)穿过中导向杆(3‑5)套...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水平隔震构件(1)、过渡钢结构平台(2)、坚向隔震构 件(3),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⑴与坚向隔震构件(3)通过过渡钢结构平台(2)固定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坚向隔震构件(3)包括上套筒(3-1),下套筒(3-2),下底板(3-3),蝶 形弹簧(3-4),中导向杆(3-5),粘滞阻尼液(3-7); 所述的下底板(3-3)设在下套筒(3-2)的底部,所述的中导向杆(3-5)坚直穿插在 下套筒(3-2)中并与下底板(3-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的蝶形弹簧(3-4)套设串联在 中导向杆(3-5)上,且与下套筒(3-2)的内壁有间隙,所述的上套筒(3-1)穿过中导向杆 (3-5)套在下套筒(3-2)中,并位于蝶形弹簧(3-4)的上方,且所述的上套筒(3-1)的外边 面与下套筒(3-2)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的中导向杆(3-5)位于上套筒(3-1)的内部,且中 导向杆(3-5)的上端设有卡住上套筒(3-1)下端面的紧固螺栓(3-6); 所述的粘滞阻尼液(3-7)导入在下套筒(3-2)中; 所述的上套筒(3-1)的顶部与过渡钢结构平台(2)的底部固定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隔震构件 (1)是由上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朝勇谭平崔杰马玉宏黄襄云陈洋洋周福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