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林呈专利>正文

高效对虾生物饵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5162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对虾生物饵料加工工艺,是将米糠、木质锯末、白糖、奶粉、米醋、尿素、马粪、海水,其重量比按上述顺序为48∶12∶0.8∶0.8∶3∶5.2∶12∶16.2构成配料,搅拌成均匀混合物,放入培殖池内用火加温并经过“晕光”、“红光”、“青光”、“白光”等工艺流程阶段,投入18℃-24℃海水中形成可供对虾直接食用的生物饵料;该饵料质量好,幼虾食用后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疾病少、又节省工时和水电,使养虾饵料成本显著降低。(*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虾养殖生物饲料的培殖方法,尤其是高效对虾生物饵料的加工工艺,属于A23K类。目前、我国养殖对虾在出口创汇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其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对虾的养殖除了利用天然资源海水之外,最重要的是饵料,养殖对虾的饵料主要有天然饵料和合成饵料两类,天然饵料有兰蛤、水彩短齿蛤、贻贝、鸭嘴哈、四角蛤、螺蛳、昌螺、黄蚬端足类、卤虫、杂鱼虾、虾糠和螺赢蜚等;合成饲料有鱼虾、鱼粉、豆饼、花生饼、蛤皮、面粉和骨粉等。使用上述饵料的缺点是(1)成本高。约占对虾生产成本的50%以上,原因是天然鲜活饵料不易得到,合成饵料受原料价格影响其成本逐年提高,养虾效益不断下降,使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受到限制;(2)疾病多、成活率低。用普通饲料喂养对虾,池内存留残饵,因残饵变质,腐烂发酵,造成水质污染,水内缺氧,对虾出现浮头现象,继续饮用此水对虾会产生佝偻病、肠道弯曲等疾病,使幼虾生长缓慢以致大批死亡,如若抢救就必须大量换水,大量换用新水会发生对虾局部坏死,上述疾病是对虾养殖的天敌;(3)费工时。用普通饵料喂养对虾,每天要喂4次,养殖工劳动强度大;(4)浪费水电资源。因残饵变质,须大量频繁换水,造成电力和海水资源的浪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一种饵料质量好,幼虾食用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疾病少,节省工时和水电,低成本的高效对虾生物饵料的加工工艺。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将米糠、木质锯末、白糖、奶粉、米醋、尿素、马粪和海水其重量比按上述原料的顺序为48∶12∶0.8∶0.8∶3∶5.2∶12∶16.2构成配料,其加工工艺步骤如下(1)搅拌成均匀混合物,搅拌时米醋先用其总量的50%,海水先用其总量的65%,放入培殖池内,压实后用海泥封闭层封闭并在培植池底用火焰加温至60℃,保温48小时后在培殖池海泥封闭层上方出现“晕光”后加入占其海水总量的35%的海水;(2)再经4-6小时后,降温40℃,在海泥封闭层上方出现“红光”时,加与上述各配料重量比为2的淡水;(3)自然降温4-6小时后,出现“青光”时再加入占其米醋总量的50%的米醋;(4)继续自然降温4-6小时后,出现“白光”,再开启海泥封闭层;(5)由海泥封闭层换为塑料封闭层,自然降温48小时;(6)出池装袋;(7)投入18℃-24℃海水中,24小时后形成可供对虾直接食用的生物饵料。海泥封闭层上面开有用来测温及加工阶段注入海水、淡水等配料的若干个测温孔。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获得的对虾生物饵料具有显著的积极效果。经92年四千余亩养虾面积的实践证明,该饵料与天然形成的同类饵料相比,肉质肥满,重量比为1.43∶1,经化验该饵料含蛋白质80%,含钙10%明显高于天然饵料的数值。由该饵料喂养的对虾味道鲜美与天然海虾相似,并且从放苗到身长长到60毫米期间,每生长10毫米需要5-8天,而一般饵料用同样时间只能生长2毫米,由放养至出虾生长期缩短10天。可见生长速度明显高于普通饵料喂养的幼虾。佝偻病、肠道弯曲和局部坏死,是对虾养殖常遇的灾难性疾病,一旦发生会导致对虾大批死亡,尤其幼虾成长期,更怕发生这种灾难,上述疾病查其原因、是普通饵料残饵变质所致,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所产生的饵料,经大量实践表明不产生残饵变质,水质清洁,池底干净,勿须换水,因此可减少上述三种疾病的发生,使用普通饵料喂养对虾每天喂料4次,改用本专利技术饵料每周仅投饵料一次,每万尾虾苗仅投饵料为0.1-0.2公斤,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免除了普通饵料投料时间难以掌握的困难;由于勿须换水,可节省海水资源及换水消耗的电能,使成本显著下降。例如河北唐海县五万余亩养虾面积,仅饵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3000万元以上,全国养虾面积约为240万亩。本专利技术若在全国推广,仅饵料成本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1、米糠2、木质锯末(槐木除外)3、白糖4、奶粉5、米醋6、尿素7、马粪8、海水9、均匀混合物10“晕光”工艺流程阶段11、“红光”工艺流程阶段12、“青光”工艺流程阶段13、“白光”工艺流程阶段14、换塑料布阶段15、出池装袋阶段16、投入海水阶段17、晕光18、海泥封闭层19、培殖池20、火焰(加温)21、红光22、青光23、白光24、塑料封闭层25、测温孔26、地基27、淡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高效对虾生物饵料加工工艺是将米糠1(包括稻糠、高粮糠、小米糠、玉米面、麸子;配比为糠类与玉米面、麸子、三者重量比各占1/3;稻糠、高粮糠、小米糠可任选其一)木质锯末2、白糖3、奶粉4、米醋5、尿素6、马粪7、海水8其重量比按上述顺序为48∶12∶0.8∶0.8∶3∶5.2∶12∶16.2构成配料,其加工工艺流程如下(1)将上述配料搅拌成均匀混合物9,搅拌时米醋5先用其总量的50%,海水8先用其总量的65%,放入以地基26为基础,用砖砌成地培殖池19内,压实后用海泥封闭层18封闭,并在培殖池19底部用火焰20加温至60℃,保温48小时后,在海泥封闭层18上方出现“晕光”17后加入占其海水8总量的35%的海水,此即“晕光”工艺流程阶段10,在此阶段,显微镜下取样观察显示黑斑。(2)再经4-6小时后降温至40℃,在海泥封闭层18上方出现“红光”21时加入与上述各配料重量比为2的淡水27,此即“红光”工艺流程阶段11,在此阶段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出孢子。(3)自然降温4-6小时后,出现“青光”22时,再加入占其米醋总量的50%的米醋5,此即“青光”工艺流程阶段12,显微镜下显示孢子分离,由2-3个分离至上千个,同时出现蠕动。(4)继续自然降温4-6小时后出现“白光”23,开启海泥封闭层18,此即“白光”工艺流程阶段13,在显微镜下显示出轮虫和直角类蠕动的幼体。(5)由海泥封闭层18换为塑料封闭层24,自然降温48小时,此即换塑料布阶段14。(6)出池装袋阶段15。(7)投入18℃-24℃海水中,此即投入海水阶段16,24小时后形成可供对虾直接食用,高密度肉眼可见的轮虫、直角类、此时成虫达80%,35小时后成虫达100%,成虫一周内能繁衍三代。实施情况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生物饵料,于1992年曾在以下地点试用河北昌黎县水产局万亩虾场使用2000公斤,喂养面积达3000亩;该县永利养虾场,使用饵料2500公斤,喂养面积1300亩;河北滦南县国营养殖一场使用饵料500公斤,喂养面积200亩;在该县柳尖乡蚕沙口村个体养虾户,使用饵料100公斤、喂养面积100亩。上述使用本专利技术饵料后,均产生明显的积极效果和突出的优点(1)该饵料有极强的生命力,在零下30℃至80℃生物饵料均能存活,其成虫繁殖力很强,在一周内繁衍三代,投饵5-6天经对虾食用后虾池内仍存留成虫300-500条/米3,比普通饵料肉质肥满营养价值高,与天然生物饵料重量比为1.43∶1。经化验该饵料含蛋白质80%,含钙10%,明显高于天然饵料的数值。由该种饵料喂养的对虾味美与天然海虾相似,对人食用经化验有益无害。(2)92年河北昌黎县永利虾场1400亩虾田、使用本专利技术饵料喂养平均亩产量达155公斤;河北滦南县沙口村杨贺明个人承包100亩虾池,平均亩产量达205公斤。经统计92年4000亩虾田,使用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对虾生物饵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将米糠(1)、木质锯末(2)、白糖(3)、奶粉(4)、米醋(5)、尿素(6)、马粪(7)海水(8),其重量比按上述顺序为48∶12∶0.8∶0.8∶3∶5.2∶12∶16.2构成配料,其加工工艺步骤如下(i)搅拌成均匀混合物(9)搅拌时米醋先用其总量的50%,海水先用其总量的65%,放入培殖池(19)内,压实后用海泥封闭层(18)封闭,并在培殖池用火焰(20)加温至60℃,保温48小时后,在培殖池海泥封闭层(18)上方出现“晕光”(17)后加入占其海水(8)总量35%的海水;(ii)再经4-6小时后降温至40℃,在海泥封闭层(18)上方出现“红光”(21)时加入与上述各配料重量比为2的淡水(27);(iii)自然降温4-6小时后,出现“青光”(22)时,再加入占其米醋(5)总量50%的米醋;(iv)继续自然降温4-6小时后出现“白光”(23),开启海泥封闭层(18);(v)由海泥封闭层(18)换为塑料封闭层(24),自然降温48小时;(vi)出池装袋;(vii)投入18℃-24℃海水中,24小时后形成可供对虾直接食用的生物饵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忠贾淑清李林呈李林来李绍志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呈杨玉忠贾淑清李林来李绍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