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控制组件,将逆变器组件和具有电动机的电动机组件一体化,其中,逆变器组件具备相对于支承基板立设的控制基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控制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JP2004-215355A中公开了一种经由防振支承单元将控制驱动装置的控制组件的控制基板进行固定的技术。上述专利技术中,按照与电容器、电动机等层叠的方式配置控制基板,因此存在控制组件在层叠方向变长、控制组件变大之类的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专利技术的,其目的在于,缩短层叠方向上的长度,使控制组件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某方式的电动机控制组件为将逆变器组件和具有电动机的电动机组件一体化的电动机控制组件,其中,逆变器组件具备相对于支承基板立设的控制基板。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组件的剖面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表示控制基板、平滑电容器及母线的配置的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面的概略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组件的概略构成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详细地进行说明。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组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电动机控制组件的剖面的概略构成图。电动机控制组件1具备具有电动机4的电动机组件2和逆变器组件3。逆变器组件3具备:功率模块组件5、支承基板6、平滑电容器7、控制基板8、母线9、第一壳体10、第一连接器部14、第二连接器部15。功率模块单元5由晶体管等半导体元件构成,并具备经由绝缘体安装在冷却器11上的功率模块12、收纳功率模块12的第二壳体13。在冷却器11中流过空气、冷却水等制冷剂,功率模块12通过制冷剂被冷却。支承基板6为板状的基板,安装在第二壳体13的外侧的面。在支承基板6上安装有平滑电容器7、控制基板8、母线9及基板固定部18。从电动机4侧观察支承基板6时,如图2所示,平滑电容器7和母线9排列配置,控制基板8在与平滑电容器7及母线9交叉的方向配置。即,在从电动机4侧观察的情况下,平滑电容器7、控制基板8及母线9按照成为大致U字状的方式配置在支承基板6上。图2仅表示支承基板6、控制基板8、母线9、平滑电容器7。在支承基板6上设有控制功率模块12等的电路。功率模块12、第二壳体13和支承基板6在冷却器11上层叠,沿着该层叠方向设有电动机组件2。即,支承基板6和电动机4沿着层叠方向而配置,支承基板6与电动机4的排列设置方向和层叠方向一致。控制基板8为设有控制电动机4的电路的板状的基板,被固定在相对于支承基板6立设的基板固定部18。具体地说,控制基板8按照成为与支承基板6垂直、与基板固定部18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也可以不经过基板固定部18而将控制基板8直接立设于支承基板6上。母线9连接电动机4和功率模块12。利用图3对第一连接器部14进行说明。图3是图1的III-III剖面的概略图,对于一部分部件进行了省略。第一连接器部14与控制基板8连接,从连接部位起,在成为与将控制基板8向支承基板6安装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控制基板8的面方向延伸,并通过第一壳体10的贯通孔10a,其一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0的外侧。具体地说,第一连接器部14延伸设置在成为与将控制基板8向支承基板6安装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控制基板8的面方向。而且,第一连接器部14与向控制基板8供给电力的电源连接。由此,能够从第一壳体10的外侧经由第一连接器部14向控制基板8供给电力。在第一连接器部14和第一壳体10的贯通孔10a之间,设有使振动衰减的第一树脂部16,第一连接器部14及控制基板8经由第一树脂部16支承于第一壳体10。第一树脂部16由具有弹性衰减特性的树脂形成,以降低在电动机4等发生的振动经由第一壳体10、第一连接器部14向控制基板8传递的情况。第一树脂部16在第一壳体10的外侧与使振动衰减的第二树脂部17嵌合。第二树脂部17由具有弹性衰减特性的树脂形成,通过螺栓和螺母等安装在第一壳体10上。第一连接器部14及控制基板8经由第二树脂部17被支承于第一壳体10。第二树脂部17降低在电动机4等发生的振动经由第一壳体10、第一连接器部14向控制基板8传递的情况。第一连接器部14及控制基板8经由第二树脂部17支承于第一壳体10。第二连接器部15设在支承于支承基板6的端部的相反侧的控制基板8的端部,控制基板8和支承基板6等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8由立设于支承基板6上的基板固定部18支承,并且在与层叠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经由第一树脂部16、第二树脂部17由第一壳体10支承。即,控制基板8从不同的方向被支承。对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当将控制基板层叠地配置在支承基板与电动机之间等时,则层叠方向上的电动机控制组件的长度变长。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动机控制组件1的控制基板8通过立设于支承基板6上的基板固定部18进行支承。配置支承基板6和电动机4的方向需要确保电动机4的大小部分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有效地利用该长度部分的空间。因此,能够缩短支承基板6和电动机4排列设置的方向、即支承基板6等的层叠方向上的电动机控制组件1的长度,能够使电动机控制组件1小型化。经由从外部向控制基板8供给电力的第一连接器部14将控制基板8支承于第一壳体10,从而能够从两方向支承控制基板8,提高了控制基板8的支承刚性。通过在第一连接器部14与第一壳体10的贯通孔10A之间设置使振动衰减的第一树脂部16,能够降低在电动机4等发生的振动经由第一壳体10、第一连接器部14向控制基板8传递的情况。在将电动机控制组件1搭载于车辆上的情况下,除了由电动机4发生的振动以外,例如还传递有来自行驶时的路面输入的振动、如果是混合动力车还有由发动机发生的振动。因此,理想的是,提高控制基板8的支承刚性,使向控制基板8传递的振动衰减。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组件1能够提高控制基板8的支承刚性,使振动衰减,所以能够提高控制基板8的抗振性。通过在安装于支承基板6的端部侧的相反侧的控制基板8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器部15,能够容易地进行控制基板8和支承基板6等的配线。接着,使用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关于第二实施方式,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控制组件1的逆变器组件3通过支承部20连结母线9和控制基板8。支承部20在支承基板6上立设。具体地说,支承部20按照相对于支承基板6成为垂直的方式而配置,例如通过螺栓和螺母安装在支承基板6上。支承部20按照相对于控制基板8成为垂直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控制组件,将逆变器组件和具有电动机的电动机组件一体化,其中,所述逆变器组件具备相对于支承基板立设的控制基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2.09 JP 2012-0260131.一种电动机控制组件,将逆变器组件和具有电动机的电动机组件一体
化,其中,
所述逆变器组件具备相对于支承基板立设的控制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控制组件,其中,
所述逆变器组件具备:
收纳所述支承基板的壳体;
贯通所述壳体且连接电源和所述控制基板的电力供给部,
所述控制基板经由所述电力供给部支承于所述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控制组件,其中,
所述逆变器组件具备立设于所述支承基板的板状的基板固定部,
所述控制基板安装在所述基板固定部。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片上晶博,川村智树,清水宏文,高桥博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