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强专利>正文

一种人体工程学座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015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工程学座舱,包括安装于支撑台上的座椅、工作台、调节支架和固定于调节支架上的控制装置,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焊接于支撑台后端的下支臂、位于座椅上方的上支臂、铰链于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的中间臂;下支臂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分别设置于中间臂上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以及设置于上支臂的第三链轮。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对显示器支架进行可视化调节,又能根据使用环境和个人要求习惯对座椅的坐姿进行细节调整,并且有利于减缓疲劳和神经压迫,纠正坐姿,预防颈椎,改善视力,保护腰部,支撑肘关节,全身放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体工程学座舱
本技术属于座舱,涉及一种人体工程学座舱。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互联网的兴起普及,越来越多的人 长时甚至超时坐在办公桌前从事脑力工作。很多年轻人的学习、娱乐、社会活动也都在互联 网上展开。不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坐在电脑前不挪窝地连续作战是很多年轻人的习惯。 坐,也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个常态。根据最近健康报告分析,长时间坐在设计不合理、坐 感不舒适的劣质工作椅上,会影响人体血液循环,破坏人体消化系统运作、打乱人体新陈代 谢,还会威胁骨骼健康,导致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手腕脉管炎等多种疾病。由此可见,正 确舒适的坐姿和一张高质舒适的工作座舱对于健康非常重要。 因此,一张好的工作座舱,应该具有丰富灵活的可调节性,即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和 个人要求习惯进行细节调整。一个健康舒适座舱将对于减缓疲劳和神经压迫,纠正坐姿,预 防颈椎,改善视力,保护腰部,支撑肘关节,全身放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办公用具早 已不能满足和预防日渐暴露的众多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人体工程学座舱以克服以上技术问 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人体工程学座舱,包括安装于支撑台上的座椅、工作台、调节支架和固定于调 节支架上的控制装置,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焊接于支撑台后端的下支臂、位于座椅上方的上 支臂、铰链于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的中间臂;下支臂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 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分别设置于中间臂上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以及设置于上支臂 的第三链轮,第一电推动杆与支撑架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支撑架铰链;第二电推动杆与支 撑架铰链,其另一端通过连接卡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连接;上支臂和中间支臂通过环绕 于第二链轮和第三链轮的第一链条来带动,所述第一链条一端固定于中间臂上,其另一端 固定于第二电推动杆的连接卡上;中间臂和下支臂通过环绕于第一链轮的第二链条来带 动,所述第二链条一端固定于第二电推动杆的连接卡,其另一端固定于下支臂上。 优选地,工作台包括位于支撑台一侧且通过设置于支撑台内的支撑轴内外调节的 支架和设置于支架上方的水平台,其中所述水平台设置有控制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 杆的开关。 优选地,上支臂主要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杆和连接两个第三支杆的第三支撑 座构成,中间支臂主要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杆和连接两个第二支杆的第二支撑座构 成,下支臂主要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连接两个第一支杆的第一支撑座构成。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座的上下端且靠近其弧形边分别设置第二链轮和第一链轮, 第三支撑座设置第三链轮;第一链条两端固定于第二支撑座的不同位置,且分别与第二链 轮和第三链轮部分交错接触;第二链条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撑座,其另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 座,且与第一链轮的圆周部分接触;第二电动推杆一端与支撑架铰链,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撑 座铰链。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液压稳速器和第二液压稳速器,第一液压 稳速器通过铰链连接设置于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间;第二液压稳速器通过铰链连接设 置于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间。 进一步地,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铰链连接,第三支杆与第二支杆(4)铰链连接;其 中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三支杆均为圆形钢管。 优选地,所述上支臂前端设置有显示器支架。 优选地,所述支撑台前段设置呈弧形状的延长腿,在延长腿靠近地面的一端两侧 设置可调节的脚支架。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该人体工程学座舱通过工作台上的开关控制第一电动 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分别使第一电动推杆实现了作伸缩运动控制座椅整体俯仰调节和第 二电动推杆控制上支臂和中间臂整体进行俯仰调节,以达到显示器支架的上升或下降。因 此,本技术既能对显示器支架进行可视化调节,又能根据使用环境和个人要求习惯对 座椅的坐姿进行细节调整,并且有利于减缓疲劳和神经压迫,纠正坐姿,预防颈椎,改善视 力,保护腰部,支撑肘关节,全身放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 完全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人体工程学座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人体工程学座舱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座椅,2-工作台,3-第一支杆,4-第二支杆,5-第三支杆,6-脚撑架,7-脚撑, 8_支撑台,9-支撑轴,10-第三支撑座,11-第二支撑座,12-第一支撑座,13-第一液压稳速 器,14-第二液压稳速器,15-第一电动推杆,16-支撑架,17-第二电动推杆,18-第二链轮, 19-第三链轮,20-第一链轮,21-第一链条,22-第二链条,23-显示器支架,24-支架,25-连 接卡,26-底座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的是本技术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技术的 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技术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容易 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 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其他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 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体工程学座舱,包括安装于支撑台8 上的座椅1、工作台、调节支架和固定于调节支架上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焊 接于支撑台8后端的下支臂、位于座椅1上方的上支臂、铰链于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的中间 臂;下支臂上设有支撑架16,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5、第二电动推杆17、分别设 置于中间臂上的第一链轮21和第二链轮18以及设置于上支臂的第三链轮19第一电推动 杆15与支撑架16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支撑架26铰链;第二电推动杆17与支撑架16铰 链,其另一端通过连接卡25与第一链条21和第二链条22连接;上支臂通过环绕于第二链 轮18和第三链轮19的第一链条21来带动,所述第一链条21 -端固定于中间臂上,其另一 端固定于第二电推动杆17的连接卡25上;中间臂通过环绕于第一链轮21的第二链条22 来带动,所述第二链条22-端固定于第二电推动杆17的连接卡25,其另一端固定于下支臂 上。 工作台包括位于支撑台8 -侧且通过设置于支撑台8内的支撑轴9内外调节的支 架24和设置于支架上方的水平台2,其中所述水平台2设置有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5和第二 电动推杆17的开关。其中工作台是跟随座椅1整体运动的,并用支撑轴调节座椅1与支撑 台8的固定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上支臂主要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杆5和连接两个第三支杆5 的第三支撑座10构成,中间支臂主要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杆4和连接两个第二支杆4 的第二支撑座11构成,下支臂主要由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3、连接两个第一支杆3的第 一支撑座12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臂前端设置有显示器支架23。第一支杆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体工程学座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支撑台(8)上的座椅(1)、工作台、调节支架和固定于调节支架上的控制装置,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焊接于支撑台(8)后端的下支臂、位于座椅(1)上方的上支臂、铰链于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的中间臂;下支臂上设有支撑架(16),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5)、第二电动推杆(17)、分别设置于中间臂上的第一链轮(20)和第二链轮(18)以及设置于上支臂的第三链轮(19),第一电推动杆(15)与支撑架(16)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支撑架26铰链;第二电推动杆(17)与支撑架(16)铰链,其另一端通过连接卡(25)与第一链条(21)和第二链条(22)连接;上支臂和中间支臂通过环绕于第二链轮(18)和第三链轮(19)的第一链条(21)来带动,所述第一链条(21)一端固定于中间臂上,其另一端固定于第二电推动杆(17)的连接卡(25)上;中间臂和下支臂通过环绕于第一链轮(20)的第二链条(22)来带动,所述第二链条(22)一端固定于第二电推动杆(17)的连接卡(25),其另一端固定于下支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人体工程学座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支撑台(8)上的座椅(1)、工作台、调 节支架和固定于调节支架上的控制装置,所述调节支架包括焊接于支撑台(8)后端的下支 臂、位于座椅(1)上方的上支臂、铰链于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的中间臂;下支臂上设有支撑 架(16),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电动推杆(15)、第二电动推杆(17)、分别设置于中间臂上 的第一链轮(20)和第二链轮(18)以及设置于上支臂的第三链轮(19),第一电推动杆(15) 与支撑架(16)连接,其另一端与底座支撑架26铰链;第二电推动杆(17)与支撑架(16)铰 链,其另一端通过连接卡(25)与第一链条(21)和第二链条(22)连接;上支臂和中间支臂 通过环绕于第二链轮(18)和第三链轮(19)的第一链条(21)来带动,所述第一链条(21) 一端固定于中间臂上,其另一端固定于第二电推动杆(17)的连接卡(25)上;中间臂和下支 臂通过环绕于第一链轮(20)的第二链条(22)来带动,所述第二链条(22) -端固定于第二 电推动杆(17)的连接卡(25),其另一端固定于下支臂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程学座舱,其特征在于,工作台包括位于支撑台(8) - 侧且通过设置于支撑台(8)内的支撑轴(9)内外调节的支架(24)和设置于支架上方的水 平台(2),其中所述水平台(2)设置有控制第一电动推杆(15)和第二电动推杆(17)的开 关。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程学座舱,其特征在于,上支臂主要由两个平行设置 的第三支杆(5)和连接两个第三支杆(5)的第三支撑座(10)构成,中间支臂主要由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