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掘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197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8:55
一种掘进机,涉及煤矿机械领域,包括本体部、截割部、铲板部、行走部、第一运输部和后支撑部;截割部和铲板部分别连接在本体部的前端,本体部包括上盖板,铲板部设置在截割部的下方,行走部连接在本体部的下方,第一运输部设置在本体部内,且承接铲板部,第一运输部包括溜槽,溜槽包括前溜槽和后溜槽,后支撑部连接在本体部的后端,所述第一运输部的后溜槽低于本体部的上盖板,后溜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确保最大尺寸高为400mm、宽为500mm的物料通过第一运输机后溜槽时,不会接触到放置在本体上盖板上的平台式结构产品底部。并且由于后溜槽连接了支撑杆,便于安装平台式结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掘进机
本技术涉及煤矿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掘进机的结构。
技术介绍
掘进机是一种煤矿开掘巷道用的大型机械,整机主要分为:截割部、铲板部、第一运输部、本体部部、行走部、后支撑部等。工作时,依靠截割部的截割头在巷道断面截割,铲板部收料,第一运输部将碎料运出。掘进机在掘进时会产生大量灰尘,对处于掘进现场操作人员的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且影响施工人员的观察。目前也有在掘进机上安装除尘装置,但由于结构的不合理,除尘效果不佳,不方便生产、更换、运输,并且大块的煤岩从第一运输部与除尘风道之间不能顺利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顺利输出大块煤岩的掘进机。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掘进机,包括本体部、截割部、铲板部、行走部、第一运输部和后支撑部;截割部和铲板部分别连接在本体部的前端,本体部包括上盖板,铲板部设置在截割部的下方,行走部连接在本体部的下方,第一运输部设置在本体部内,且承接铲板部,第一运输部包括溜槽,溜槽包括前溜槽和后溜槽,后支撑部连接在本体部的后端,所述第一运输部的后溜槽低于本体部的上盖板,后溜槽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确保最大尺寸高为400mm、宽为500mm的物料通过第一运输机后溜槽时,不会接触到放置在本体上盖板上的平台式结构产品底部。 本技术通过以上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第一运输部尾部低于本体部上盖板,有利于掘进机在下山工作的过程中标准物料有效运输,且有利于大块的煤岩从第一运输部与除尘风道之间顺利通过。2、由于后溜槽连接了支撑杆,便于安装平台式结构产品。 掘进机还包括除尘风道,除尘风道连接在本体部和截割部的上方,除尘风道的后端覆盖第一运输部;所述除尘风道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迎头风道、伸缩负压骨架风筒、过渡转接风道、本体部前伸风道、本体部转接风道、整流板安装风道、前一运风道、后一运风道、二运转接风道,所述迎头风道的吸尘口朝向截割部的炮头,所述整流板安装风道的上方铰接整流板,整流板的另一端通过支撑连杆支撑在整流板安装风道上。 除尘风道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安装除尘风道使吸尘口更加接近粉尘的产尘点,改善了原有除尘风道吸尘口只能到安装掘进机本体部的局限。配合巷道正压风,真正实现长压短抽的目的。这样在掘进机截割过程中产生粉尘就能第一时间被吸尘口吸走,避免粉尘的扩散,从而大大提高除尘效果。2、由于采用了全金属风道,使得掘进机除尘风道在井下工作时能够有效防止顶板坠落物对风道的破坏。3、由于设置整流板,消除了掘进机后部正压风气流对炮头处粉尘产生的扰流,减少了粉尘的扩散。4、伸缩负压骨架风筒可以适应截割部运动时产生的移动。5、本技术的除尘风道方便生产、更换、运输。 本技术的迎头风道的上方连接防护盖板,防护盖板还设置在伸缩负压骨架风筒、过渡转接风道、本体部前伸风道的上方。通过设置防护盖板,可保护伸缩负压骨架风筒不被顶板坠落物损坏。 本技术的前一运风道、后一运风道分别包括风道框架,风道框架的上方连接盖板,风道框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密封圈。这样便于风道的组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 图3为前一运风道、后一运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I截IilJ部,11炮头,2本体部,21上盖板,3除尘风道,31迎头风道,32伸缩负压骨架风筒,33过渡转接风道,34防护盖板,35本体部前伸风道,36本体部转接风道,37整流板安装风道,38支撑连杆,39整流板,4第一运输部,41溜槽,41-1前溜槽,41-2后溜槽,5后支撑部,6行走部,7铲板部,81前一运风道,82后一运风道,83 二运转接风道,84密封圈,85风道框架,86盖板,8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掘进机主要包括本体部(2)、截割部(I)、铲板部(7)、行走部(6)、第一运输部(4)、后支撑部(5 )和除尘风道(3 )。截割部(I)铰接在本体部(2 )的前端,本体部(2 )包括上盖板(21),铲板部(7 )连接在本体部(2 )的前端,铲板部(7 )设置在截割部(I)的下方,行走部(6 )连接在本体部(2 )的下方,第一运输部(4 )设置在本体部(2 )内,且承接铲板部(7),第一运输部(4)包括溜槽(41),溜槽(41)包括前溜槽(41-1)和后溜槽(41-2),第一运输部(4)的后溜槽(41-2)低于本体部(2)的上盖板(21),后支撑部(5)连接在本体部(2)的后端,除尘风道(3)连接在本体部(2)和截割部(I)的上方,除尘风道(3)的后端覆盖第一运输部(4),后溜槽(41-2)的上端通过四根支撑杆(9)支撑除尘风道(3)。确保最大尺寸为400mm (高)X500mm (宽)的物料通过第一运输机后溜槽(41_2)时,不会接触到放置在本体上盖板(21)上的除尘风道(3)。 除尘风道(3)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连接的迎头风道(31)、伸缩负压骨架风筒(32)、过渡转接风道(33)、本体部前伸风道(35)、本体部转接风道(36)、整流板安装风道(37)、前一运风道(81)、后一运风道(82)、二运转接风道(83)。迎头风道(31)的吸尘口朝向截割部Cl)的炮头(11),迎头风道(31)的上方连接防护盖板(34),防护盖板(34)还设置在伸缩负压骨架风筒(32)、过渡转接风道(33)、本体部前伸风道(35)的上方。整流板安装风道(37)的上方铰接整流板(39 ),整流板(39 )的另一端通过支撑连杆(38 )支撑在整流板安装风道 (37)上。 这样当掘进机截割部(I)在上下左右移动时,迎头风道(31)和过渡转接风道(33 )固定在截割部(I)和本体部(2)上,伸缩负压骨架风筒(32)起到过渡软连接的目的。使被吸入迎头风道内(31)的粉尘通过伸缩负压骨架风筒(32),进入过渡转接风道(33)、本体部前伸风道(35)、本体部转接风道(36)、整流板安装风道(37)、前一运风道(81)、后一运风道(82),二运转接风道(83),最终到达除尘风机吸气口。 如图3所示,前一运风道(81)、后一运风道(82)分别包括风道框架(85),风道框架(85)的上方通过螺栓(87)连接盖板(86),风道框架(85)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密封圈(84)。 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掘进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掘进机,包括本体部(2)、截割部(1)、铲板部(7)、行走部(6)、第一运输部(4)和后支撑部(5);截割部(1)和铲板部(7)分别连接在本体部(2)的前端,本体部(2)包括上盖板(21),铲板部(7)设置在截割部(1)的下方,行走部(6)连接在本体部(2)的下方,第一运输部(4)设置在本体部(2)内,且承接铲板部(7),第一运输部(4)包括溜槽(41),溜槽(41)包括前溜槽(41‑1)和后溜槽(41‑2),后支撑部(5)连接在本体部(2)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部(4)的后溜槽(41‑2)低于本体部(2)的上盖板(21),后溜槽(41‑2)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杆(9),确保最大尺寸高为400mm、宽为500mm的物料通过第一运输机后溜槽(41‑2)时,不会接触到放置在本体上盖板(21)上的平台式结构产品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掘进机,包括本体部(2)、截割部(I)、铲板部(7)、行走部(6)、第一运输部(4)和后支撑部(5);截割部(I)和铲板部(7)分别连接在本体部(2)的前端,本体部(2)包括上盖板(21),铲板部(7)设置在截割部(I)的下方,行走部(6)连接在本体部(2)的下方,第一运输部(4 )设置在本体部(2 )内,且承接铲板部(7 ),第一运输部(4 )包括溜槽(41),溜槽(41)包括前溜槽(41-1)和后溜槽(41-2),后支撑部(5)连接在本体部(2)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部(4)的后溜槽(41-2)低于本体部(2)的上盖板(21),后溜槽(41-2)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杆(9),确保最大尺寸高为400mm、宽为500mm的物料通过第一运输机后溜槽(41-2)时,不会接触到放置在本体上盖板(21)上的平台式结构产品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掘进机还包括除尘风道(3),除尘风道(3 )连接在本体部(2 )和截割部(I)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盛华兴潘格平盛祥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引江矿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