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边框结构及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095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边框结构及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边框结构包括顶板、侧板和支撑板,顶板和支撑板分别连接在侧板的顶部和中部,顶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安装槽,边框结构还设有引流口,引流口包括开设在顶板上的缺口或者开设在顶板顶面上的凹槽,顶板缺口或顶板凹槽连通光伏模块的顶面与侧板的外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户外环境中使用时,光伏模块上的灰尘随雨水等清洗液体的冲刷,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引流口,从而离开光伏模块的受光面。实现灰尘不在边框顶板与光伏模块形成的台阶处积累,保持光伏模块表面洁净,实现边框的自清洁功能,使得组件能长时间保持较良好的发电环境,提升组件的使用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边框结构及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边框结构及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组件边框是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光伏模块进行机械加固的器件,它起到机械支撑光伏模块,承受外界作用力的功能。 如图1所示,现有的光伏组件边框结构由顶板1、侧板2、支撑板3、加强板4和底板5构成,顶板I和支撑板3分别连接在侧板2的顶部和中部,顶板I与支撑板3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安装槽a,底板5连接在侧板2的底部,加强板4连接在支撑板3与底板5之间,以加强光伏组件的整体机械强度。 如图2所示,现有的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包括光伏模块6和框架,框架由四根应用上述边框结构的边框连接组成,光伏模块6通过密封胶7适配安装在四根边框的安装槽a中。为了取得最大发电量,该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在系统安装时与地面成一个0°?90°的角度ct。 上述现有的边框结构及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存在以下不足: 由于框架的顶板I在光伏模块6的受光面之上形成了一个高度相当于顶板厚度h的台阶,使得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在户外经雨水冲刷后,灰尘等杂质在重力的影响下沉积在该台阶处。随着此脏污的不断积累,光伏模块6的受光面持续扩大脏污区域,直至覆盖到光伏电池片的区域,光伏模块产生热班效应。由于热班效应发热,并有部分光伏电池片被组件的旁路二极管屏蔽,会减少组件发电量,并缩短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而如果脏污不能及时清除,更会腐蚀光伏模块6的受光面,影响其光的通过率和组件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边框结构。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边框结构的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在使用中积灰的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边框结构,包括顶板、侧板和支撑板,所述顶板和支撑板分别连接在侧板的顶部和中部,顶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安装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结构还设有引流口,该引流口包括开设在顶板上的缺口或者开设在顶板顶面上的凹槽,所述顶板缺口或顶板凹槽连通光伏模块的顶面与侧板的外侧面。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引流口还包括开设在侧板上的缺口或者开设在侧板外侧面上的凹槽,所述侧板缺口或侧板凹槽位于所述安装槽所在范围内,并与所述顶板缺口或顶板凹槽连通。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边框结构沿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增设有一个或者以上所述引流口。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顶板的宽度在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窄,使得所述顶板的内侧面形成作为边框第一引流面的曲面。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顶板的厚度在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薄,使得所述顶板的顶面形成作为边框第二引流面的曲面。 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边框结构还包括加强板和底板;所述底板连接在侧板的底部,加强板连接在支撑板与底板之间。 一种应用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边框结构的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包括光伏模块和框架,所述框架由三根或以上的边框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根边框中的任意一根或者以上具有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边框结构,所述光伏模块通过密封胶适配安装在各根边框的安装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技术通过在边框上设置引流口,使得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在户外环境中使用时,光伏模块上的灰尘能够随雨水等清洗液体的冲刷,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光伏模块的受光面流到引流口,从而离开光伏模块的受光面。实现灰尘不在边框顶板与光伏模块形成的台阶处积累,保持光伏模块表面洁净,实现边框的自清洁功能,使得组件能长时间保持较良好的发电环境,提升组件的使用品质; 第二,本技术通过增设引流面,使得灰尘能够随雨水等清洗液体经引流面流到引流口,从而进一步增强边框的自清洁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边框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边框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边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边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边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边框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边框结构,包括顶板 1、侧板2、支撑板3、加强板4和底板5,顶板I和支撑板3分别连接在侧板2的顶部和中部,顶板I与支撑板3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安装槽a,底板5连接在侧板2的底部,力口强板4连接在支撑板3与底板5之间。 本实施例一的边框结构在边框的两端部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引流口 b,该引流口 b包括开设在顶板I和侧板2上的缺口,顶板缺口连通光伏模块的顶面与侧板2的外侧面,侧板缺口位于安装槽a所在范围内,并与顶板缺口连通。 本实施例一的顶板I的宽度在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窄,使得顶板I的内侧面形成作为边框第一引流面的曲面,顶板I的厚度在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薄,使得顶板I的顶面形成作为边框第二引流面的曲面。 如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包括光伏模块6和框架,框架由三根或以上的边框连接组成,各根边框均采用上述边框结构,光伏模块6通过密封胶7适配安装在各根边框的安装槽a中。 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光伏太阳能平板组件在户外环境中使用时,光伏模块6上的灰尘能够随雨水等清洗液体的冲刷,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第一、第二引流面以及光伏模块6的受光面流到引流口 b,从而离开光伏模块6的受光面。实现灰尘不在边框顶板I与光伏模块6形成的台阶处积累,保持光伏模块6表面洁净,实现边框的自清洁功能,使得组件能长时间保持较良好的发电环境,提升组件的使用品质。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边框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二的边框结构所设置的引流口 b仅包括开设在顶板I上的缺口,该顶板缺口连通光伏模块的顶面与侧板2的外侧面。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边框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它们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三的边框结构所设置的引流口 b仅包括开设在顶板I上的深度未超出顶板I厚度的凹槽,该顶板凹槽连通光伏模块的顶面与侧板2的外侧面。 本技术不局限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技术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例如,上述实施例中可单独设置第一引流面或者第二引流面;又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引流口 b可以沿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一个或者以上;再如,上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边框结构,包括顶板(1)、侧板(2)和支撑板(3),所述顶板(1)和支撑板(3)分别连接在侧板(2)的顶部和中部,顶板(1)与支撑板(3)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安装槽(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结构还设有引流口(b),该引流口(b)包括开设在顶板(1)上的缺口或者开设在顶板(1)顶面上的凹槽,所述顶板缺口或顶板凹槽连通光伏模块的顶面与侧板(2)的外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边框结构,包括顶板(I)、侧板(2)和支撑板(3),所述顶板(I)和支撑板⑶分别连接在侧板⑵的顶部和中部,顶板⑴与支撑板⑶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光伏模块的安装槽(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结构还设有引流口(b),该引流口(b)包括开设在顶板(I)上的缺口或者开设在顶板(I)顶面上的凹槽,所述顶板缺口或顶板凹槽连通光伏模块的顶面与侧板(2)的外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口(b)还包括开设在侧板⑵上的缺口或者开设在侧板⑵外侧面上的凹槽,所述侧板缺口或侧板凹槽位于所述安装槽(a)所在范围内,并与所述顶板缺口或顶板凹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边框结构沿边框的长度延伸方向增设有一个或者以上所述引流口(b)。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边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亮杰刘汪利朱生宾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