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00720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属于扒皮辊硫化成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机座、上加热板、上模、第一立柱、下模、下加热板、下机座、柱塞和第一油缸;所述的上机座、上加热板和上模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下模、下加热板和下机座也为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上机座和下机座通过第一立柱相连,下机座通过柱塞与第一油缸相连,第一油缸带动下机座沿第一立柱上下往复运动;还包括导轨、胶坯架、推进杆和第二油缸,所述的胶坯架通过推进杆与第二油缸相连,胶坯架与导轨活动连接,第二油缸带动胶坯架沿导轨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实现了扒皮辊的批量生产,扒皮辊生产效率高,且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扒皮棍用硫化机
本技术涉及扒皮辊硫化成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玉米的产量相当高。为了减轻给玉米剥皮的劳动强度,人们专利技术了玉米扒皮机。玉米扒皮辊是玉米扒皮机的关键部件,已有的玉米扒皮辊大多是由天然橡胶制成的,在玉米扒皮辊的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旋状凸起。扒皮辊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剥皮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使用性能影响着玉米扒皮机的收割效率。 硫化成型是生产橡胶扒皮辊的重要步骤,扒皮辊硫化成型的好坏对扒皮辊的使用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扒皮辊硫化工艺多为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不高,即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将胶坯放入下模,合模后再进行硫化处理,且硫化完成后需工作人员手工敲开模具,取出扒皮辊硫化成品,手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对模具和硫化成品的破坏性也比较强,产品合格率不高。此外,传统硫化工艺多为扒皮辊单根硫化,扒皮辊生产效率低。 经检索,关于提高生产效率的硫化成型设备,已有方案公开。如中国专利号ZL201320254628.5,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I月8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双模硫化成型机构;该申请案公开了双模硫化成型机构,包括机座组件:下板固定在机架上,导柱固定在下板上,中板套设在导柱上;上模组件:中板上依次固定两组上隔热板、上模具安装板、上模;下模组件:增压油缸固定在下板上,两增压加强板固定在增压油缸的活塞杆上,两下隔热板及下模具安装板固定在两增压加强板上,两下模锁固在两下模具安装板上;中框组件:两进出框架滑座及平衡框架套设在导柱上,中模进出框架夹设在两进出框架滑座内,中模进出框架固定在进出油缸挂耳上,进出油缸挂耳固定在滑模油缸的活塞杆上,滑模油缸固定在油缸安装座上,油缸安装座固定在一个进出框架滑座上,中模进出框架上安装有两隔色模安装板,两隔色模安装板上下分别固定两组上隔色模及下隔色模。该申请案提高了制鞋的效率,但该申请案结构复杂且并不适用于扒皮辊的硫化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扒皮辊硫化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硫化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一次硫化成型多个扒皮辊,实现扒皮辊的批量生产,扒皮辊生产效率高,且本技术提供的硫化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人力,同时硫化获得的扒皮辊质量好。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技术的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包括上机座、上加热板、上模、第一立柱、下模、下加热板、下机座、柱塞和第一油缸;所述的上机座、上加热板和上模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下模、下加热板和下机座也为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上机座和下机座通过第一立柱相连,下机座通过柱塞与第一油缸相连,第一油缸带动下机座沿第一立柱上下往复运动;还包括导轨、胶坯架、推进杆和第二油缸,所述的胶坯架通过推进杆与第二油缸相连,胶坯架与导轨活动连接,第二油缸带动胶坯架沿导轨滑动;所述的胶坯架包括边框和芯棒,所述的边框内部等间隔设置有4?8根芯棒,该芯棒的一端与边框一侧边固连,芯棒的另一端与边框另一侧边活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边框不与芯棒连接的两对边设置有滑轮,胶坯架通过滑轮沿导轨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机座的侧面与第二立柱的一端固连,该第二立柱的另一端通过一过渡板与胶坯架活动连接,胶坯架沿第二立柱上下往复运动。 3.有益效果 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技术的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其通过第一油缸带动下机座沿第一立柱上下往复运动实现下模和上模的合模操作,第二油缸带动胶坯架沿导轨滑动,实现扒皮辊胶坯和硫化成品的输送,制备工艺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2)本技术的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其边框内部等间隔设置有4?8根芯棒,每根芯棒可串接2个扒皮辊胶坯,能够一次硫化成型多个扒皮辊,实现了扒皮辊的批量生产,扒皮辊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中胶坯架的结构示意图。 不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上机座;2、上加热板;3、上模;4、第一立柱;5、导轨;6、下模;7、下加热板;8、下机座;9、柱塞;10、第一油缸;11、胶坯架;111、边框;112、芯棒;12、推进杆;13、第二油缸; 14、滑轮;15、第二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包括上机座1、上加热板2、上模3、第一立柱4、下模6、下加热板7、下机座8、柱塞9和第一油缸10。所述的上机座1、上加热板2和上模3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下模6、下加热板7和下机座8也为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上机座I和下机座8通过第一立柱4相连,下机座8通过柱塞9与第一油缸10相连,第一油缸10带动下机座8沿第一立柱4上下往复运动实现下模6和上模3的合模操作。 本实施例的扒皮辊用硫化机还包括导轨5、胶坯架11、推进杆12和第二油缸13,所述的胶坯架11包括边框111和芯棒112,所述的边框111为矩形方框,边框111的一侧边与其余三边卡合连接,边框111可拆卸的侧边开设有孔,芯棒112的一端穿过该孔,与可拆卸的侧边活动连接,芯棒112的另一端与边框111可拆卸侧边的对边固连。本实施例边框111内部等间隔设置有4根芯棒112,每根芯棒可串接2个扒皮辊胶坯,本实施例能够实现一次硫化成型8个扒皮辊,实现了扒皮辊的批量生产,扒皮辊生产效率高。所述的胶坯架11通过推进杆12与第二油缸13相连,边框111不与芯棒112连接的两对边设置有滑轮14,第二油缸13带动胶坯架11通过滑轮14沿导轨5滑动,实现扒皮辊胶坯和硫化成品的输送,本实施例扒皮辊的制备工艺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此外,所述的上机座I的侧面与第二立柱15的一端固连,该第二立柱15的另一端通过一过渡板与胶坯架11活动连接,胶坯架11能够沿第二立柱15上下往复运动。 实际使用时,拆卸边框111活动连接的侧边,在每根芯棒112上串入2个扒皮辊胶坯,重新组装边框111,第二油缸13推动胶坯架11沿导轨5滑动至上模3和下模6中间位置。第一油缸10推动下机座8连同下加热板7和下模6 —起沿第一立柱4向上运动,运动至胶坯架11位置,推动胶坯架11沿第二立柱15同时向上运动,实现上模3和下模6的合模硫化操作。扒皮辊硫化成型结束后,胶坯架11、下模6、下加热板7和下机座8随第一油缸10下移到初始位置,第二油缸13拉动胶坯架11出硫化装置,即可取出扒皮辊硫化成品。整个硫化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且可实现一次硫化成型多个扒皮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基本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边框111内部等间隔设置有6根芯棒11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基本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边框111内部等间隔设置有8根芯棒112。 实施例1?3所述的一种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扒皮辊用硫化机,包括上机座(1)、上加热板(2)、上模(3)、第一立柱(4)、下模(6)、下加热板(7)、下机座(8)、柱塞(9)和第一油缸(10);所述的上机座(1)、上加热板(2)和上模(3)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下模(6)、下加热板(7)和下机座(8)也为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上机座(1)和下机座(8)通过第一立柱(4)相连,下机座(8)通过柱塞(9)与第一油缸(10)相连,第一油缸(10)带动下机座(8)沿第一立柱(4)上下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5)、胶坯架(11)、推进杆(12)和第二油缸(13),所述的胶坯架(11)通过推进杆(12)与第二油缸(13)相连,胶坯架(11)与导轨(5)活动连接,第二油缸(13)带动胶坯架(11)沿导轨(5)滑动;所述的胶坯架(11)包括边框(111)和芯棒(112),所述的边框(111)内部等间隔设置有4~8根芯棒(112),该芯棒(112)的一端与边框(111)一侧边固连,芯棒(112)的另一端与边框(111)另一侧边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扒皮棍用硫化机,包括上机座(1)、上加热板(2)、上模(3)、第一立柱(4)、下模出)、下加热板(7)、下机座(8)、柱塞(9)和第一油缸(10);所述的上机座(1)、上加热板(2)和上模(3)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下模(6)、下加热板(7)和下机座(8)也为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的上机座(1)和下机座(8)通过第一立柱(4)相连,下机座(8)通过柱塞(9)与第一油缸(10)相连,第一油缸(10)带动下机座(8)沿第一立柱(4)上下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导轨(5)、胶坯架(11)、推进杆(12)和第二油缸(13),所述的胶坯架(11)通过推进杆(12)与第二油缸(13)相连,胶坯架(11)与导轨(5)活动连接,第二油缸(13)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刚何振铿万佳张乐耀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锐生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