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9969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矿山、冶金、煤炭、化工等领域的脱水处理附属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包括造粒筒,造粒筒与入料管连接,入料管的形状呈Z形,且入料管与造粒筒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的中部;造粒筒与静态混合管连接,静态混合管与造粒筒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的底部,且静态混合管与入料管沿造粒筒的轴线对称分布;造粒筒内设置有便于物料混合的迷宫式折射装置。利用造粒筒中的迷宫式折射装置使矿浆采用迂回的运动方式将上清液导入到静态混合器中进行矿浆稀释、混合和絮凝。从而使絮凝剂的消耗达到了最小,确保了有效的絮凝,形成大的絮团颗粒,提高了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和固体物的回收量,充分地利用了絮凝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矿山、冶金、煤炭、化工等领域的脱水处理附属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
技术介绍
矿浆絮凝在矿浆浓缩沉降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絮凝造粒机在实际生产中,添加过絮凝剂的选矿矿浆在进入浓缩机前在管道内不能很好的形成絮团粗颗粒,对造成矿浆进入浓缩机后沉降速度慢和絮凝剂的不能有效利用,影响上清液的澄清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包括造粒筒,所述造粒筒与入料管连接,所述入料管的形状呈Z形,且入料管与造粒筒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的中部;所述造粒筒与静态混合管连接,所述静态混合管与造粒筒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的底部,且所述静态混合管与入料管沿造粒筒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造粒筒内设置有便于物料混合的迷宫式折射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式折射装置包括有第一折射板,所述第一折射板由相连接的入射板段和爬升板段构成,所述入射板段所在平面与处于造粒筒与入料管连接位置的入料管管段的径向截面之间具有45度的夹角,所述入射板段的底端安装于造粒筒和入料管之间的连接位置的底端,所述入射板段的顶端与爬升板段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爬升板段所在平面与处于造粒筒与入料管连接位置的入料管管段的径向截面向平行,所述爬升板段的顶端与造粒筒顶部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迷宫式折射装置还包括第二折射板,所述第二折射板处于第一折射板的入射板段与静态混合管和造粒筒之间连接位置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折射板所在平面与第一折射板的入射板段所在平面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射板与第二折射板分别通过固定件安装在造粒筒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造粒筒的底部设置有与入料管相连通的放料管,该放料管上设置有手动放料阀。 进一步的,所述造粒筒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人孔盖。 由于絮凝剂与固体物的结合需要一定程度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不产生气泡。本技术的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设置有迷宫式折射装置,使造粒筒内部通道形成往复迂回路径,矿浆切线进入该装置,再切线排出,使絮凝剂与物体物充分结合又杜绝了气泡的产生,提高了沉降效率和上清液的质量。 本技术的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利用造粒筒中的迷宫式折射装置使矿浆采用迂回的运动方式将上清液导入到静态混合器中进行矿浆稀释、混合和絮凝。从而使絮凝剂的消耗达到了最小,确保了有效的絮凝,形成大的絮团颗粒,提高了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和固体物的回收量,充分地利用了絮凝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2,一种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包括造粒筒6,造粒筒6与入料管I连接,入料管I的形状呈Z形,且入料管I与造粒筒6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6的中部;造粒筒6与静态混合管4连接,静态混合管4与造粒筒6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6的底部,且静态混合管4与入料管I沿造粒筒6的轴线对称分布;造粒筒6内设置有便于物料混合的迷宫式折射装置。 迷宫式折射装置包括有第一折射板11,第一折射板11由相连接的入射板段9和爬升板段10构成,入射板段9所在平面与处于造粒筒6与入料管I连接位置的入料管I管段的径向截面之间具有45度的夹角,入射板段9的底端安装于造粒筒6和入料管I之间的连接位置的底端,入射板段9的顶端与爬升板段10的底端相连接,爬升板段10所在平面与处于造粒筒6与入料管I连接位置的入料管I管段的径向截面向平行,爬升板段10的顶端与造粒筒6顶部之间留有间隙。 此外,迷宫式折射装置还包括第二折射板5,第二折射板5处于第一折射板11的入射板段9与静态混合管4和造粒筒6之间连接位置的中部。 优选的,第二折射板5所在平面与第一折射板11的入射板段9所在平面相平行。 同时,第一折射板11与第二折射板5分别通过固定件3安装在造粒筒6的内部。 另外,造粒筒6的底部设置有与入料管I相连通的放料管,该放料管上设置有手动放料阀2。造粒筒6的顶部设置有盖板7,盖板7上设置有人孔盖8。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包括造粒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筒(6)与入料管(1)连接,所述入料管(1)的形状呈Z形,且入料管(1)与造粒筒(6)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6)的中部;所述造粒筒(6)与静态混合管(4)连接,所述静态混合管(4)与造粒筒(6)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6)的底部,且所述静态混合管(4)与入料管(1)沿造粒筒(6)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造粒筒(6)内设置有便于物料混合的迷宫式折射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包括造粒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筒(6)与入料管(I)连接,所述入料管(I)的形状呈Z形,且入料管(I)与造粒筒(6 )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6)的中部;所述造粒筒(6)与静态混合管(4)连接,所述静态混合管(4)与造粒筒(6)的连接位置处于造粒筒(6)的底部,且所述静态混合管(4)与入料管(I)沿造粒筒(6)的轴线对称分布;所述造粒筒(6)内设置有便于物料混合的迷宫式折射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缩机给料系统絮凝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式折射装置包括有第一折射板(11),所述第一折射板(11)由相连接的入射板段(9)和爬升板段(10)构成,所述入射板段(9)所在平面与处于造粒筒(6)与入料管(I)连接位置的入料管(1)管段的径向截面之间具有45度的夹角,所述入射板段(9)的底端安装于造粒筒(6)和入料管(I)之间的连接位置的底端,所述入射板段(9)的顶端与爬升板段(10)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爬升板段(10)所在平面与处于造粒筒(6)与入料管(I)连接位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桥陈庆来张迪周鑫孙敏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市大金矿山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