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面垂直升降机构以及带床面垂直升降的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686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床面垂直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其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一滑块铰接、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一铰接点铰接;第二连杆,其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一铰接点铰接、第二端点与该第一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铰接;第一驱动件,其耦接至该第一连杆;第三连杆,其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二滑块铰接、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二铰接点铰接;第四连杆,其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二铰接点铰接、第二端点与该第三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铰接;以及第二驱动件,其耦接至该第三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带有床面垂直升降的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床面垂直升降机构以及带床面垂直升降的床
本技术涉及护理器械,尤其涉及床面垂直升降机构以及带床面垂直升降的床。
技术介绍
由于病人行动不便,护理床往往需要具有床面升降功能。目前护理床床面升降机构大多为平行四边形四连杆机构,如图1所示。从图可以看出,在升降推杆的作用下,床面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上下运动。这种机构简单,易于实现,但缺点在于,在升降过程中,床面在水平方向上会有位移波动,患者将会有摇摆感。另外护理床的放置地方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水平方向上,其左右两侧需要预留安全空间,在安全空间内不能有其它物件摆放,因为在升降过程中床面的左右位移波动会与其它物件发生碰撞。 由于升降推杆的安装空间问题,采用此类机构的护理床床面在最低高度时,难以实现床面的倾斜功能。而且因为机械效率问题,床面最低位置的高度不能做到很小。而在特殊护理中,为了降低患者滚落后造成的伤害度往往要求护理床具有低初始位,而为了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及避免护理人员腰部韧带拉伤则要求大行程。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改善的床面升降机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床面垂直升降机构,包括:设于床的床面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一滑块铰接,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一铰接点铰接;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一铰接点铰接,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点与该第一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铰接;第一驱动件,该第一驱动件耦接至该第一连杆以驱动该第一连杆;第三连杆,该第三连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二滑块铰接,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二铰接点铰接;第四连杆,该第四连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二铰接点铰接,该第四连杆的第二端点与该第三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铰接;以及第二驱动件,该第二驱动件耦接至该第三连杆以驱动该第三连杆,其中,该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与该第二连杆的长度、该第三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以及该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以及该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与该第三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相等,其中位于地面上的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中的至少一者是可在地面上移动以改变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间的距离的滑块。 在一实例中,该可在地面上移动以改变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间的距离的滑块是滚轮。 在一实例中,该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与该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相等。 在一实例中,该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伸缩杆,该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铰接,该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点与该第一连杆的第二中间节点铰接,以及该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伸缩杆,该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铰接,该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点与该第三连杆的第二中间节点铰接。 在一实例中,该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点在该床面的该第一铰接点与该床面铰接,以及该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点在该床面的该第二铰接点与该床面铰接。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带床面垂直升降的床,包括:床面,该床面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该床面的第一滑块与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点铰接,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一铰接点铰接,该第一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与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点铰接,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一铰接点铰接,该第一连杆耦接至第一驱动件,该床面的第二滑块与第三连杆的第一端点铰接,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二铰接点铰接,该第三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与第四连杆的第二端点铰接,该第四连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的第二铰接点铰接,该第三连杆耦接至第二驱动件,其中,该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与该第二连杆的长度、该第三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以及该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以及该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与该第三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相等,其中位于地面上的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中的至少一者是可在地面上移动以改变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间的距离的滑块。 在一实例中,该可在地面上移动以改变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间的距离的滑块是滚轮。 在一实例中,该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与该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相等。 在一实例中,该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伸缩杆,该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铰接,该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点与该第一连杆的第二中间节点铰接,以及该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伸缩杆,该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点与该床面铰接,该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点与该第三连杆的第二中间节点铰接。 在一实例中,该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点在该床面的该第一铰接点与该床面铰接,以及该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点在该床面的该第二铰接点与该床面铰接。 通过本技术的方案,在调节床面高度时,床面在水平方向上没有位移波动。一方面,可以消除床面调节过程中人体的摇晃感。另一方面对摆放床体的空间要求较低,即,床的两头无需预留较大安全空间,因为,床面在调节过程中不会与旁边摆放的物件发生碰撞。而且,通过本技术的方案,可以实现超低位的床面,床面在最低高度时,也能实现床面的倾斜功能。 【附图说明】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护理床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的垂直升降调节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的体位倾斜调节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的体位倾斜调节的另一不意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的垂直升降调节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的体位倾斜调节的不意图;以及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的体位倾斜调节的另一示意图。 符号说明: 201:第一连杆 202:第二连杆 203:第三连杆 204:第四连杆 205:第一驱动件,伸缩杆 206:第二驱动件,伸缩杆 207、208、209、210:滑块 211:床面 212:地面 601:第一连杆 602:第二连杆 603:第三连杆 604:第四连杆 605:第一驱动件,伸缩杆 606:第二驱动件,伸缩杆 607、608、610:滑块 609:固定铰接点 611:床面 612: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床面垂直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床的床面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的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一铰接点铰接;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的第一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点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铰接;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耦接至所述第一连杆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的第二滑块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二铰接点铰接;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的第二铰接点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点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铰接;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耦接至所述第三连杆以驱动所述第三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所述第三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以及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以及所述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相等,其中位于地面上的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中的至少一者是可在地面上移动以改变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间的距离的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床面垂直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于床的床面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的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一铰接点铰接;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的第一铰接点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点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铰接;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耦接至所述第一连杆以驱动所述第一连杆;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的第二滑块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端点与位于地面上的第二铰接点铰接; 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的第二铰接点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第二端点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一中间节点铰接;以及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耦接至所述第三连杆以驱动所述第三连杆, 其中,所述第一连 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所述第三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以及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以及所述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相等, 其中位于地面上的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中的至少一者是可在地面上移动以改变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间的距离的滑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在地面上移动以改变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间的距离的滑块是滚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一端点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从第一中间节点至第二端点的长度相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铰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二端点与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中间节点铰接,以及 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一端点与所述床面铰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第二端点与所述第三连杆的第二中间节点铰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床面垂直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第一端点在所述床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焜
申请(专利权)人:美固龙金属制品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