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群亮专利>正文

菱角催芽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9551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4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菱角催芽筐,其特征是,催芽筐呈扁圆型,采用杞柳条或竹条制作,筐高10—20厘米,直径70—100厘米,催芽筐的筐上缘周边为塑料浮漂,筐侧为立柱,立柱间距1—2厘米,筐底编制呈放射状,空隙孔径小于2厘米;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催芽筐,把菱角种排布于筐底上面,种间距1厘米,菱角种排布2—3层,把排布菱角种的催芽筐置于水体,使其漂浮于水面,上层菱角种距水面6—10厘米,在光照充足、水温适宜的条件下,菱角种即可出芽发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简便,可重复利用,筐内外水体交换好,菱角种发芽率高,使用效果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菱角催芽筐
本技术涉及水生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是菱角催芽筐。
技术介绍
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一般生活于水体I一3米的水位下,但在菱角在深水区发芽率低,需要进行催芽才能进行播种,传统催芽方式是把菱角装在废旧肥料袋内,置于水体底部,由于水底温度低,菱角催芽慢,另外由于装在袋内菱角发芽后不便于取菱角种,菱角芽苗易折断。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设计了菱角催芽筐。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菱角催芽筐,其特征是,催芽筐呈扁圆型,采用杞柳条或竹条制作,筐高10 — 20厘米,直径70—100厘米,催芽筐的筐上缘周边为塑料浮漂,筐侧为立柱,立柱间距I一2厘米,筐底编制呈放射状,空隙孔径小于2厘米。 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催芽筐,把菱角种排布于筐底上面,种间距I厘米,菱角种排布2— 3层,把排布菱角种的催芽筐置于水体,使其漂浮于水面,上层菱角种距水面6-10厘米,在光照充足、水温适宜的条件下,菱角种即可出芽发根;本技术制作简便,可重复利用,筐内外水体交换好,菱角种发芽率高,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 图中:I催芽筐,2塑料浮漂,3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菱角催芽筐,其特征是,催芽筐呈扁圆型,采用杞柳条或竹条制作,筐高10—20厘米,直径70—100厘米,催芽筐的筐上缘周边为塑料浮漂,筐侧为立柱,立柱间距1—2厘米,筐底编制呈放射状,空隙孔径小于2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菱角催芽筐,其特征是,催芽筐呈扁圆型,采用杞柳条或竹条制作,筐高10 — 20厘米,直径7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群亮
申请(专利权)人:王群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