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889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7:15
具备:端子件(12),其对在电线(2)的末端部露出至外部的导线(22)进行压接;和壳体(10),其收纳电线(2)的末端部与端子件(12)的压接部分(A),壳体(10)具有:电线贯穿插入孔(10e),其供电线(2)的绝缘外皮(21)的外周面抵接;和填充空间(10a),其与该电线贯穿插入孔(10e)连通,该填充空间(10a)配设在与压接部分(A)对应的位置,在填充空间(10a)中以覆盖压接部分(A)的方式填充有填充材(1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和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在搭载于电动车的马达等电气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子上,作为连接大电流/高电压用的电线的连接器,已知这样的连接器:其具备防水性和防油性,并且,为了保护周围的电子部件免受电线所发出的电磁波噪音影响而具备电磁波屏蔽性。另外,近年来,提出有这样的结构:通过对端子件、电线的末端部和连接器壳体一体地进行模制,由此提高了防水性和防油性。可是,实际上,为了对端子件、电线的末端部和连接器壳体进行模制,需要大规模的设备,其结果是导致制造成本增加。因此,作为不采用上述的基于模制的方法的现有技术,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在配设电线的末端部与端子件相压接的压接部分的位置形成填充材的填充空间,通过向该填充空间注入填充材,由此提高了防水性和防油性。可是,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具备用于在填充上述的填充材时限制所述压接部分的位置的特別的结构,详细来说,在电线、端子件侧设置稳定部(卡定部)和橡胶栓,另一方面,在壳体设置卡定于所述稳定部的矛状部(lance)。因此,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导致了连接器结构的复杂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232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的连接结构。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将电线和具备电线连接用的插入口的电气设备连接起来,所述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备:端子件,其对在所述电线的末端部露出至外部的导线进行压接;和壳体,其收纳所述电线的末端部与所述端子件的压接部分,所述壳体具有:电线贯穿插入孔,其与所述电线的绝缘外皮的外周面抵接;和填充空间,其与该电线贯穿插入孔连通,该填充空间配设在与所述压接部分对应的位置,在所述填充空间中以覆盖所述压接部分的方式填充有填充材。另外,该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结构通过将具备上述结构的连接器插入于电气设备所具备的规定的插入口,由此将所述电气设备和电线连接起来。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连接器的结构的简化。详细来说,通过在配设有压接部分的填充空间中填充填充材,由此,即使不采用基于模制的方法,也能够可靠地覆盖压接部分。而且,利用电线的绝缘外皮的外周面所抵接的电线贯穿插入孔,能够使电线几乎没有间隙地抵接于电线贯穿插入孔的内壁部。因此,能够对贯穿插入电线贯穿插入孔中的电线的位置进行限制,进而能够限制压接部分在填充空间内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新设置特别的结构,也能够对压接部分的位置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实现连接器的结构的简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形成为,所述压接部分具有比所述电线大的宽度,并且,所述填充空间与所述压接部分的宽度相对应地具有比所述电线贯穿插入孔大的宽度,在所述电线贯穿插入孔和所述填充空间之间,与所述电线和压接部分的宽度相对应地形成有阶梯部。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没有新设置特别的结构,也能够利用由于电线和压接部分而形成的阶梯部来进行压接部分在电线的贯穿插入方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且能够更加可靠地限制压接部分在填充空间内的位置。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形成为,所述壳体具有允许多根电线贯穿插入的多个所述电线贯穿插入孔,并且,与该电线贯穿插入孔相对应地分别具有所述填充空间。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填充材可靠地覆盖压接部分。详细来说,例如,虽然可以考虑在壳体上形成以共用的方式收纳多个压接部分的1个填充空间,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填充空间变得复杂化和大容量化,其结果是,在进行填充材的填充时,可能会在局部形成气泡。与此相对,如上所述,如果对应于电线贯穿插入孔分别形成填充空间,则能够简化各填充空间的形状,并且能够减小其容量,因此,能够利用填充材可靠地覆盖压接部分,而不会在填充空间内形成气泡。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可实现结构的简化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的连接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从一端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另一端侧观察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壳体和金属罩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另一端侧观察壳体的后视图。图5是连接器的纵剖视图。图6是连接器的水平方向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连接器和电线的组装的说明图。图8是用于说明连接器和电线的组装的说明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压接部分及其周围的水平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以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从一端侧观察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从另一端侧观察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表示壳体10和金属罩11的分解立体图,图4示出了从另一端侧观察壳体10的后视图。图5示出了连接器1的纵剖视图,图6示出了连接器1的水平方向剖视图。图7、图8示出了用于说明连接器1和电线2的组装的说明图。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端子配件12侧的端部定义为一端侧,将端子配件12的相反侧的电线2侧的端部定义为另一端侧。另外,在图1、图2中,为了便于图示,保护套4由双点划线以透过状态表示。如图1~图6所示,连接器1包括:树脂制的壳体10,其具有挠性;筒状的金属罩11,其覆盖该壳体10;多个(在此为3个)端子件12,它们从壳体10的一端侧露出至外部;和填充材13,其与多个端子件12对应地填充在分别形成于壳体10的一端侧的多个(在此为3个)填充空间10a内。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在连接器1连接有多根(在此为3根)电线2。电线2的末端部分别如后述那样压接于连接器1的端子件12,并且,在连接器1的外部,如图1、图2所示,电线2被屏蔽编组3和树脂制的保护套4覆盖,所述屏蔽编组3是将对金属制的线材或树脂制的线材实施金属镀层加工而成的部件编织成管状而构成的,所述保护套4在图中由双点划线表示。并且,在图3~图6中,为了便于图示,省略了屏蔽编组3、保护套4的图示。屏蔽编组3是吸收例如在将电线2用于大电流/高电压的情况下从电线2发出的电磁波的电磁屏蔽部件,利用该屏蔽编组3进行屏蔽,以免电磁波释放至外部。另外,屏蔽编组3的端部位于金属罩11的外壁部,屏蔽编组3通过对应于该金属罩11的形状形成的大致环状的未图示的规定的固定件固定于金属罩11。另外,保护套4被未图示的规定的带部件固定于金属罩11,利用该保护套4覆盖电线2、金属罩11和屏蔽编组3的端部。在连接器1中,壳体10在其一端侧具有多个填充空间10a,并且,在外壁部具有:用于安装图5、图6所示的O型圈5、5的凹槽10b、10b;用于形成凹槽10b的两侧的凸部10c、10c;和夹着电线2配设的一对卡定爪10d。而且,如图3~图6所示,壳体10在其内部与电线2的根数相对应地具有多个(在此为3个)允许电线2贯穿插入的电线贯穿插入孔10e,并且将上述的卡定爪10d配设在电线贯穿插入孔10e的贯穿插入方向端部。电线贯穿插入孔10e与填充空间10a连通而贯穿至壳体10的另一端侧,电线贯穿插入孔10e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与电线2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在将电线2贯穿插入电线贯穿插入孔10e的状态下,成为电线2的绝缘外皮21的外周面几乎没有间隙地与电线贯穿插入孔10e的内壁部抵接的状态,由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连接器和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将电线与具备电线连接用的插入口的电气设备连接起来,其中,所述连接器具备:端子件,其对在所述电线的末端部露出至外部的导线进行压接;和壳体,其收纳所述电线的末端部与所述端子件的压接部分,所述壳体具有:电线贯穿插入孔,其与所述电线的绝缘外皮的外周面抵接;和填充空间,其与该电线贯穿插入孔连通,该填充空间配设在与所述压接部分对应的位置,在所述填充空间中,以覆盖所述压接部分的方式填充有填充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7.12 JP 2012-156160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将电线与具备电线连接用的插入口的电气设备连接起来,其中,所述连接器具备:端子件,其对在所述电线的末端部露出至外部的导线进行压接;和壳体,其收纳所述电线的末端部与所述端子件的压接部分,所述壳体具有:电线贯穿插入孔,其与所述电线的绝缘外皮的外周面抵接;和填充空间,其与该电线贯穿插入孔连通,该填充空间配设在与所述压接部分对应的位置,在所述填充空间中,以覆盖所述压接部分的方式填充有填充材,在所述电线贯穿插入孔和所述填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田阳树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古河AS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