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3600 阅读:375 留言:1更新日期:2014-10-03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电子锁,包括锁体、定位装置、通信装置、监控装置与固定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用天线;定位装置设置在锁体的内部,定位用天线从锁体内探出;通信装置,其与定位装置连接,包括收发器与通信用天线;收发器与通信用天线连接,收发器设置在锁体的内部,通信用天线从锁体内探出;监控装置包括涡流传感器,监控装置,其与通信装置连接,设置在锁体的内部;固定装置设置在锁体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涡流传感器监测集装箱被打开的情况并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中集装箱被开启的地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电子锁
[0001 ] 本技术涉及电子锁,尤其涉及一种集装箱电子锁。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流行业也越来越发达。集装箱作为当代国际散货运输的主要载体,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的象征,它极大地促进了各国之间贸易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在集装箱运输日益繁荣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其主要体现在危险品运输、冷藏货物运输、军用物资运输、集装箱偷盗和集装箱偷渡等方面。 现有利用机械锁或电子锁来实现对集装箱开关门防盗和监控的方式,但是在运输过程中若集装箱被打开,则现有的机械锁或者电子锁无法实时反馈被打开的地点或者时间,使得集装箱到达预定地点之前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打开,可能对集装箱内的物品造成损失,存在着风险。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实时反馈被打开的地点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集装箱电子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电子锁,通过该电子锁的结构改进,可实时反馈集装箱门是否被非正常打开,并及时获知被打开的地点,确保集装箱运输的安全及信息的及时反馈。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集装箱电子锁,包括锁体、定位装置、通信装置、监控装置与固定装置; 所述定位装置,其包括定位用天线;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的内部,所述定位用天线从所述锁体内探出; 所述通信装置,其与所述定位装置连接,包括收发器与通信用天线;所述收发器与所述通信用天线连接,所述收发器设置在所述锁体的内部,所述通信用天线从所述锁体内探出; 所述监控装置包括涡流传感器,所述监控装置与所述通信装置连接,设置在所述锁体的内部; 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锁体的外表面。 本技术提出的集装箱电子锁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北斗定位设备。 本技术提出的集装箱电子锁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集装箱电子锁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锁体上的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锁体外表面上的金属片。 本技术提出的集装箱电子锁中,所述金属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通过在集装箱电子锁的锁体上设置监控装置,监控集装箱箱门开关的情况,通过在电子锁的锁体内置定位装置来确定集装箱的位置,同时,使用通信装置,将监控装置获得的箱门开关状况,及定位装置获取的位置信息向外发送,从而实时监控运输过程中集装箱的开启和关闭情况,确保集装箱运送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反馈的及时性。 本技术使用涡流传感器来反映集装箱的开关状态,涡流传感器是非接触式的,涡流传感器不与集装箱体直接接触,减少与集装箱体发生触碰的几率,相应地可以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采用了特殊的外形结构,安装方便,上端套在集装箱门后金属杆上,下端使用两块金属片固定,结构足够牢固,防止在运输途中下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集装箱电子锁的结构图。 图2是集装箱电子锁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集装箱电子锁安装在集装箱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技术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技术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集装箱电子锁包括一个锁体1、定位装置2、通信装置3、监控装置4与固定装置5。 定位装置2安装在锁体I的内部。定位装置2是北斗定位设备等定位设备,其设有一根定位用天线21,该定位用天线21从锁体I内探出。 通信装置3与定位装置2连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器31 (如图2所示)与通信用天线32。收发器31分别与定位装置2及通信用天线32连接,收发器31设置在锁体I的内部,通信用天线32从锁体I内探出。 监控装置4包括涡流传感器,监控装置4与通信装置3连接,并设置在锁体I的内部。涡流传感器的感应方向垂直于锁体I表面向外,其用于感应锁体I的表面与集装箱门顶部门梁之间的距离生成相应的感应电平。与集装箱门顶部门梁的距离越近,则感应电平的电平值越高,反之则越低。 固定装置5设置在锁体I的外表面。固定装置5包括用于固定集装箱电子锁的第一固定部51与第二固定部52,第一固定部51为设置在锁体I上的通孔,第二固定部52为设置在锁体I外表面上的金属片。该金属片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53。 图2显示的是本技术集装箱电子锁沿A-A方向的剖面图。其中锁体I的内部设置有定位装置2、通信装置3以及第一固定部51。第一固定部51为锁体I内纵向设置的两个通孔。 定位装置2是北斗定位设备,北斗定位设备设有一根定位用天线21,该定位用天线21从锁体I内探出。通信装置3包括通信用天线32与收发器31。收发器31位于锁体I内,通信用天线32与收发器31连接,并从锁体I内部向外探出。定位装置2与收发器31连接。其与集装箱门6外设置的两根金属杆61相配合。 图3显示的是本技术集装箱电子锁安装在集装箱上的示意图。集装箱设有左半边门与右半边门,本实施例以对右半边门上锁为例。利用作为第一固定部51的两个通孔,将锁体I从上方套入集装箱门6上的金属杆61中,且安装时,使得监控装置4面对集装箱门6。作为第二固定部52而横向并排设置的两块金属片,本实施例中,金属片设置在锁体I的下方部位,第二固定部52也可以设置在锁体I的上方部位或其他部位,只需方便与集装箱门固定即可。在两块金属片上分别设有多个安装孔53,安装孔53的位置相互对应。安装时将金属杆61置于两块金属片之间,将螺栓穿入金属杆61两侧的安装孔53内,利用螺帽将两块金属片收紧,从而将锁体I与集装箱门6固定。第二固定部52也可以是固定块或其他结构。在固定完之后关闭集装箱门。当运输过程中向上震动时,这两片金属片就会卡在金属杆的突出部上,从而防止集装箱电子锁在运输中因为向上震动而掉落。第一固定部51与第二固定部52分别沿纵向与横向固定本技术的集装箱电子锁,防止集装箱电子锁在运输过程中掉落。 监控装置4为一个涡流传感器。当集装箱门关闭时,由于涡流传感器是面对集装箱门安装,因此很难单独取下涡流传感器,且此时,涡流传感器与集装箱门顶部门梁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涡流传感器的感应电平最高。当集装箱电子锁被取下时,涡流传感器的感应电平减小。由于监控装置4与通讯装置连接,并且通讯装置同时与集装箱电子锁内设置的定位装置2连接,因此,通过通讯装置,能够将监控装置4获取的电子锁的状态及位置信息,及时向外发送,确保集装箱在运输途中的安全及信息的及时反馈。 本技术的保护内容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背离技术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技术中,并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装箱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1)、定位装置(2)、通信装置(3)、监控装置(4)与固定装置(5);所述定位装置(2),其包括定位用天线(21);所述定位装置(2)设置在所述锁体(1)的内部,所述定位用天线(21)从所述锁体(1)内探出;所述通信装置(3),其与所述定位装置(2)连接,包括收发器(31)与通信用天线(32);所述收发器(31)与所述通信用天线(32)连接,所述收发器(31)设置在所述锁体(1)的内部,所述通信用天线(32)从所述锁体(1)内探出;所述监控装置(4)包括涡流传感器,所述监控装置(4)与所述通信装置(3)连接,设置在所述锁体(1)的内部;所述固定装置(5)设置在所述锁体(1)的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体(I)、定位装置(2)、通信装置(3)、监控装置⑷与固定装置(5); 所述定位装置(2),其包括定位用天线(21);所述定位装置(2)设置在所述锁体(I)的内部,所述定位用天线(21)从所述锁体(I)内探出; 所述通信装置(3),其与所述定位装置(2)连接,包括收发器(31)与通信用天线(32);所述收发器(31)与所述通信用天线(32)连接,所述收发器(31)设置在所述锁体(I)的内部,所述通信用天线(32)从所述锁体(I)内探出; 所述监控装置(4)包括涡流传感器,所述监控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崧郑正奇黄宸懿李庆利李外云包起帆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电信] 2014年11月04日 17:50
    有无经济价值?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