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8050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3:11
直线引导装置的滑动体主体的各端面的主体部(13)在整个宽度方向上由保持器(2A、2B)的主体部分(212A、212B)覆盖。在两主体部分(212A、212B)的端面设置有凸部(212c)、凹部(212d)。两主体部分(212A、212B)的端面在凸部(212c)和凹部(212d)的宽度方向、即滑动体主体的主体部(13)的厚度方向上接触,且在长度方向(滑动体的宽度方向)上存在间隙。相邻的主体部分(212A、212B)的端面在不与供油口(70)重叠的位置对置。在与保持器(2A、2B)成为一体的板状部(21A、21B)的靠端罩侧的面上,形成有与形成于端罩(7)的油槽(76)对应的油槽(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直线引导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直线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直线引导装置具备导轨、滑动体和多个滚动体。导轨和滑动体具有互相对置地配置而形成滚动体的滚动通路的滚动槽(在滚动体是“滚子”的情况下为滚动面)。滑动体还具有:滚动体的返回通路;和使所述返回通路与所述滚动通路连通的方向转换路。并且,由所述滚动通路、返回通路和方向转换路构成滚动体的循环路径,使滚动体在该循环路径内循环,由此,导轨和滑动体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进行直线运动。 另外,在直线引导装置中存在如下结构:具备分离器,该分离器由下述部分构成:间隔件,其被配置在相邻的滚动体之间;和臂部(引导部),其被固定于该间隔件,且沿滚动体的排列方向延伸,引导该臂部的引导槽形成于滚动体的循环路径上。在这种情况下,滚动体在被保持或收纳于分离器的状态下在循环路径内移动,分离器的臂部沿着引导槽移动。 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滑动体由主体(块主体)、树脂循环路成型体、端罩(侧盖)构成。主体由被配置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两侧的腿部、和连结两个腿部的主体部构成,在腿部的内侧形成有滚动槽。 作为所述树脂循环路成型体,记载有下述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对每个腿部设置使下述部分一体化而成的部件(树脂框架):保持部(沿着滚动槽的两侧缘延伸的载荷滚珠路构成部),其使滚动体保持于滚动面;方向转换通路的内周引导部(返回引导件);以及板状部,其与各腿部的两端面接触。另外,端罩经由所述板状部被固定于主体的端面。 并且,在端罩上以相同的深度形成有收纳所述板状部的收纳凹部。但是,在专利文献I中,没有记载在所述板状部上设置供油路形成槽以在所述板状部与端罩之间形成油路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下述这样的结构:对于滑动体的主体的每个腿部,设置使板状部和保持部一体化而成的保持器,该板状部与主体的两端面(除了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接触,该保持部被配置在各腿部的内侧面并使滚动体保持于滚动面,并且在所述板状部的靠端罩侧的面上设置有供油路形成槽。另外,在端罩的主体部的中央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供油口,在供油口的两侧延伸的供油路形成槽形成于与滑动体主体接触的抵接面上。 而且,在端罩的主体侧的面上,比所述抵接面低的面形成为所述保持部的板状部的配置面。因此,通过将端罩固定在安装有保持器的主体上,由此,保持器的板状部被配置在端罩的板状部配置面上,端罩的供油路形成槽和板状部的供油路形成槽连通,从而形成了从供油口朝向方向转换路的供油路。 可是,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在端罩的板状部配置面与所述抵接面之间的距离比保持器的板状部的厚度小的情况下,在端罩与主体的主体部之间的不存在所述板状部的位置会产生间隙,从而导致润滑剂容易泄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71911号公报的图40?44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387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一种直线引导装置,其中,具有油槽且与滑动体主体的端面接触的板状部与保持器一体化,所述板状部被配置在滑动体主体的端面与端罩之间,在这样的直线引导装置中,能够使润滑剂不容易从端罩与滑动体主体之间泄漏,而与下述关系无关:该关系是指端罩的板状部配置面与所述抵接面(与滑动体主体接触的面)的距离、和保持器的板状部的厚度之间的关系。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直线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下述结构(a)?(e)。 (a)所述直线引导装置具备导轨、滑动体以及多个滚动体,导轨和滑动体具有互相对置地配置而形成滚动体的滚动通路的滚动面,滑动体还具有所述滚动体的返回通路、和将所述返回通路与所述滚动通路连通的方向转换路,由所述滚动通路、返回通路以及方向转换路构成了滚动体的循环路径,滚动体在所述循环路径中循环,由此导轨和滑动体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进行直线运动。 (b)所述滑动体具备:(I)主体,所述主体由被配置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腿部、和连结两个腿部的主体部构成,在所述腿部的内侧形成有滚动面;(2)合成树脂制的一对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是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腿部的部件,且所述保持器是使板状部和保持部一体化而成的,所述板状部与所述主体的两端面接触,所述保持部被配置在所述各腿部的内侧面以使滚动体保持于所述滚动面;(3)端罩,所述端罩具有与润滑剂供给管连接的供油口,在所述端罩的靠所述主体侧的面上形成有凹部和所述板状部的配置面,所述凹部形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的外周,所述板状部的配置面比与所述主体接触的抵接面低,所述端罩经由所述板状部被固定在所述主体的两端面;以及(4)返回引导件,所述返回引导件形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的内周。 (c)在所述板状部的靠端罩侧的面上形成有油槽,所述油槽在所述板状部与端罩之间形成从所述供油口朝向所述凹部的油路。 (d)所述板状部具有与所述腿部接触的腿部分和与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接触的主体部分。 (e)两个保持器的所述主体部分的端面彼此在所述主体的各端面的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以微小的间隙)对置或接触。 根据该形态的直线引导装置,具有满足所述结构(2)的一对保持器,且所述板状部满足所述结构(C)?(e),由此,能够使所述油路中存在的润滑剂不容易泄漏,而与下述关系无关:端罩的板状部配置面与所述抵接面(与滑动体主体接触的面)之间的距离和保持器的板状部的厚度之间的关系。即,即使在端罩的所述配置面与所述抵接面之间的距离比所述保持器的板状部的厚度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所述油路中存在的润滑剂不容易泄漏。 在所述供油口在端罩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并与所述板状部的油槽连接的情况下,如果将相邻的所述主体部分的端面(两保持器的主体部分的端面彼此)对置或接触的位置设定在与所述供油口重叠的位置,则为了使润滑剂不容易泄漏,需要变更所述供油口的大小等应对措施,但通过设定在不与所述供油口重叠的位置,由此不需要这样的应对措施。 因此,在所述供油口在端罩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并与所述保持器的板状部的油槽连接的情况下,优选将相邻的所述主体部分的端面对置或接触的位置设定在不与所述供油口重叠的位置。 另外,在相邻的所述主体部分的端面都平坦的情况下,即使为了使两端面接触而严格控制尺寸公差来制作保持器,但由于合成树脂的收缩等,也难以以可使两端面的间隙完全为O的尺寸来获得保持器。特别是,在相邻的主体部分的长度(沿着滑动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双方都偏离到较大的一方的情况下,不仅两端面无法接触,还无法将保持器正确地安装于主体。 与此相对,在相邻的所述主体部分的端面具有互相嵌合的凹部和凸部的情况下,设主体部分的长度比两个端面接触的尺寸短,并设主体部分的凹部和凸部的宽度(沿着主体主体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为互相接触或以微小的间隙对置的尺寸,由此,能够使润滑剂不容易从两端面之间泄漏。由于主体部分的宽度的尺寸比主体部分的长度小,因此合成树脂的收缩量在主体部分的宽度方向上比在长度方向上小,尺寸管理变得容易。 因此,由于相邻的所述主体部分的端面具有互相嵌合的凹部和凸部,因此,与相邻的所述主体部分的端面都平坦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使润滑剂不容易从两端面之间泄漏。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直线引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引导装置具备导轨、滑动体以及多个滚动体,导轨和滑动体具有互相对置配置而形成滚动体的滚动通路的滚动面,滑动体还具有所述滚动体的返回通路、和将所述返回通路与所述滚动通路连通的方向转换路,由所述滚动通路、返回通路以及方向转换路构成了滚动体的循环路径,滚动体在所述循环路径中循环,由此导轨和滑动体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进行直线运动,所述滑动体具备:(1)主体,所述主体由被配置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腿部、和连结两个腿部的主体部构成,在所述腿部的内侧形成有滚动面;(2)合成树脂制的一对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是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腿部的部件,且所述保持器是使板状部和保持部一体化而成的,所述板状部与所述主体的两端面接触,所述保持部被配置在所述各腿部的内侧面而使滚动体保持于所述滚动面;(3)端罩,所述端罩具有与润滑剂供给管连接的供油口,在所述端罩的靠所述主体侧的面上形成有凹部和所述板状部的配置面,所述凹部形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的外周,所述板状部的配置面比与所述主体接触的抵接面低,所述端罩被固定在所述主体的两端面;以及(4)返回引导件,所述返回引导件形成所述方向转换路的内周,在所述板状部的靠端罩侧的面上形成有油槽,所述油槽在所述板状部与端罩之间形成从所述供油口朝向所述凹部的油路,所述板状部具有与所述腿部接触的腿部分和与所述主体部的一部分接触的主体部分,两个保持器的所述主体部分的端面彼此在所述主体的各端面的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对置或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1.31 JP 2012-0184041.一种直线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线引导装置具备导轨、滑动体以及多个滚动体, 导轨和滑动体具有互相对置配置而形成滚动体的滚动通路的滚动面,滑动体还具有所述滚动体的返回通路、和将所述返回通路与所述滚动通路连通的方向转换路, 由所述滚动通路、返回通路以及方向转换路构成了滚动体的循环路径, 滚动体在所述循环路径中循环,由此导轨和滑动体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地进行直线运动, 所述滑动体具备:(I)主体,所述主体由被配置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腿部、和连结两个腿部的主体部构成,在所述腿部的内侧形成有滚动面;(2)合成树脂制的一对保持器,所述保持器是被设置于每个所述腿部的部件,且所述保持器是使板状部和保持部一体化而成的,所述板状部与所述主体的两端面接触,所述保持部被配置在所述各腿部的内侧面而使滚动体保持于所述滚动面;(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村美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