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7530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5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支撑杆(10);手柄(12),与支撑杆(10)的第一端连接;缠绕部(20),设置在支撑杆(10)上;切割部(30),设置在支撑杆(10)上,在支撑杆(10)的径向方向上,切割部(30)的外缘与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缠绕部(20)的外缘与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不损坏输电线,并且高效方便地清除输电线上丝状物的清洁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输电线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使诸如塑料彩条、铝箔、风筝线、磁带等轻质而细长的丝状物搭挂缠绕在输电线路上。如果线路上所搭挂的丝状物如果是导电体,则会有可能导致发生线路接地或短路的电力事故。不仅影响供电,并且巨大的短路电流和高电压能对人身和电气设备造成巨大威胁。仅从北京电网近十年的事故统计,丝状物挂在输电线路上导致的电力事故电网故障约占电力事故电网故障总数的20%左右。因此,尽快清除输电线路上缠绕的丝状物就成为减少电力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清除输电线路上的丝状物尚缺少专门的工具,一般的方法是用绝缘绳、绝缘验电杆或普通刀具将缠绕在输电线路上的丝状物清除。例如,将绝缘绳缠绕在输电线路上,并沿输电线路方向移动,绝缘绳或绝缘验电杆的杆头一般光滑,对于所缠绕的丝状物不易进行切割和撕裂。而钢质的普通刀具虽然具备切割的功能,但锋利的刀刃容易对铝质的输电线路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不损坏输电线,并且高效方便地清除输电线上丝状物的清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支撑杆;手柄,与支撑杆的第一端连接;缠绕部,设置在支撑杆上;切割部,设置在支撑杆上,在支撑杆的径向方向上,切割部的外缘与支撑杆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缠绕部的外缘与支撑杆轴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缠绕部包括:本体;多个凸起,沿本体的周向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本体的外圆周上,各凸起沿支撑杆的径向逐渐收缩地朝外延伸。进一步地,凸起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呈弧面,凸起的表面设置有许多颗粒以形成粗糙表面。进一步地,支撑杆呈圆柱状,本体为转动盘,转动盘套设在支撑杆上,转动盘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轴承。进一步地,切割部呈圆盘形,切割部套设在支撑杆上,切割部的远离支撑杆的边缘形成切割刃。进一步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缠绕部和切割部均设置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进一步地,支撑杆与手柄螺纹连接,支撑杆的径向尺寸小于手柄的径向尺寸,手柄和支撑杆之间形成限位台阶以形成第一限位部,支撑杆的第二端螺纹连接有螺母以形成第二限位部。进一步地,还包括延伸杆,延伸杆可拆卸地连接在手柄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进一步地,延伸杆与手柄螺纹连接。进一步地,缠绕部与切割部均为多个,各切割部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缠绕部之间。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使清洁装置的缠绕部转动,进而将输电线上的丝状物缠绕在缠绕部上。在上述缠绕过程中,缠绕部与输电线之间的丝状物绷紧,切割部对丝状物进行切割,使丝状物与输电线分离。由于在支撑杆的径向方向上,切割部的外缘与支撑杆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缠绕部的外缘与支撑杆轴线之间的距离,切割部不会直接与输电线相接触,不损坏输电线。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的清洁装置在清除输电线上丝状物时的俯视示意图。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输电线;2、丝状物;10、支撑杆;11、螺母;12、手柄;20、缠绕部;21、本体;22、凸起;30、切割部;40、延伸杆;51、第一垫片;52、第二垫片。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洁装置的实施例包括支撑杆10、手柄12、缠绕部20和切割部30。手柄12与支撑杆10的第一端连接,缠绕部20与切割部30均设置在支撑杆10上。在支撑杆10的径向方向上,切割部30的外缘与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缠绕部20的外缘与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使清洁装置的缠绕部20转动,进而将输电线1上的丝状物2缠绕在缠绕部20上。在上述缠绕过程中,缠绕部20与输电线1之间的丝状物2绷紧,切割部30对丝状物2进行切割,使丝状物2与输电线1分离。由于在支撑杆10的径向方向上,切割部30的外缘与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缠绕部20的外缘与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切割部30不会直接与输电线1相接触,不损坏输电线。如图1和2所示,缠绕部20包括本体21和多个凸起22。多个凸起22沿本体21的周向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本体21的外圆周上,各凸起22沿支撑杆10的径向逐渐收缩地朝外延伸。输电线1上的丝状物2缠绕在各凸起22上。凸起22远离支撑杆10的一端优选呈弧面,凸起22的表面为设置有许多颗粒(图中未示出)以形成粗糙表面。凸起22与输电线1接触时不会损坏输电线1,并且可以更有效地将丝状物2缠绕在凸起22上。使得缠绕部20转动的方式具有多种,其中一种方式是缠绕部20焊接在支撑杆10上,此时需要工作人员转动手柄12,手柄12带动支撑杆10转动,进而支撑杆10带动缠绕部20转动。或者,在另一种方式中,缠绕部20与支撑杆10可枢转地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呈圆柱状,本体21为转动盘,转动盘套设在支撑杆10上,转动盘与支撑杆10之间设置有轴承。工作人员无需转动手柄12,只要凸起22与丝状物2接触,即可实现缠绕部20的转动。本实施例中,切割部30呈圆盘形,切割部30套设在支撑杆10上,切割部30的远离支撑杆10的边缘形成切割丝状物2的切割刃。当然,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切割部30的边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与丝状物2相接触的边缘形成刀刃即可。切割部30可以焊接在支撑杆10上,也可以可枢转地连接在支撑杆10上。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缠绕部20和切割部30均设置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缠绕部20和切割部30被限位在支撑杆10。优选的,缠绕部20和切割部30彼此贴合,并且相对支撑杆10固定。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可以焊接在支撑杆10,也可以与支撑杆10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与手柄12螺纹连接,也可以卡接或是焊接。支撑杆10的径向尺寸小于手柄12的径向尺寸,手柄12和支撑杆10之间形成限位台阶以形成第一限位部,支撑杆10的第二端螺纹连接有螺母11以形成第二限位部。螺母11与缠绕部20或切割部30之间优选设置有第一垫片51。在支撑杆10与手柄12的螺接处优选设置第二垫片5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延伸杆40,延伸杆40可拆卸地连接在手柄12远离支撑杆10的一端。设置延伸杆40能够有效地增长手柄的长度,可以方便工作人员的清洁工作。延伸杆40与手柄12之间优选通过螺纹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缠绕部20与切割部30均为多个,各切割部3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缠绕部20之间。上述结构有效地提高了清洁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清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0);手柄(12),与所述支撑杆(10)的第一端连接;缠绕部(2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上;切割部(3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上,在所述支撑杆(10)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切割部(30)的外缘与所述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缠绕部(20)的外缘与所述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10);手柄(12),与所述支撑杆(10)的第一端连接;缠绕部(2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上;切割部(30),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0)上,在所述支撑杆(10)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切割部(30)的外缘与所述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缠绕部(20)的外缘与所述支撑杆(10)轴线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切割部(30)呈圆盘形,所述切割部(30)套设在所述支撑杆(10)上,所述切割部(30)的远离所述支撑杆(10)的边缘形成切割刃,所述缠绕部(20)与所述切割部(30)均为多个,各所述切割部(3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缠绕部(2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部(20)包括:本体(21);多个凸起(22),沿所述本体(21)的周向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本体(21)的外圆周上,各所述凸起(22)沿所述支撑杆(10)的径向逐渐收缩地朝外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2)远离所述支撑杆(10)的一端呈弧面,所述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广君李杰薛建杰吴雁南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北京市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