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振纲专利>正文

一种扭腰球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9225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腰球座,包括一球状底部,系形成于该扭腰球座之底部位置,该球状底部内设有一重心配重块;两球状侧边,其系自该球状底部朝上呈球状对称延伸形成于该扭腰球座两侧;一倚座空间,系形成于该球状底部及该两球状侧边之间所围设界定之中央凹状空间;一枢转机构,赋予该两球状侧边可相对该倚座空间作空间的扩张或内缩调整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藉由其球状底部、球状侧边所围设界定的可调整空间大小的倚座空间,而可令不同体型之人体以倚座或肢体倚靠方式,利用该球状底部相对地面为旋支点作各种不同变化的扭转健身运动方式,再者其不占空间且可在家自由健身使用,进而达到使用上的便利之实用进步性者。(*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扭腰球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腰球座,尤其是一种不占空间之球状形态健身器材之创新 结构者。
技术介绍
-般运动器材何其繁多,多半为偏重手臂等肢体作肌肉健身运动,或者跑步机等 机器来加以辅助人体作健身,且大部份人亦藉健身房带动多数人以有氧体操方式来作健 身,但现代人常因工作忙碌,室内空间又狭小,既抽不出时间按照健身教练所排的健身课 程,买了健身机器自己做又摆不进去居住空间,进而造成多数人因此荒废了健身习惯。 是以,针对上述所存在之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不占空间且可在家中场所自行健身使用之 创新结构,实使用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系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之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扭腰球座,占地空间狭小,便于人们在 居住空间自由健身,可用于锻炼人们腰部、腿部、手臂等多处部位,使得人们健身习惯得以 坚持。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种扭腰球座,所述扭腰球座包括 -球状底部,系形成于该扭腰球座之底部位置,该球状底部内设有一重心配重 块; 两球状侧边,其系自该球状底部朝上呈球状对称延伸形成于该扭腰球座两侧; -倚座空间,系形成于该球状底部及该两球状侧边之间所围设界定之中央凹状空 间;该倚座空间内部系进一步包含:一靠座部,系形成于该倚座空间之底部;两内侧靠面, 系自该靠座部朝上延伸形成于该倚座空间两侧; 一枢转机构,包含有一埋设于该球状底部内部中央之一枢转盘,以及两可枢转角 度定位于该枢转盘之骨架元件,该两骨架元件并埋设于该两球状侧边内部,赋予该两球状 侧边可相对该倚座空间作空间的扩张或内缩调整功能。 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两球状侧边相对倚座空间作内缩调整至人体 适当倚座空间大小时,该靠座部之一侧端面系朝上挤压形成有一道弧凸部。本技术更 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两内侧靠面与两球状侧边之间系相互形成有一弧缘形态之侧端 缘。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球状底部配置一定位座加以定位,其中该定位座 内部系形成有一环状之止滑凹锥面。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还包括一地面式扶 手使用者,所述地面式扶手包含一支撑于地面的地面定位杆,及一设于该地面定位杆顶部 之扶手部。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技术由其球状底部、球状侧边所围设界定的可调整空间大小的倚座空间, 而可令不同体型之人体以倚座或肢体倚靠方式,利用该球状底部相对地面为旋支点作各种 不同变化的健身运动方式。再者,本技术不占空间且可在家自由健身使用,进而达到使 用上的便利之实用进步性者。【附图说明】 图1系本技术的扭腰球座及定位座立体图。 图2系本技术扭腰球座调整其倚座空间大小变型之示意图。 图3 :系人体相对该扭腰球座作腰部与臀部间之健身扭转运动示意图。图4 :系人 体将小腿倚靠于该倚座空间作肢体相对腰臀部位作扭转健身运动示意图。图5 :系人体手 部藉由扶手部扶住双臂控制下肢体悬空,并以腰臀相对该扭腰球座为旋支点作全身式扭转 健身运动示意图。 其中:扭腰球座10、靠座部11、弧凸部12、球状底部13、重心配重块14、球状侧边 15、内侧靠面16、侧端缘17、倚座空间18、定位座20、止滑凹锥面21、地面式扶手30、扶手部 31、地面定位杆32、枢转机构40、骨架元件41、枢转盘42【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惟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之用,在专 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该扭腰球座10系包括:一球状底部13,系形成于该扭腰球 座10之底部位置,该球状底部13内设有一重心配重块14 ;两球状侧边15,其系自该球状底 部13朝上呈球状对称延伸形成于该扭腰球座10两侧;一倚座空间18,系形成于该球状底 部13及该两球状侧边15之间所围设界定之中央凹状空间;该倚座空间18内部系进一步包 含:一靠座部11,系形成于该倚座空间18之底部;两内侧靠面16,系自该靠座部11朝上延 伸形成于该倚座空间18两侧,其中该两内侧靠面16与该两球状侧边15之间系相互形成有 弧缘形态之一侧端缘17 ;以及一枢转机构40,包含有一埋设于该球状底部13内部中央之一 枢转盘42,以及两可枢转角度定位于该枢转盘42之骨架元件41 (其中该枢转盘42枢转两 骨架元件41角度定位之内部机构为习知结构故不加以赘述),该两骨架元件41并埋设于 该两球状侧边15内部,赋予该两球状侧边15可相对该倚座空间18作空间的扩张或内缩调 整功能,其中该两球状侧边15相对该倚座空间18作内缩调整至人体适当倚座空间18大小 时,该靠座部11之一侧端面系朝上挤压形成有一道弧凸部12,以利人体倚座于该靠座部11 时两大腿内侧可舒适贴触于该弧凸部12定位,而不会使两大腿内侧因相互磨擦产生不适 感。藉由上述之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创作之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当人体欲使用倚座 该倚座空间18时,需先将该两球状侧边15相对该倚座空间18作空间扩张,待人体倚座于 该靠座部11时,再令该两球状侧边15相对该倚座空间18作空间内缩至人体两侧边适当位 置贴触,而人体可依照不同体型合身地容纳倚座于该倚座空间18中,并藉由该球状底部13 之重心配重块14相对地面作扭转回旋滚动。如图3所示,人体可相对该扭腰球座10作腰 部与臀部间之健身扭转运动;另如图4所示,人体可将小腿倚靠于该倚座空间18作肢体相 对腰臀部位作扭转健身运动;又如图5所示,该扭腰球座10在使用时可为搭配一地面式扶 手30使用,其中该地面式扶手30包含一支撑于地面的地面定位杆32,及一设于该地面定位 杆32顶部之扶手部31,人体手部可藉由扶手部31扶住双臂控制下肢体悬空,并以腰臀相对 该扭腰球座10为旋支点作全身式扭转健身运动;继而,当该扭腰球座10不使用时,因该扭 腰球座10系为球状形态,容易在一空间产生无预警地滚动,故该扭腰球座10之该球状底部 13系为另外配置一定位座20加以定位,其中该定位座20内部系形成有一环状之止滑凹锥 面21,以利该扭腰球座10可稳定妥适地放置于该定位座20安放定位或收纳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腰球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腰球座(10)包括一球状底部(13),系形成于该扭腰球座之底部位置,该球状底部内设有一重心配重块(14);两球状侧边(15),其系自该球状底部(13)朝上呈球状对称延伸形成于该扭腰球座两侧;一倚座空间(18),系形成于该球状底部(13)及该两球状侧边(15)之间所围设界定之中央凹状空间;该倚座空间(18)内部系进一步包含:一靠座部(11),系形成于该倚座空间之底部;两内侧靠面(16),系自该靠座部(11)朝上延伸形成于该倚座空间两侧;一枢转机构(40),包含有一埋设于该球状底部(13)内部中央之一枢转盘(42),以及两枢转连接于该枢转盘之骨架元件(41),该两骨架元件(41)并埋设于该两球状侧边(15)内部,赋予该两球状侧边(15)可相对该倚座空间(18)作空间的扩张或内缩调整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扭腰球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腰球座(10)包括 一球状底部(13),系形成于该扭腰球座之底部位置,该球状底部内设有一重心配重块 (14); 两球状侧边(15),其系自该球状底部(13)朝上呈球状对称延伸形成于该扭腰球座两 侧; 一倚座空间(18),系形成于该球状底部(13)及该两球状侧边(15)之间所围设界定之 中央凹状空间;该倚座空间(18)内部系进一步包含:一靠座部(11),系形成于该倚座空间 之底部;两内侧靠面(16),系自该靠座部(11)朝上延伸形成于该倚座空间两侧; 一枢转机构(40),包含有一埋设于该球状底部(13)内部中央之一枢转盘(42),以及两 枢转连接于该枢转盘之骨架元件(41),该两骨架元件(41)并埋设于该两球状侧边(15)内 部,赋予该两球状侧边(15)可相对该倚座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纲
申请(专利权)人:朱振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