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炉余热全回收循环利用集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68108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热炉余热全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依次安装在加热炉烟道内的省煤器、蒸发器、蒸汽过热器和换热器,软水箱和省煤器相连,省煤器连接汽包,汽包通过蒸汽排放支管与蒸汽排放总管相连,蒸汽排放总管与设置在加热炉烟道内的蒸汽过热器相连,蒸汽过热器与热蒸汽排放总管相连,热蒸汽排放总管与智能发电机组相连,智能发电机组与加热炉受电柜和电网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加热炉烟气的余热,加热炉生产的所有蒸汽均被用以维持加热炉用电设备的生产需要,从而实现加热炉所有的设备的用电自给自足,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炉余热全回收循环利用集成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炉余热全回收循环利用集成系统。
技术介绍
在工业炉窑领域中,工业炉窑内烟气经过设置在烟道内的换热器后,一般排烟温 度还有400°C左右,这部分烟气里的余热通常不再回收,而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能源的 极大浪费。 在工业炉窑领域中,加热设备的电力供应通常由外网供应。对于大型联合企业而 言,加热设备的电力供应通常设置为两路电源,一路为生产电源,一路为保安电源;对于小 的民营企业而言,加热设备的电力供应通常设置为一路生产电源,不设置保安电源。这在加 热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一旦电力供应因故障停止,高温加热设备会发生损坏, 严重的情况还会因燃气回火而发生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温炉的回收利用率,并且利用回收的热量 进行发电的加热炉余热回收循环利用集成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加热炉余热全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 加热烟气管道内的换热器、蒸汽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通过软水供 水管连接软水箱,所述软水供水管上设有给水泵;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汽包和第二汽包,其中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第二汽包分别通 过管道和所述省煤器的出水口相通,所述第一汽包通过第一管道组和汽化冷却部件的出口 和入口分别相通,所述第二汽包通过第二管道组和所述蒸发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相 通,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第二汽包分别通过蒸汽排放管道组和所述蒸汽过热器相通,所述 蒸汽过热器通过热蒸汽排放总管输出智能发电机组工作所需的能量,所述智能发电机组电 连接用电组,提供所述用电组工作所需的电量。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发电机组包括三个发电单元。 特别地,所述蒸汽排放管道包括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汽包和第二汽包的第一蒸汽排 放支管和第二蒸汽排放支管以及所述第一蒸汽排放支管和所述第二蒸汽排放支管均连通 的蒸汽排放总管,所述蒸汽排放总管的出气口和所述蒸汽过热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汽化冷却部件的入口的 第一循环管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汽化冷却部件的出口的第一上升管道,其中 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循环泵; 所述第二管道组包括连通所述第二汽包和所述蒸发器的进气口的第二循环管道, 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汽包和所述蒸发器的第二上升管道,其中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二 循环泵。 具体地,所述用电组包括加热炉受电柜和电网。 1、本技术在加热炉烟道内设有换热器、蒸汽过热器、蒸发器及省煤器,可以最 大限度利用加热炉烟气的余热。 2、本技术加热炉生产的所有蒸汽均被用来供给智能发电机组的发电需要,智 能发电机组生产的电被输送到加热炉受电柜,用以维持加热炉用电设备的生产需要,从而 加热炉所有的设备的用电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实现自给自足,安全可靠。而智能发电机组生 产的电在加热炉设备无法全部消耗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富裕电力与厂区电网并网,以节约电 能。 3、本技术智能发电机组分为三个发电单元,当加热炉满负荷生产时,三个发 电单元同时启动,满足加热炉生产蒸汽的发电要求;当加热炉因故紧急停炉时,加热炉产生 的蒸汽量变小,智能发电机组根据蒸汽量的变化关停一组或两组发电单元,此时,加热炉非 核心用电设备关闭,蒸汽发电量满足加热炉核心设备的运行,以确保加热炉的安全;随着加 热炉温度的逐渐降低,蒸汽产生量也逐渐减少,当加热炉产生的蒸汽量不足以维持智能发 电机组的运行时,关闭所有发电单元,此时加热炉所有用电设备均停止工作,而此时,加热 炉温度足够低,所有用电设备停止运行不会对加热炉的安全构成威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加热炉余热回收循环利用集成系统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技术加热炉余热全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加热 烟气管道5内的换热器8、蒸汽过热器7、蒸发器6和省煤器4,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通过软 水供水管2连接软水箱1,所述软水供水管上设有给水泵2 ;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汽包9和第二汽包15,其中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第二汽包分 别通过管道和所述省煤器的出水口相通,所述第一汽包通过第一管道组和汽化冷却部件12 的出口和入口分别相通,所述第二汽包通过第二管道组和所述蒸发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 别相通,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第二汽包分别通过蒸汽排放管道组和所述蒸汽过热器相通, 所述蒸汽过热器通过热蒸汽排放总管21输出智能发电机组22工作所需的能量,所述智能 发电机组电连接用电组,提供所述用电组工作所需的电量。所述用电组包括加热炉受电柜 23和电网24。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发电机组22包括三个发电单元,智能发电机组22分为三个发 电单元A、B和C,智能发电机组22与加热炉受电柜23和电网24相连。 特别地,所述蒸汽排放管道包括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汽包和第二汽包的第一蒸汽排 放支管和第二蒸汽排放支管以及所述第一蒸汽排放支管和所述第二蒸汽排放支管均连通 的蒸汽排放总管,所述蒸汽排放总管的出气口和所述蒸汽过热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组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汽化冷却部件的入口的 第一循环管道11,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汽化冷却部件的出口的第一上升管道13, 其中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一循环泵10 ; 所述第二管道组包括连通所述第二汽包和所述蒸发器的进气口的第二循环管道 17,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汽包和所述蒸发器的第二上升管道18,其中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上设 有第二循环泵16。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加热炉烟道5内设置有省煤器4、蒸发器6、蒸汽过 热器7和换热器8,可以最大限度回收加热炉烟气内的余热,而经过换热器后8的烟气余热 被省煤器4、蒸发器6和蒸汽过热器7充分回收,产生高品位的过热蒸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汽包9和第二汽包9通过第二蒸汽排放支管14 和19将蒸汽输送至蒸汽排放总管20,蒸汽排放总管20将所有蒸汽在蒸汽过热器7中过热, 产生的高品位过热蒸汽经过过热蒸汽管道21输送至智能发电机组22进行发电,智能发电 机组22生产的电被输送到加热炉受电柜23,加热炉受电柜23把电力输送到加热炉各用电 设备,富裕的电力被输送到车间电网24实现并网。加热炉烟气余热生产的蒸汽用于发电, 并供给加热炉的用电设备,从而加热炉用电实现自给自足,不受外界影响,安全可靠;而智 能发电机组生产的电在加热炉设备无法全部消耗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富裕电力与厂区电网 并网,以节约电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发电机组22分为三个发电单元A、B和C,可以根 据加热炉生产的蒸汽量来智能调节发电单元A、B和C的运行状态。当加热炉满负荷生产 时,三个发电单元同时启动,满足加热炉生产蒸汽的发电要求;当加热炉因故紧急停炉时, 加热炉产生的蒸汽量变小,智能发电机组根据蒸汽量的变化关停一组或两组发电单元,此 时,加热炉非核心用电设备关闭,蒸汽发电量满足加热炉核心设备的运行,以确保加热炉的 安全;随着加热炉温度的逐渐降低,蒸汽产生量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炉余热全回收循环利用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加热烟气管道内的换热器、蒸汽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通过软水供水管连接软水箱,所述软水供水管上设有给水泵;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汽包和第二汽包,其中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第二汽包分别通过管道和所述省煤器的出水口相通,所述第一汽包通过第一管道组和汽化冷却部件的出口和入口分别相通,所述第二汽包通过第二管道组和所述蒸发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相通,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第二汽包分别通过蒸汽排放管道组和所述蒸汽过热器相通,所述蒸汽过热器通过热蒸汽排放总管输出智能发电机组工作所需的能量,所述智能发电机组电连接用电组,提供所述用电组工作所需的电量。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加热炉余热全回收循环利用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在加热烟气 管道内的换热器、蒸汽过热器、蒸发器和省煤器,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通过软水供水管连接 软水箱,所述软水供水管上设有给水泵;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汽包和第二汽包,其中所述第一汽包和所述第二汽包分别通过管 道和所述省煤器的出水口相通,所述第一汽包通过第一管道组和汽化冷却部件的出口和入 口分别相通,所述第二汽包通过第二管道组和所述蒸发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相通,所 述第一汽包和所述第二汽包分别通过蒸汽排放管道组和所述蒸汽过热器相通,所述蒸汽过 热器通过热蒸汽排放总管输出智能发电机组工作所需的能量,所述智能发电机组电连接用 电组,提供所述用电组工作所需的电量。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炉余热全回收循环利用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 能发电机组包括三个发电单元。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理严云福王文霞王涵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