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及其感应淬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1054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及淬火设备,包括: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导电联接管,从所述第一底板延伸出并形成至少一个包括绕成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后联接至所述第二底板;导电联接管包括在第一底板至所述感应加热部的始段、及第二底板至所述感应加热部的终段,始段和终段之间设有绝缘隔离板;其中,所述导电联接管通有交流电;所述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形成有圆形或弧形中空部用于套设至轴类零件以进行感应加热;加强件,穿合固定有一一对应且固定至所述各匝线圈上的锁固件,所述加强件具有与所述感应加热部的中空部对位且大小匹配的镂空;操作简易极其方便,淬火精准,大大提升产品良率,也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感应淬火
,尤其是涉及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 及其感应淬火设备。 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及其感应淬火设备
技术介绍
发动机上具有各种形状的零件,但由于形状太多,感应淬火过程中无法达成对特 殊部位的良好淬火要求,但由于没有合适的治具,光凭经验调整无法达到精准度要求;因此 在实际淬火中,产品裂纹率比较高,同时也极易碰伤成为废品;但是若提高技术标准,则需 要购买价格极高的设备,成本会大大提升,得不偿失。 尤其对轴类零件进行感应淬火时,由于淬火不均匀,因此易出不良品及废品,此为 业界一直以来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 感应加热器及其感应淬火设备,解决现有轴类零件感应淬火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 器,包括: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导电联接管,从所述第一底板延伸出并形成至少一个包括 绕成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后联接至所述第二底板;所述导电联接管包括在第一底板 至所述感应加热部的始段、及第二底板至所述感应加热部的终段,所述始段和终段之间设 有绝缘隔离板;其中,所述导电联接管通有交流电;所述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形成 有圆形或弧形中空部用于套设至轴类零件以进行感应加热;加强件,穿合固定有一一对应 且固定至所述各匝线圈上的锁固件,所述加强件具有与所述感应加热部的中空部对位且大 小匹配的镂空。 优选的,所述始段及终段分别固定结合有加强板,所述隔离板位于两块加强板之 间。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位于所述始段和终段所分别结合的加强板之间,所述始段和 终段所分别结合的加强板通过尼龙螺丝及尼龙螺母相互固定。 优选的,所述导电联接管为方管或圆管;所述导电联接管为铜质。 优选的,所述导电联接管形成各感应加热部的部分比所述导电联接管的始段及终 段细。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感应淬火设备,包括如上 所述的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 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及感应淬火设备,包 括: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导电联接管,从所述第一底板延伸出并形成至少一个包括绕成 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后联接至所述第二底板;所述导电联接管包括在第一底板至所 述感应加热部的始段、及第二底板至所述感应加热部的终段,所述始段和终段之间设有绝 缘隔离板;其中,所述导电联接管通有交流电;所述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形成有圆 形或弧形中空部用于套设至轴类零件以进行感应加热;加强件,穿合固定有一一对应且固 定至所述各匝线圈上的锁固件,所述加强件具有与所述感应加热部的中空部对位且大小匹 配的镂空;操作简易极其方便,淬火精准,大大提升产品良率,也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的一实施例的横置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元件标号说明 1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 11第一底板 12第二底板 13导电联接管 131感应加热部 14绝缘隔离板 15绝缘线体 16加强板 17尼龙螺丝 18尼龙螺母 19加强件 191锁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 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 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 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1,包括:第一 底板11及第二底板12、导电联接管13及加强件19。 所述导电联接管13,从所述第一底板11延伸出并形成至少一个包括绕成多匝同 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131后联接至所述第二底板12 ;所述导电联接管13包括在第一底板 11至所述感应加热部131的始段、及第二底板12至所述感应加热部131的终段,所述始段 和终段之间设有绝缘隔离板14 ;其中,所述导电联接管13通有交流电;所述多匝同心线圈 的感应加热部13形成有圆形或弧形中空部用于套设至轴类零件以进行感应加热,如此有 多匝线圈的加热部能比单匝加热效率更高,并且在实现上,可以是所述始段开始绕成所述 多匝线圈之后从线圈另一头伸出终段而至第二底板12。 所述加强件19,穿合固定有一一对应且固定至所述各匝线圈上的锁固件191,所 述锁固件如铆钉等,所述加强件19具有与所述感应加热部131的中空部对位且大小匹配的 镂空,这样是为了在安装有加强件19的情况下也能穿过轴类零件,较佳的,所述加强件19 是固定安装到所述感应加热部131的背面,有效加强所述感应加热部131的强度,避免所述 多匝线圈活动。 如图中所示,所述锁固件191是有分组的,较佳的是在正交方向上分布4组,而本 实施例中是分布3组,呈三角形状态受力,如此较为稳固。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导电联接管13的通电是从第一底板11沿导电联接 管13通到第二底板12的,所述交流电例如为380V工业用电或220V市电等,通交流电以感 应加热淬火此为行业所惯用技术手段,因此不另作赘述。 如前所述,所述导电联接管13包括在第一底板11至所述感应加热部131的始段、 及第二底板12至所述感应加热部131的终段,所述始段和终段之间设有绝缘隔离板14 ;优 选但非必须的是,所述始段及终段分别贴合并固定于加强板16,固定方式例如焊接等,以增 加厚度来加强结构,增加宽度来增加使用面积,而所述隔离板14位于所述始段和终段所分 别结合的两块加强板16之间;优选的,所述导电联接管13除所述硅钢片的部分外均可以是 紫铜材质的方管或圆管,较佳的是方管,如此便于放置也不会有死角;所述导电联接管13 包括在第一底板11至所述感应加热部131的始段、及第二底板12至所述感应加热部131 的终段,所述始段和终段之间设有绝缘隔离板14,其例如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承上所述,所述始段及终段分别通过固定结合加强板16来加强结构强度,所述加 强板16可以为与导电联接管13相同的材质,如图所示,承上所述,所述始段及终段分别贴 合并例如以焊接或铆接方式固定于加强板16,以增加厚度来加强结构,所述加强板16的形 状可以是梯形或三角形等。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绝缘隔离板14设在两加强板16之间,因此所述始段和终段所 分别固定结合的加强板16通过尼龙螺丝17及尼龙螺母18相互固定,即用尼龙螺丝17穿 过两加强板16及之间的绝缘隔离板14,进而配合尼龙螺母18以固定,另外也可采用绝缘 线或绝缘胶体捆扎所述始段及终段等方式加强固定效果,当然并非必须,仅需通过导电联 接管13本身的刚性亦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感应淬火设备,包括如上 所述的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1。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及感应淬火设备,包 括: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导电联接管,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导电联接管,从所述第一底板延伸出并形成至少一个包括绕成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后联接至所述第二底板;所述导电联接管包括在第一底板至所述感应加热部的始段、及第二底板至所述感应加热部的终段,所述始段和终段之间设有绝缘隔离板;其中,所述导电联接管通有交流电;所述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形成有圆形或弧形中空部用于套设至轴类零件以进行感应加热;加强件,穿合固定有一一对应且固定至所述各匝线圈上的锁固件,所述加强件具有与所述感应加热部的中空部对位且大小匹配的镂空。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轴类零件的线圈感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板及第二底板; 导电联接管,从所述第一底板延伸出并形成至少一个包括绕成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 热部后联接至所述第二底板;所述导电联接管包括在第一底板至所述感应加热部的始段、 及第二底板至所述感应加热部的终段,所述始段和终段之间设有绝缘隔离板;其中,所述导 电联接管通有交流电;所述多匝同心线圈的感应加热部形成有圆形或弧形中空部用于套设 至轴类零件以进行感应加热; 加强件,穿合固定有一一对应且固定至所述各匝线圈上的锁固件,所述加强件具有与 所述感应加热部的中空部对位且大小匹配的镂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感应加热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枝鈞蔡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上大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