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966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12)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座(12)上的工作限位块(13),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座(12)上的弹性缓冲块(17),所述弹性缓冲块(17)的顶面沿着冲压方向与所述上模座(11)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工作限位块(13)的顶面沿着冲压方向与所述上模座(11)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冲压模具增加了弹性缓冲块,通过该弹性缓冲块的形变实现缓冲,使得上模座与工作限位块之间的作用力减小;并且,相比于氮气弹簧,上述弹性缓冲块由成本较低的弹性材料制成即可,整个冲压模具的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冲压件的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 具。 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车身冲压件一般通过冲压模具冷冲压实现,该冲压模具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待 冲压的部件放置于下模上,上模在压力机的作用下下行,当上模上的工作部件与下模上的 待冲压工件作用后,待冲压工件受力发生变形,进而成为所需的车身冲压件。 下模的上表面上通常设置工作限位块,上模下行时将与工作限位块相接触,进而 实现上模的运动限位。然而,上模与工作限位块接触墩死,两者刚性接触,由于压力机输出 的压力较大,致使上模与工作限位块之间的作用力较大,上模和下模均容易出现损坏。 为了缓解上述问题,传统技术中可在下模上设置氮气弹簧,上模下行时先与氮气 弹簧接触,然后再与工作限位块接触,进而通过氮气弹簧实现缓冲。然而,由于氮气弹簧的 结构相对复杂,其制造成本偏高,致使整个冲压模具的制造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上模与工作限位块之间的缓冲,同时降低冲压模具的成本,已 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能够实现上模 与工作限位块之间的缓冲,同时降低冲压模具的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工 作限位块,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的弹性缓冲块,所述弹性缓冲块的顶面沿着冲压方 向与所述上模座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工作限位块的顶面沿着冲压 方向与所述上模座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弹性缓冲块的上表面为垂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 所述上模座上,沿着冲压方向覆盖所述弹性缓冲块的冲压面为垂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弹性缓冲块上具有阶梯孔,所述弹性缓冲块通过 穿入所述阶梯孔内的紧固件固定于所述下模座上。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上的防护罩,所述弹性缓冲 块位于所述防护罩内部,且所述弹性缓冲块的侧壁与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之间具有预设距 离,所述弹性缓冲块的顶端相对于所述下模座的底部的高度,大于所述防护罩的顶端相对 于所述下模座的底部的高度。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防护罩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底板相固定的侧板, 所述底板上具有安装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阶梯孔和所述安装孔与所述下模座相固定。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防护罩的高度小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在 所述弹性缓冲块处的闭合高度,且两者之间的差值为5mm-10mm。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防护罩为圆筒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弹性缓冲块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缓冲 块沿着所述下模座的工作面分布。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弹性缓冲块为聚氨酯圆柱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包括下模座、设置 于下模座上的工作限位块以及固定于下模座上的弹性缓冲块,该弹性缓冲块的顶面沿着冲 压方向与上模座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工作限位块的顶面沿着冲压方向 与上模座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如此设置后,冲压模具的上模座下行的过程 中,首先与弹性缓冲块相接触,上模座继续下行,弹性缓冲块受压变形,实现缓冲。随着弹性 缓冲块的变形量不断增加,上模座将与工作限位块接触,进而到达闭合状态位置。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本技术提供的冲压模 具增加了弹性缓冲块,通过该弹性缓冲块的形变实现缓冲,使得上模座与工作限位块之间 的作用力减小;并且,相比于氮气弹簧,上述弹性缓冲块由成本较低的弹性材料制成即可, 整个冲压模具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 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弹性缓冲块和防护罩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上模座,12-下模座,13-工作限位块,14-行程限位块,15-导板,16-导柱, 17-弹性缓冲块,18-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能够实现上模 与工作限位块之间的缓冲,同时降低冲压模具的成本。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 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12以及设置于下模座12上的工作限位块13、行程限位块14、导板 15、导柱16和弹性缓冲块17,其中: 工作限位块13可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在下模座12上,当上模座11在压力机的作 用下下行并与工作限位块13接触时,工作限位块13将限制上模座11的继续运动,进而实 现上模座11的工作定位; 行程限位块14为活动部件,在进行冲压操作的过程中,行程限位块14放置在下模 座12的凹槽内,以免上模座11下行时与上模座11干涉;冲压模具处于存放状态时,行程限 位块14与工作限位块13配合工作,将行程限位块14放置于工作限位块13上,利用行程限 位块14支撑上模座11,防止上模座11内的弹性元件受损;具体地,行程限位块14放置在 下模座12的凹槽内时,其上表面高度至少比工作限位块13的上表面高度低15mm,以避免行 程限位块14与上模座11干涉; 导板15和导柱16均用于对上模座11与下模座12之间的相对运动提供导向; 弹性缓冲块17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可粘接于下模座12上,弹性缓冲块17未发生 形变前,其顶面沿着冲压方向与上模座11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工作限 位块13的顶面沿着冲压方向与上模座11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弹性缓冲块 17的高度为:弹性缓冲块17的安装位置处,上模座11与下模座12之间的闭合高度与弹性 缓冲块17的弹性形变量之和,其中,弹性缓冲块17的弹性形变量可根据弹性缓冲块17的 尺寸、其制造材料的弹性形变系数、上模座11的重量等计算得出。 如此设置后,冲压模具的上模座11下行时,首先与弹性缓冲块17相接触,上模座 11继续下行,弹性缓冲块17受压变形,实现缓冲。随着弹性缓冲块17的变形量不断增加, 上模座11将与工作限位块13接触,进而到达闭合状态位置。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 冲压模具增加了弹性缓冲块17,通过该弹性缓冲块17的形变实现缓冲,使得上模座11与工 作限位块13之间的作用力减小;并且,相比于氮气弹簧,上述弹性缓冲块17由成本较低的 弹性材料制成即可,整个冲压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12)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座(12)上的工作限位块(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座(12)上的弹性缓冲块(17),所述弹性缓冲块(17)的顶面沿着冲压方向与所述上模座(11)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工作限位块(13)的顶面沿着冲压方向与所述上模座(11)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身冲压件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1)、下模座(12)以及设置于所述下模座 (12)上的工作限位块(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下模座(12)上的弹性缓冲块 (17),所述弹性缓冲块(17)的顶面沿着冲压方向与所述上模座(11)的工作面的对应处之 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工作限位块(13)的顶面沿着冲压方向与所述上模座(11)的工作 面的对应处之间的最小距离。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块(17)的上表面为垂 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所述上模座(11)上,沿着冲压方向覆盖所述弹性缓冲块(17)的冲压 面为垂直于冲压方向的平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块(17)上具有阶梯孔, 所述弹性缓冲块(17)通过穿入所述阶梯孔内的紧固件固定于所述下模座(12)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座(12)上的 防护罩(18),所述弹性缓冲块(17)位于所述防护罩(18)内部,且所述弹性缓冲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涛王海玲何鹏申王震赵鸿鹄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