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壁涂覆串联结构管式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4733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壁涂覆串联结构管式膜组件,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包括一管壳,一组管式膜,所述管式膜的内壁涂有分离层,两对法兰,每对法兰由一固定法兰和一流道法兰组成,所述固定法兰上开设有与管式膜截面形状及数量、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流道法兰上设置有流道槽,两根所述管式膜的端口设置于所述流道槽内并与所述流道槽相配合,进而构成串联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小批量在线式渗透汽化脱水,有机溶剂料液与膜组件的接触面积更大,被分离物质的流动性更好,密封性及耐温度耐溶剂性好,脱水效率更高,符合发展绿色经济的时代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膜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内壁涂覆串联结构管式膜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各种有机溶剂得到广泛使用,包括醇类、酯类、酮类、醚类、芳香族化合物等化学溶剂应用于能源、医药、生物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机溶剂脱水是有机溶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传统分离采用方法主要有一般化学方法、吸附法、精馏法。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水形成共沸物或近沸物,采用普通精馏技术难以将水脱除。传统恒沸精馏、萃取精馏技术,需要增加第三组分,不仅能耗高、工艺复杂、而且大量使用了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给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对于一般化学方法、吸附法,规模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液、废渣,也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基本政策。渗透汽化(蒸汽渗透)膜用于共沸/近沸有机溶剂脱水具有明显的节能与经济优势,已受到广泛应用。其中膜组件是用在渗透汽化和蒸汽渗透、气体分离等膜分离过程中的关键设备,目前国内的企业一般采用板框式膜组件,它只能使用平板有机膜。无机膜多采用管式膜组件,管式膜涂膜方式可以内壁涂覆和外壁涂覆,国内现有的管式膜组件均采用外壁涂覆膜管的膜组件,其密封结构复杂且密封性能不好,外壁管在流体压力以及真空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容易发生泄漏。另外,管式膜应用于渗透汽化和蒸汽渗透过程中,要求膜组件的装填面积足够大,而外壁管组成的膜组件,膜管之间只能是并联结构,单股流体经过膜组件时,有机溶剂料液和膜组件的接触面积小,进而导致单个膜组件脱水效率低,并且外壁涂覆膜管的密封性不好,管与管之间无法做到串联,难以实现小批量在线式渗透汽化脱水。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壁涂覆串联结构管式膜组件,能够实现小批量在线式渗透汽化脱水,有机溶剂料液与膜组件的接触面积更大,被分离物质的流动性更好,密封性及耐温度耐溶剂性好,脱水效率更高,符合发展绿色经济的时代需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内壁涂覆串联结构管式膜组件包括:一管壳;一组管式膜,所述管式膜的内壁涂有分离层;两对法兰,每对法兰由一固定法兰和一流道法兰组成,所述固定法兰上开设有与管式膜截面形状及数量、位置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流道法兰上设置有流道槽,两根所述管式膜的端口设置于所述流道槽内并与所述流道槽相配合,进而构成串联结构;一流道法兰上设置有一进料口和一出料口;所述固定法兰和所述流道法兰之间设置有密封件,所述管式膜穿过所述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管式膜内侧与渗透液侧;所述管壳包覆全部的管式膜。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于, 所述分离层为陶瓷支撑渗透汽化膜,包括无机膜、有机-无机复合膜等其他可涂覆在陶瓷支撑体上的渗透汽化膜。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于, 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与所述法兰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法兰和所述流道法兰上对应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置有螺栓,通过所述螺栓将所述固定法兰和所述流道法兰固定住。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于, 所述管壳分为两种形式,即独立管壳形式或焊接在所述固定法兰上的管壳形式。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于, 所述密封件为O型圈或石墨填料环。为了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在于, 所述管式膜在管壳内的排布从截面上看为圆形排列、矩形排列或多变形排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管式膜的内壁涂有分离层,其在相比于外壁管的密封结构,内壁涂有分离层的密封结构更简单,密封可靠性更好,在流体压力以及真空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不易发生泄漏,密封结构在有真空压力存在的情况下密封更有效。2、相比外壁管膜组件结构,密封件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和拆卸方便。3、本技术的密封件为O型圈或石墨填料环,安装拆卸方便,成本低。4、本技术内部的膜组件为串联结构,相比并联结构的膜组件,密封性更好,容易实现小批量在线式渗透汽化脱水,相同膜面积的串联膜组件与并联结构膜组件相比,单股料液经过串联膜组件的接触面积为并联膜组件的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单次过膜脱水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料液的流动方向)。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法兰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固定法兰沿A-A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流道法兰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流道法兰沿B-B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密封件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内壁涂覆串联结构管式膜组件主要一管壳1、一组管式膜2、两对法兰3、4和密封件5,所述管壳1包覆全部的管式膜2。所述管式膜2的内壁涂有分离层,其在相比于外壁管的密封结构,内壁涂有分离层的密封结构更简单,密封可靠性更好,在流体压力以及真空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不易发生泄漏,密封结构在有真空压力存在的情况下密封更有效。两对法兰,对称设置在所述管式膜2的两端,每对法兰由一固定法兰3和一流道法兰4组成,固定法兰3和流道法兰4之间通过平面接触,在螺栓的压力作用下防止管与管之间的泄漏,所述固定法兰3上开设有与管式膜2截面形状及数量、位置相对应的通孔30,所述流道法兰4上设置有流道槽40,两根所述管式膜2的端口设置于所述流道槽40内并与所述流道槽40相配合,进而构成串联结构,相比并联结构的膜组件,串联结构更容易实现小批量在线式渗透汽化脱水,相同膜面积的串联膜组件与并联结构膜组件相比,单股料液经过串联膜组件的接触面积为并联膜组件的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单次过膜脱水效率更高。在左侧或右侧的流道法兰4上设置有一进料口41和一出料口42,所述进料口41和所述出料口42均与管式膜2连通,需要被处理的料液通过进料口41进入管式膜2中,通过管式膜2的内壁涂有分离层渗透后,渗透液通过渗透液出口流出。所述固定法兰3和所述流道法兰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管式膜2穿过所述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密封管式膜2内侧与渗透液侧,所述密封件5支撑管式膜2在法兰的通孔中,管式膜2的料液侧与渗透液侧之间的密封通过密封件5来实现。如图6,A、B为两个主要的密封区域,在渗透液侧存在负压的情况下可以使密封件更加紧密的贴合A、B区域,更加有利于密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离层为陶瓷支撑渗透汽化膜,是将有机-无机复合膜涂覆在陶瓷支撑体上的渗透汽化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口41和所述出料口42与所述流道法兰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法兰3和所述流道法兰4上对应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置有螺栓。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壳1分为两种形式,即独立管壳形式或焊接在所述固定法兰上的管壳形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管式膜2在管壳1内的排布从截面上看为圆形排列、矩形排列或多变形排列。实施例二参见图1至图6所示,所述分离层为陶瓷支撑渗透汽化膜,是将无机膜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壁涂覆串联结构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管壳(1);一组管式膜(2),所述管式膜(2)的内壁涂有分离层;两对法兰,每对法兰由一固定法兰(3)和一流道法兰(4)组成,所述固定法兰(3)上开设有与管式膜(2)截面形状及数量、位置相对应的通孔(30),所述流道法兰(4)上设置有流道槽(40),两根所述管式膜(2)的端口设置于所述流道槽(40)内并与所述流道槽(40)相配合,进而构成串联结构;一流道法兰(4)上设置有一进料口(41)和一出料口(42);所述固定法兰(3)和所述流道法兰(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管式膜(2)穿过所述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密封管式膜(2)内侧与渗透液侧;所述管壳(1)包覆全部的管式膜(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壁涂覆串联结构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管壳(1);一组管式膜(2),所述管式膜(2)的内壁涂有分离层;两对法兰,每对法兰由一固定法兰(3)和一流道法兰(4)组成,所述固定法兰(3)上开设有与管式膜(2)截面形状及数量、位置相对应的通孔(30),所述流道法兰(4)上设置有流道槽(40),两根所述管式膜(2)的端口设置于所述流道槽(40)内并与所述流道槽(40)相配合,进而构成串联结构;一流道法兰(4)上设置有一进料口(41)和一出料口(42);所述固定法兰(3)和所述流道法兰(4)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所述管式膜(2)穿过所述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密封管式膜(2)内侧与渗透液侧;所述管壳(1)包覆全部的管式膜(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壁涂覆串联结构管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层为陶瓷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奕琳凌福康李玉芳施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信远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信远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