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4644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8 10:40
一种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调节池、进水泵、缺氧区、沉淀一区、曝气生物流化床区、鼓风机、混合液回流泵、沉淀二区、剩余污泥排放泵,调节池通过进水泵进水口、进水阀门、进水流量计、进水泵与缺氧区相连;缺氧区通过过水孔与沉淀一区连接;沉淀一区通过过水孔与曝气生物流化床连接;曝气生物流化床区通过过水孔与沉淀二区连接,通过内回流泵进水口、内回流阀门、内回流流量计、内回流泵、内回流泵出水口与缺氧区连接。其提供了一种高效、经济、稳定、剩余污泥少的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氨氮废水来源于化工、养殖、城市污水等多个行业领域,大量氨氮废水的直接排放会刺激藻类等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出现赤湖、赤潮等富营养化的污染现象,其中一些藻类蛋白质毒素可富集在水产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使人中毒。目前国内对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生物法脱氮,利用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以及反硝化细菌的脱氮作用实现废水中氮的去除。然而,硝化细菌生长缓慢、世代周期长、在传统生化体系与异养菌竞争不占优势而易被淘汰,在常规生化处理系统中硝化细菌所占比例往往较低,以至于传统生化对废水中氮的去除效果有限。此外,传统生化脱氮还具有占地面积大、有机负荷高、低温时效率低等不足。 针对目前生物法脱氮技术效率较低、能耗较高的不足,新型废水生物脱氮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孕育而生。它在理念和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的框架。传统的生物脱氮是将氨氮完全氧化成硝酸盐氮再进行反硝化。从氮的微生物转化过程来看,氨态氮被氧化成硝态氮是由两类独立的细菌催化完成的两个不同反应。然而对于反硝化菌无论是从NO2--N还是NO3--N均可以作为最终受氢体。因而整个生物脱氮过程可以通过NH4+-N→NO2--N→N2的途径完成。所谓短程硝化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HNO2阶段而终止,随后进行反硝化。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不仅可以节省能耗约25% (以氧计),节约碳源40% (以甲醇计),而且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大幅度降低产生的污泥量。 然而,由于氨氧化细菌对pH、温度、溶氧、污泥龄、抑制性物质等诸多条件较为敏感,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很难实现氨氧化细菌的富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生化脱氮技术存在的不足,将生物流化床技术、包埋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结合起来,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稳定、剩余污泥少的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调节池、进水泵、缺氧区、沉淀一区、曝气生物流化床区、鼓风机、混合液回流泵、沉淀二区、剩余污泥排放泵,调节池通过进水泵进水口、进水阀门、进水流量计、进水泵与缺氧区相连;缺氧区通过过水孔与沉淀一区连接;沉淀一区通过过水孔与曝气生物流化床连接;曝气生物流化床区通过过水孔与沉淀二区连接,通过内回流泵进水口、内回流阀门、内回流流量计、内回流泵、内回流泵出水口与缺氧区连接;鼓风机通过曝气阀门、曝气流量计与曝气生物流化床底部设置曝气管相连;沉淀一区、沉淀二区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口、剩余污泥阀门和剩余污泥排放泵进行污泥排放。 所述的调节池设置进水泵进水口;缺氧区内填充组合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进水泵出水口、混合液回流泵出水口;曝气生物流化床底部设置曝气管和曝气倒角,上部设置拦网,拦网以下填充包埋法固定化载体,拦网上部设置混合液回流泵进水口;沉淀区设置出水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 所述的缺氧区搅拌装置功率为4-10W/m3,搅拌方式可采用搅拌器搅拌或水泵内循环搅拌。 所述的曝气生物流化床区内曝气倒角角度为45°-60°,高度为100mm-500mm。 所述的曝气生物流化床区的拦网孔径为1-2mm,设置在水面以下100mm-800mm。 所述的曝气生物流化床区内回流管位于拦网以上100mm-500mm。 所述的曝气生物流化床区内载体为包埋法固定化微生物载体,载体内菌种主要为氨氧化细菌,载体粒径为3-5mm,载体投加量为5%-30%。 所述的曝气生物流化床区曝气方式为穿孔曝气或者微孔曝气。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适应能力强,处理效果好。包埋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使微生物尤其是氨氧化细菌保存在固定化载体内,可增加其在生化系统中的固体停留时间,有效地解决生化系统中氨氧化细菌生长缓慢、世代周期长、在传统生化体系与异养菌竞争不占优势、易流失等问题。此外,针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多样性,菌种来自传统生化系统,自身具有多样性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其对废水中氨氮以外的其他污染物也有较好的去除能力。此外,曝气生物流化床技术(ABFT)具有比表面积大、接触均匀、传质速度快、压损低等优点,能够提高固定化微生物载体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 2. 本专利技术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固定化微生物载体中包埋的主要为氨氧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它可以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生成的亚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细菌直接转化为氮气得以去除,相比传统生化脱氮而言,减少了亚硝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好氧阶段)以及硝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缺氧阶段)过程,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效果,可节约25%左右的供氧量、40%左右的碳源,减少30%-40%的反应器容积。 3. 污泥产泥量少。随着国内污水处理厂数量的增加,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置已成为一个难题。本专利技术的菌种来自传统生化系统,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消耗”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另一方面,菌种在固定化球体中生长、自身消耗,剩余污泥排放量很少,有利于缓解污泥处理难题。 4. 本专利技术还能有效解决传统生化系统活性污泥易膨胀等问题。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例装置的装置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例装置的立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例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调节池;2-缺氧区;3-沉淀一区;4-曝气生物流化床区;5-沉淀二区;6-进水泵;7-剩余污泥泵;8-内回流泵;9-鼓风机;10-组合微生物填料;11-曝气管;12-曝气倒角;13-过水孔;14-出水口;15-进水阀门;16-进水流量计;17-内回流阀门;18-内回流流量计;19-曝气阀门;20-曝气流量计;21-剩余污泥阀门;22-拦网;23-进水泵进水口;24-进水泵出水口;25-内回流泵出水口;26--内回流泵进水口;27-剩余污泥排放口;28-搅拌装置;29-包埋法固定化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加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本实施例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主要包括调节池1、进水泵6、缺氧区2、沉淀一区3、曝气生物流化床区4、鼓风机9、内回流泵8、沉淀二区5、剩余污泥泵7。所述的调节池1设置进水泵6和进水泵进水口22;缺氧区内填充组合微生物填料10、搅拌装置28、进水泵出水口24、内回流泵出水口25;曝气生物流化床4底部设置曝气管11和曝气倒角12,上部设置拦网22,拦网以下填充包埋法固定化载体29,拦网22上部设置内回流泵进水口26;沉淀一区2、沉淀二区5均设置剩余污泥排放口27。沉淀二区5设置出水口14。 调节池1通过进水泵进水口23、进水阀门15、进水流量计16、进水泵6与缺氧区2相连;缺氧区2通过过水孔13与沉淀一区3连接;沉淀一区3通过过水孔13与曝气生物流化床4连接;曝气生物流化床区4通过过水孔13与沉淀二区5连接,通过内回流泵进水口26、内回流阀门17、内回流流量计18、内回流泵8、内回流泵出水口25与缺氧区2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调节池、进水泵、缺氧区、沉淀一区、曝气生物流化床区、鼓风机、混合液回流泵、沉淀二区、剩余污泥排放泵,调节池通过进水泵进水口、进水阀门、进水流量计、进水泵与缺氧区相连;缺氧区通过过水孔与沉淀一区连接;沉淀一区通过过水孔与曝气生物流化床连接;曝气生物流化床区通过过水孔与沉淀二区连接,通过内回流泵进水口、内回流阀门、内回流流量计、内回流泵、内回流泵出水口与缺氧区连接;鼓风机通过曝气阀门、曝气流量计与曝气生物流化床底部设置曝气管相连;沉淀一区、沉淀二区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口、剩余污泥阀门和剩余污泥排放泵进行污泥排放。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池设置进水泵进水口;缺氧区内填充组合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进水泵出水口、混合液回流泵出水口;曝气生物流化床底部设置曝气管和曝气倒角,上部设置拦网,拦网以下填充包埋法固定化载体,拦网上部设置混合液回流泵进水口;沉淀区设置出水口和剩余污泥排放口。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缺氧区搅拌装置功率为4‑10W/m3,搅拌方式可采用搅拌器搅拌或水泵内循环搅拌。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生物流化床区内曝气倒角角度为45°‑60°,高度为100mm‑500mm。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生物流化床区的拦网孔径为1‑2mm,设置在水面以下100mm‑800mm。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生物流化床区内回流管位于拦网以上100mm‑500mm。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生物流化床区内载体为包埋法固定化微生物载体,载体内菌种主要为氨氧化细菌,载体粒径为3‑5mm,载体投加量为5%‑30%。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生物流化床区曝气方式为穿孔曝气或者微孔曝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调节池、进水泵、缺氧区、沉淀一区、曝气生物流化床区、鼓风机、混合液回流泵、沉淀二区、剩余污泥排放泵,调节池通过进水泵进水口、进水阀门、进水流量计、进水泵与缺氧区相连;缺氧区通过过水孔与沉淀一区连接;沉淀一区通过过水孔与曝气生物流化床连接;曝气生物流化床区通过过水孔与沉淀二区连接,通过内回流泵进水口、内回流阀门、内回流流量计、内回流泵、内回流泵出水口与缺氧区连接;鼓风机通过曝气阀门、曝气流量计与曝气生物流化床底部设置曝气管相连;沉淀一区、沉淀二区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口、剩余污泥阀门和剩余污泥排放泵进行污泥排放。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池设置进水泵进水口;缺氧区内填充组合微生物填料、搅拌装置、进水泵出水口、混合液回流泵出水口;曝气生物流化床底部设置曝气管和曝气倒角,上部设置拦网,拦网以下填充包埋法固定化载体,拦网上部设置混合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昕安立超曹慧忠刘立勇吴亚杰李辉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