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晓明专利>正文

一种清咽利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4412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咽利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剂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制成:金银花8~10份、野菊花或者菊花4~10份、乌梅15~20份、桔梗5~10份、淡竹叶5~10份、甘草10~15份。还包括山楂15~20份,薄荷6份。还包括玄参10份,射干15份,白茅根10~15份,黄芩6~10份,麦冬10份,蝉蜕2~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纯中药配方,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能有效滋润喉咙,改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对慢性咽炎有较满意的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清咽利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慢性咽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症。慢性咽炎的致病病因复杂,如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或咽部邻近的上呼吸道炎症蔓延而致,如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另一方面,受温度、湿度变化,粉尘、有害气体、烟酒和辛辣饮食长期刺激,以及由于职业因素长期大量用声者及易感体质者均易患慢性咽炎。此外,慢性咽炎也可能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糖尿病及慢性肾炎等。慢性咽炎病程一般较长,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其病理变化为咽部粘膜层的慢性充血,粘膜及粘膜下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形成咽后壁颗粒状淋巴滤泡。临床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疼痛、干咳,常在晨起时出现刺激性咳嗽及恶心,用力咳嗽或清嗓可引起咽部黏膜出血。目前西医治疗慢性咽炎多使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含漱,或口服华素片等,这些药物对由细菌引起急性咽喉炎疗效较好,但慢性咽喉炎因病因复杂,单纯使用抗菌素治疗疗效并不理想,且长期使用会导致口腔内环境紊乱。其他一些抗生素类及抗炎类药物亦面临着耐药性产生及治疗不彻底,复发率高的困境。中医治疗常用冰硼散、牛黄解毒丸、慢严舒柠等药物也存在着治愈率低、疗程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咽利喉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制剂是一种能有效滋润喉咙,改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的纯中药制剂,适用于由慢性咽炎引起的各种症状,如咽痛、咽痒、咽干、干咳、异物感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清咽利喉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金银花8~10份、野菊花或者菊花4~10份、乌梅15~20份、桔梗5~10份、淡竹叶5~10份、甘草10~15份。还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山楂15~20份,薄荷6份。还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玄参10份,射干15份,白茅根10~15份,黄芩6~10份,麦冬10份,蝉蜕2~5份。优选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制成:金银花8份,野菊花4份,玄参10份,射干15份,乌梅15份,白茅根10份,黄芩6份,麦冬10份,桔梗5份,蝉蜕2份,淡竹叶5份,甘草10份。为避免人们对服用中药方剂的抗拒心理,方便制剂的使用及推广,在该配方给出的制剂组分基础上,根据各组分自身药理特征及相互间的配伍原则,进行了适当替换和删减,保留了部分对慢性咽炎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的组分,以具有相同或相似药理的组分对其中部分组分进行替换,经试验调整验证得到了下面优选的配方,其中所有组分均处于卫生部药食两用名单中。优选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制成:金银花10份,菊花8份,山楂15份,桔梗8份,乌梅15份,淡竹叶8份,薄荷6份,甘草10份。该配方所得制剂饮用方便,口感良好,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可制成具有清咽利喉功效的保健饮品。所述清咽利喉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各组分按分量比例加水煎煮2次,合并两次煎煮液,静置,过滤去除沉淀,收集滤液;其中加入水的体积(mL)与初始原料投料质量(g)的比为6:1;2)将步骤1)得到的滤液浓缩,浓缩液的体积(ml)与初始原料投料质量(g)的比为1:1,在不断搅拌中加入5%明胶液,明胶液的体积(ml)与初始原料投料质量(g)的比为4:25,继续浓缩至浓缩液体积(ml)与初始原料投料质量(g)的比为1:2;3)往步骤2)得到的浓缩液中加乙醇,至含醇量达60%,静置去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加蒸馏水至蒸馏水的量(ml)与初始原料投料量(g)的比为9:1,静置,过滤至澄清,备用;4)取定量蜂蜜加蒸馏水溶解,其中蜂蜜(g)与初始原料投料量(g)的比为9:10,蒸馏水(ml)与初始原料投料量(g)的比为4:1,过滤,滤液与上述备用液合并,加蒸馏水至混合液总量(ml)与初始原料投料量(g)的比为20:1,分装,消毒,得到清咽利喉制剂。所述的清咽利喉制剂,可以制备成临床上任意常用的剂型,比如颗粒剂、散剂、片剂、胶囊剂、丸剂、滴剂、软胶囊、漂浮剂、溶液剂、悬浮剂、糖浆、口腔含片、栓剂、注射剂。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分的用量是经过专利技术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在上述范围都有较好的疗效。以上组成中的中药原料,尤其是佐药和使药可以用适当的具有相同药性的中药替换,替换后的中药制剂其药物作用不变。本专利技术方剂主要的中草药根据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分析,药性及药理作用如下:金银花:性甘,寒,入肺、胃经。清热解毒,有较强抗菌作用,可降低人群咽喉部带菌率。野菊花:性辛,凉,入肺、肝经。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有抗病毒、抗菌作用,可治疗呼吸道炎症。菊花:性甘苦,凉,入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有抗病毒、抗病原体作用,其提取物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薄荷:性辛,凉,入肺、肝经。疏风,散热,解毒。治喉咙肿痛,口疮,牙痛。玄参:性苦咸,凉,入肺、肾经。滋阴降火。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射干:性苦,寒,入肺、肝经。降火解毒,散血消痰。有消炎作用,对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也有抑制与延缓作用。山楂:性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的作用。乌梅:性酸,温,入肝、脾、肺、大肠经。收敛生津。治虚热烦渴,口燥咽干。白茅根:性甘、寒,入肺、胃、小肠经。凉血清热。凡齿痛龈肿,牙疳口舌诸疮,用以佐使,功效显著,而无流弊。黄芩:性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且有较广的抗菌谱。麦冬:性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咽干口燥。桔梗:性苦辛,平,入肺、胃经。祛痰排脓。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蝉蜕:性甘咸,凉,入肺、肝经。散风热,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兼能治渴。淡竹叶:性甘淡,寒,入心、肾二经。清心火,除烦热。治热病肿痛,牙龈肿痛,口腔炎。甘草:性甘,平,入脾、胃、肺经。润肺止咳。治咽喉肿痛,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纯中药配方,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能有效滋润喉咙,改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对慢性咽炎有较满意的疗效。药效学试验研究表明本制剂抗炎祛痰作用显著,临床试验表明其对慢性咽炎各咽部症状改善显著,疗效迅速,为慢性咽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取精选下列重量的中药原料经筛选、洗净、烘干、粉碎备用:金银花50克,菊花50克,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咽利喉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金银花8~10份、野菊花或者菊花4~10份、乌梅15~20份、桔梗5~10份、淡竹叶5~10份、甘草1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咽利喉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金银花8~10份、野菊花或者菊花4~10份、乌梅15~20份、桔梗5~10份、淡竹叶5~10份、甘草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咽利喉制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山楂15~20份,薄荷6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咽利喉制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玄参10份,射干15份,白茅根10~15份,黄芩6~10份,麦冬10份,蝉蜕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咽利喉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制成:金银花10份,菊花8份,山楂15份,桔梗8份,乌梅15份,淡竹叶8份,薄荷6份,甘草10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咽利喉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组分制成:金银花8份,野菊花4份,玄参10份,射干15份,乌梅15份,白茅根10份,黄芩6份,麦冬10份,桔梗5份,蝉蜕2份,淡竹叶5份,甘草1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清咽利喉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可以是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周晓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