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族箱恒温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4136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族箱恒温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加热管、水泵、加热水箱、铜管和水箱;控制模块、四个温度传感器、一个水泵和铜管设置在水箱内;四个温度传感器对称设置在水箱底部上表面,且均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接;铜管设置在水箱底部上表面,且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加热水箱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和一个水泵,且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和一个水泵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和加热水箱均设置在水箱外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灵活性高,可智能加热,运行成本低,温控控制精度高,安全系数高,温差系数小;通过强制对流进行水循环加热,极大加快水的流动速度,缩短了水族箱整体温度上升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族箱恒温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加热
,涉及一种水族箱恒温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水族箱的普及,水族箱的恒温控制显得至关重要,现今市面上的利用加热棒 加热成为主要的加热方法,根据工作原理分为双金属片控温式和热敏电阻探测温度式: 双金属片控温式加热棒,S卩加热棒内置一双金属片,双金属片的两面使用不同材 料,热膨胀系数不同。利用该原理,在达到设定温度时,自动断开。优点是构造简单,价格低 廉,可靠性较高。缺点是使用中双金属片,不断老化,需1~2年更换一次。热敏电阻探测温 度式,加热较快,控温较精准,但缺点是当热敏电阻离开水面,加热棒便不会停止工作。以上 可以看出,两种加热棒均会造成鱼缸局部温度过热,加热区域不均匀等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水族箱恒温控制装置。利用水 泵循环两个水箱中的水,并通过水箱底部的U形铜管进行散热来实现对水箱的恒温控制。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技术包括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加热管、水泵、加热水箱、铜管和水箱;控 制模块、四个温度传感器、一个水泵和铜管设置在水箱内;四个温度传感器对称设置在水箱 底部上表面,且均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接;铜管设置在水箱底部上表面,且通过导线与 控制模块相连接;加热水箱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和一个水泵,且温度传感器、 加热管和一个水泵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和加热水箱均设置在水箱外侧壁。 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U1、排阻RP、第一排针接口 JP1、第二排针接口 JP2、第三排针 接口 JP3、第四排针接口 JP4、第五排针接口 JP5、显示屏接口、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 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晶振Y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 第四按键S4、第一继电器Q1、第二继电器Q2和第三继电器Q3 ; 单片机U1的VCC端口与5V电源相连;单片机U1的GND端口接地。第二按键S2 一端与第一电容C1 一端、5V电源相连,第二按键S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 三电阻R3的一端、单片机U1的REST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晶振Y1的1 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XTAL1的端口、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接,第一晶振Y1的2号端口与 单片机U1的XTAL2的端口、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接,第二电容C2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2的 另一端相连接,且均接地;排阻RP的首端与5V电源相接,其余八个端口分别与单片机U1的 POO、P01、P02、P03、P04、P05、P06、P07 端口相接,起上拉作用。 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P34端口和单片机U1 的P35端口相接,同时与5V电源相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三按键S3的一端相接;第二 电阻R2另一端与第四按键S4的一端相接;第三按键S3的另一端和第四按键S4的另一端接 地;第一排针接口 JP1的1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12端口相连,第一排针接口 JP1的2号 端口与5V电源相连,第一排针接口 JP1的3号端口与地相连;第二排针接口 JP2的1号端 口与单片机U1的P13端口相连,第二排针接口 JP2的2号端口与5V电源相连,第二排针接 口 JP2的3号端口与地相连;第三排针接口 JP3的1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14端口相连, 第三排针接口 JP3的2号端口与5V电源相连,第三排针接口 JP3的3号端口与地相连;第 四排针接口 JP4的1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15端口相连,第四排针接口 JP4的2号端口与 5V电源相连,第四排针接口 JP4的3号端口与地相连;第五排针接口 JP5的1号端口与单 片机U1的P16端口相连,第五排针接口 JP5的2号端口与5V电源相连,第五排针接口 JP5 的3号端口与地相连;第一继电器Q1的1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01端口相连,第一继电器 Q1的2号端口与220V交流相连,第一继电器Q1的3号端口与加热管相连;第二继电器Q2 的1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05端口相连,第二继电器Q2的2号端口与220V交流相连,第 二继电器Q2的3号端口与水泵相连;第三继电器Q3的1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07端口相 连,第三继电器Q3的2号端口与220V交流相连,第三继电器Q3的3号端口与另一个水泵 相连;显示屏接口的1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20 口相连,2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21 口相 连,3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22 口相连,4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23 口相连,5号端口与单 片机U1的P24 口相连,6号端口与5V电源相连,7号端口与单片机U1的P25 口相连,8号端 口接地。 所述的单片机U1型号为STC12C5A64S2 ;显示屏型号为N0KIA5110 ; 本技术有有益效果如下: 1.产品灵活性高,用户可根据需要来调节温度,操作简单。 2.可智能加热,与传统水族箱加热棒相比,产品采用继电器来控制加热管与水泵, 当温度达到需求,单片机控制继电器断开加热管,又经过一定时间以后充分利用加热管的 余温,再断开水泵。而且在测得当前水温与设定水温后,通过我们实验所得算法,可以调控 加热时间,从而实现了自动控制,从而大大减少维护的工作量,可以实现长期无人的鱼缸恒 温控制。 3.运行成本低,本恒温控制系统以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51单片机便宜、实用、 简单。与传统水族箱加热棒相比,由于加热时间的缩短和水温的充分交换,使得产品整体耗 能较低。 4.温控控制精度高,恒温后温度波动范围相比传统产品更小。 5.安全系数高,我们实现箱外加热,隔离了恒温水箱与加热水箱,利用水泵进行箱 间温度交换,有效地避免了温度过热和不均匀现象。 6.温差系数小,我们使用铜排管放于箱底,抽取上层温度较高水流,有效的控制了 温度均匀上升,加快的不同水层的对流,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并且价格低廉。 7.本技术通过强制对流进行水循环加热,极大加快水的流动速度,缩短了水 族箱整体温度上升时间。 8.底部的冷凝排管在实现平滑热交换的同时,也输入一定量的空气,增加水中溶 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侧视图; 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控制模块局部图; 图4为本技术控制模块局部图; 图5为本技术控制模块局部图; 图6为本技术控制模块局部图; 图7为本技术控制模块局部图。 图中,控制模块1、温度传感器2、加热管3、水泵4、加热水箱5、铜管6和水箱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进一步分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族箱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温度传感器2、加 热管3、水泵4、加热水箱5、铜管6和水箱7 ;控制模块1、四个温度传感器2、一个水泵4和 铜管6设置在水箱7内;四个温度传感器2对称设置在水箱7底部上表面,且均通过导线与 控制模块1相连接;铜管6设置在水箱7底部上表面,且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1相连接;力口 热水箱5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族箱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加热管、水泵、加热水箱、铜管和水箱;控制模块、四个温度传感器、一个水泵和铜管设置在水箱内;四个温度传感器对称设置在水箱底部上表面,且均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接;铜管设置在水箱底部上表面,且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加热水箱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和一个水泵,且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和一个水泵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和加热水箱均设置在水箱外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族箱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温度传感器、加热管、水泵、 加热水箱、铜管和水箱;控制模块、四个温度传感器、一个水泵和铜管设置在水箱内;四个 温度传感器对称设置在水箱底部上表面,且均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接;铜管设置在水 箱底部上表面,且通过导线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加热水箱内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加热管 和一个水泵,且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和一个水泵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和加热水箱 均设置在水箱外侧壁。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族箱恒温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 U1、排阻RP、第一排针接口 JP1、第二排针接口 JP2、第三排针接口 JP3、第四排针接口 JP4、第 五排针接口 JP5、显示屏接口、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 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晶振Y1、第二按键S2、第三按键S3、第四按键S4、第一继电器Q1、第 二继电器Q2和第三继电器Q3 ; 单片机U1的VCC端口与5V电源相连;单片机U1的GND端口接地;第二按键S2 -端 与第一电容C1 一端、5V电源相连,第二按键S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第三电阻 R3的一端、单片机U1的REST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晶振Y1的1号端口 与单片机U1的XTAL1的端口、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接,第一晶振Y1的2号端口与单片机 U1的XTAL2的端口、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接,第二电容C2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2的另一端 相连接,且均接地;排阻RP的首端与5V电源相接,其余八个端口分别与单片机U1的P00、 P01、P02、P03、P04、P05、P06、P07 端口 相接,起上拉作用; 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单片机U1的P34端口和单片机U1的 P35端口相接,同时与5V电源相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第三按键S3的一端相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善恩熊伟鹏王天兴陆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