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锥齿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282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齿轮机构,包括转轴、大锥齿轮、小锥齿轮、系杆、抱闸、弹簧、凸轮和轴承,所述抱闸环抱系杆,所述凸轮置于抱闸内,所述弹簧置于凸轮一端,所述弹簧两端与抱闸连接,所述小锥齿轮衔接在系杆内,所述大锥齿轮套在转轴上,并置于系杆一端,所述大锥齿轮与系杆内的小锥齿齿合,轮所述轴承穿插在转轴上,并置于大锥齿轮一端。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节能、安全可靠等优点。(*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齿轮机构
[0001 ] 本技术涉及自动扶梯
,特别涉及一种锥齿轮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自动扶梯中,不论是上行扶梯还是下行扶梯,都需要电动机耗功维持电梯的正常运转。当乘客在上行扶梯上随扶梯上升的过程中,电动机需提供动力,将乘客从低处送到高处,电动机做的功部分转化为乘客的重力势能;当乘客在下行扶梯上随扶梯下降的过程中,由于乘客的重力势能减少,有使自动扶梯加速运行的趋势,电动机提供阻力,用来保证电梯的平稳运行;因此,可将上、下行的扶梯进行联动,将下行扶梯上乘客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上行扶梯上乘客增加的重力势能,从而减少电动机的耗功,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效率高、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节能、安全可靠的锥齿轮机构。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锥齿轮机构,包括转轴、大锥齿轮、小锥齿轮、系杆、抱闸、弹簧、凸轮和轴承,所述抱闸环抱系杆,所述凸轮置于抱闸内,所述弹簧置于凸轮一端,所述弹簧两端与抱闸连接,所述小锥齿轮衔接在系杆内,所述大锥齿轮套在转轴上,并置于系杆一端,所述大锥齿轮与系杆内的小锥齿轮齿合,所述轴承套在转轴上,并置于大锥齿轮一端。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上、下行扶梯上均有乘客时,抱闸抱紧,上、下行扶梯上的大锥齿轮通过与系杆上的小锥齿轮齿合实现扭矩传递,从而可以使两边的扭矩分布平衡,使两个电动机受到的扭矩均相对减少,从而减少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抱闸包括上抱闸和下抱闸,所述上抱闸一端环抱系杆,另一端与下抱闸连接,所述下抱闸一端与上抱闸连接,另一端环抱系杆。 进一步,所述小锥齿轮设置有两个,所述小锥齿轮分别衔接在系杆内两端。 进一步,所述大锥齿轮为圆弧锥齿轮。 进一步,所述轴承为单向轴承。 进一步,所述大锥齿轮与小锥齿轮呈90度齿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上抱闸和下抱闸组成的抱闸结构可以有效抱紧系杆;2、圆弧锥齿轮传动效率高,传动稳定,承载能力高,工作可靠;3、单向轴承可以有效避免电梯的逆转,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锥齿轮机构主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转轴,2、大锥齿轮,3、小锥齿轮,4、系杆,5、抱闸,6、弹簧,7、凸轮,8、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锥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大锥齿轮2、小锥齿轮3、系杆4、抱闸5、弹簧6、凸轮7和轴承8,所述抱闸5环抱系杆4,所述凸轮7置于抱闸5内,所述弹簧6置于凸轮7 —端,所述弹簧6两端与抱闸5连接,所述小锥齿轮3衔接在系杆4内,所述大锥齿轮2套在转轴I上,并置于系杆4 一端,所述大锥齿轮2与系杆4内的小锥齿轮3齿合,所述轴承8套在转轴I上,并置于大锥齿轮2 —端。 所述抱闸5包括上抱闸和下抱闸,所述上抱闸一端环抱系杆4,另一端与下抱闸连接,所述下抱闸一端与上抱闸连接,另一端环抱系杆4。 所述小锥齿轮3设置有两个,所述小锥齿轮3分别衔接在系杆4内两端。 所述大锥齿轮2为圆弧锥齿轮。 [0021 ] 所述轴承8为单向轴承。 所述大锥齿轮2与小锥齿轮3呈90度齿合。 实施本装置,一个上、下行扶梯上均有负载时,凸轮7处于水平位置,此时抱闸5抱紧,系杆4静止,上、下行扶梯的大锥齿轮2通过与系杆4上的小锥齿轮3齿合实现扭矩的传递,即上、下行扶梯形成联动;当两扶梯中任意一个无负载时,通过控制电路控制凸轮7转动,凸轮7长轴处于竖直位置,抱闸5将系杆4松开,此时装置可等效为一个自由度为二的行星轮系,力矩输入端为左右两中心轮,力矩输出端为系杆4,而此时系杆4处于空转状态,无力矩输出,因此两个扶梯处于独立工作状态,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无人乘坐的扶梯的电机转速降低,减小电动机的输出,避免能量的浪费;上、下行的扶梯进行联动,将下行扶梯上乘客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上行扶梯上乘客增加的重力势能,从而减少电动机的耗功,达到节能的目的,还采用了单向轴承8结构,能有效解决当前由于电梯逆行而导致安全事故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大锥齿轮(2)、小锥齿轮(3)、系杆(4)、抱闸(5)、弹簧(6)、凸轮(7)和轴承(8),所述抱闸(5)环抱系杆(4),所述凸轮(7)置于抱闸(5)内,所述弹簧(6)置于凸轮(7)一端,所述弹簧(6)两端与抱闸(5)连接,所述小锥齿轮(3)衔接在系杆(4)内,所述大锥齿轮(2)套在转轴(1)上,并置于系杆(4)一端,所述大锥齿轮(2)与系杆(4)内的小锥齿轮(3)齿合,所述轴承(8)套在转轴(1)上,并置于大锥齿轮(2)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齿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I)、大锥齿轮(2)、小锥齿轮(3)、系杆(4)、抱闸(5)、弹簧(6)、凸轮(7)和轴承(8),所述抱闸(5)环抱系杆(4),所述凸轮(7)置于抱闸(5)内,所述弹簧(6)置于凸轮(7) —端,所述弹簧(6)两端与抱闸(5)连接,所述小锥齿轮(3)衔接在系杆(4)内,所述大锥齿轮(2)套在转轴(I)上,并置于系杆(4) 一端,所述大锥齿轮(2)与系杆(4)内的小锥齿轮(3)齿合,所述轴承(8)套在转轴(I)上,并置于大锥齿轮(2) —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锥齿轮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玉娟李济沅肖胜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