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炭废水的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3253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兰炭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兰炭废水加入到微电解反应器中,以Fe屑和活性炭颗粒为填料,进行微电解,得到微电解后废水;2、将微电解后废水加入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在Fenton试剂反应器中滴加H2O2,进行反应,得到二次处理废水;3、在二次处理废水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凝剂,并调节pH值为7-9,进行混凝沉淀,得到预处理后兰炭废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对兰炭废水的预处理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预处理方法相比,其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大大提升,另外,其所需的处理试剂均比较廉价,反应条件易于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
技术介绍
在兰炭(半焦)生产工艺中,其与焦炭采用高温干馏a〇〇〇°c)的生产工艺不同, 兰炭主要采用低温干馏(500°C )方法,先将原煤经自然干燥,然后由斗式提升机提升到炉 顶储煤仓,并连续加入干馏炭化炉,经中低温干馏得到兰炭。 兰炭废水是煤制半焦、煤气净化以及半焦产品的加工精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 水质随原煤组成和炼焦工艺而变化,是含高浓度酚氰废水,其成分复杂多变、毒性大。一般 而言,其所含的有机物除了酚类化合物外,还包括难生物降解的脂肪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和多环化合物等;其所含的无机成分则包括硫化物、氰化物、氨氮,是一种典型的含有难降 解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废水。在对其进行处理的工艺中,该类废水很难直接采用生化处理,需 先对其进行预处理之后再进行生化处理。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国内大多数兰炭企业大都采用常规物化预处理+生化处 理方法,其中常用的物化预处理工艺包括隔油、萃取脱酚、蒸馏脱氨、臭氧氧化、催化氧化、 混凝沉淀、吸附法等。 但是,对于隔油、萃取脱酚和蒸馏脱氨的工艺,其对污染物去除能力较弱,仅能有 效去除部分污染物,对多环、杂环类有机物难以去除;因此,其不能有效的提高兰炭废水的 可生化性。对于臭氧氧化、催化氧化、混凝沉淀及其吸附法;其需要大量的氧化剂、吸附材料 等,这些材料的价格均比较昂贵,且反应条件也比较苛刻,稍控不当则会严重的降低预处理 效果。由此可见,在相关技术中,常见的对,其存在处理效果不佳、成 本1?的缺陷。因此,提供一种能有效的去除兰炭废水中的各类有机、无机杂质,从而提1?其 可生化性的预处理方法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兰炭废水加入到微电解反应器中,以Fe屑和活性炭颗粒为填料,进行微电 解,得到微电解后废水; 2)、将所述微电解后废水加入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在所述Fenton试剂反应器 中滴加H 202,进行反应,得到二次处理废水; 3)、在所述二次处理废水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凝剂,并调节pH值为7-9,进行混凝 沉淀,得到预处理后兰炭废水。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其对兰炭废水依次采用了微电解、 Fenton试剂反应以及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凝剂混凝沉淀的操作;在微电解的过程中,以Fe屑 和活性炭颗粒为填料,当填料浸泡在兰炭废水溶液后,发生电池效应而形成无数微小的腐 蚀原电池,金属阳极被腐蚀而消耗,同时电化学腐蚀又引发了一系列连带协同作用,包括絮 凝、吸附、架桥、卷扫、共沉、电沉积、电化学还原等多种作用综合效应,发生的反应包括氧化 还原反应、原电池反应、电化学富集、物力吸附以及Fe离子的混凝沉淀作用;从而实现有机 物污染物的降解效应。 微电解后废水再加入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通过在其中滴加H202的形式进行反 应,由于反应体系中含有Fe 2+和H202, H202被Fe2+催化分解成羟基自由基(· 0H),并引发连 锁反应从而产生更多的其他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分解能力,能耐进一步有 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而得到二次处理废水。 最后,二次处理废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Fe离子,需要将其去除,因此,通过在二次 处理废水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凝剂,并调节pH值为7-9 (满足反应需求),进行混凝沉淀; 混凝沉淀的过程中,可优选的去除二次污染物Fe离子,同时也可进一步的去除残留的有机 物。三个步骤结束之后即可得到预处理后兰炭废水。得到的兰炭废水,其可生化性指数大 大提高,可以直接进行后续的生化处理操作。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这种对,其采用微电解+Fenton试剂 +混凝沉淀工艺有效降低了兰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将高浓度的有毒、有害难降解的 兰炭废水降解为低浓度可直接进行生化处理的废水,有效的降低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 度,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预处理方法相比,其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大大提升,另外,其所需的处理试剂均比较廉价,反应条件易于控制。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的 预处理后兰炭废水,其可生化性指数(B0D 5/C0Dcr)可达到0.51以上,非常便于后续的生化 处理操作。 可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Fe屑和所述活性炭颗粒质量相等,且所述Fe屑的粒径 为5-7毫米;所述活性炭颗粒的粒径为2-3毫米;所述微电解的时间为80-100分钟。 可选的,在步骤2)中,具体包括:将所述微电解后废水加入到Fenton试剂反应器 中,在所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滴加H 202,并使所述H202体积含量达到3. 5-4ml/L,反应 80-100min,得到二次处理废水。 可选的,在步骤3)中;所述聚丙烯酰胺混凝剂为质量百分数为0. 1 %的聚丙烯酰 胺溶液;且在每升所述二次处理废水中,加入的所述0. 1 %的聚丙烯酰胺溶液的体积为2-3 晕升。 可选的,在步骤3)中:调节pH值所用的试剂为NaOH。 可选的,在所述步骤3)中,具体包括:预先设置混凝池;将所述二次处理后废水通 入到所述混凝池中,再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凝剂,调节其pH值为7-9,进行混凝沉淀,得到预 处理后兰炭废水。 可选的,在所述混凝沉淀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25°C,时间为140-180分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流程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中,各级废水的B/C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这种,请参考图1,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 :将兰炭废水加入到微电解反应器中,以Fe屑和活性炭颗粒为填料,进行 微电解,得到微电解后废水; 在步骤101中,在微电解反应器当中,通过将Fe屑与活性炭直接接触在一起,浸泡 在传导性的兰炭废水溶液中,发生电池效应而形成无数微小的腐蚀原电池,金属阳极被腐 蚀而消耗,同时电化学腐蚀又引发了一系列连带协同作用,包括絮凝、吸附、架桥、卷扫、共 沉、电沉积、电化学还原等多种作用综合效应,从而实现有机物污染物的降解。另外,该法具 有反应速度快、适用范围广、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投资费用少、操作维护方便、运 行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并使用废铁屑为原料,不需消耗电力资源,具有以废治废 的意义。 步骤102 :将所述微电解后废水加入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在所述Fenton试剂 反应器中滴加H20 2,进行反应,得到二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兰炭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兰炭废水加入到微电解反应器中,以Fe屑和活性炭颗粒为填料,进行微电解,得到微电解后废水;2)、将所述微电解后废水加入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在所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滴加H2O2,进行反应,得到二次处理废水;3)、在所述二次处理废水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凝剂,并调节pH值为7‑9,进行混凝沉淀,得到预处理后兰炭废水。

【技术特征摘要】
1. 兰炭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兰炭废水加入到微电解反应器中,以Fe屑和活性炭颗粒为填料,进行微电解,得 到微电解后废水; 2) 、将所述微电解后废水加入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在所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滴 加H20 2,进行反应,得到二次处理废水; 3) 、在所述二次处理废水中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凝剂,并调节pH值为7-9,进行混凝沉 淀,得到预处理后兰炭废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 所述Fe屑和所述活性炭颗粒质量相等,且所述Fe屑的粒径为5-7毫米;所述活性炭颗 粒的粒径为2-3毫米;所述微电解的时间为80-100分钟。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炭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具体包 括: 将所述微电解后废水加入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在所述Fenton试剂反应器中滴加 H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任生贾尔恒·阿哈提赵晨曦马俊英赵海燕邓文叶蔺尾燕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