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庭祯专利>正文

自动送芯铅笔之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4288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自动送芯钢笔之进给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旋转并可下压推送笔芯之进给装置,包含有一推送套头、一恢复元件、一供芯杆以及一套管等构件,于套管内并形成有多个容芯室,每一容芯室又可供一根或一根以上之笔芯置入,以延长使用时间,避免经常装填笔芯之麻烦。(*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在提供一种自动送蕊铅笔之进给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旋转并可下压推送笔蕊之进给装置。铅笔依靠工业科技之发展,及各行业进行开发设计之努力,已由传统刀削式木制铅笔,演变至免削式之自动铅笔,更进一步发展到如今可边写边出笔蕊之自动出蕊铅笔;而市面上一般之自动铅笔,其内部仅可供少数几根长笔蕊置入,在使用甚为频繁之状况下,其所能书写使用时间就减少,必须经常装填笔蕊,形成使用上之不便,且常用之自动铅笔即使可同时填装数根笔蕊,但因无法顺序出蕊,而易形成笔蕊相互阻塞甚至会产生在内部断蕊之现象。本技术之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旋转式供蕊及可按压推送笔蕊之自动送蕊铅笔之进给装置。本技术之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供多根笔蕊置入,并能形成顺序供给笔蕊而达到更方便实用之自动铅笔。有关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最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图1-A所示为本技术之纵向剖视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之供蕊杆之纵向剖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之横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之纵向剖视图。图6为图5实施例之供蕊杆之纵向剖视图图7为图5实施例横向剖视图。首先,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1-A皆为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及纵向剖视图,图中示出,本技术包含有一推送套头1,一恢复元件2,一供蕊杆3以及一套管4等元件,该推送套头1之底端形成一凹部11,于凹部11之内端面向下延伸设有一推柱12,其内侧面则设有两对称之凸耳13,另在推送套头11适当处开设有一导孔14,导孔14内置入有一弹簧15以及一稍突出于导孔14外之滚珠16;恢复元件2为受推柱12之穿伸而设置于推送套头1之凹部11内,其弹簧顶端抵于凹部11之内端面,底端则与套设于凹部11内之供蕊杆3顶端面相抵触,供蕊杆3之外壁面上设置有可供凸耳13卡合之沟槽31,以允许凸耳13可在沟槽31中呈上下位移之运动,并藉助二者之卡合关系便推送套头1可带动芯杆3旋转;请配合参阅图2;图2示出本技术之供芯杆3之纵向剖视图,该供蕊杆3于适当处向内径向开设一适当长度之落蕊槽32,且落蕊槽32向上连通形成一可引导推柱12上下运动之孔道320,其下端则向内收敛成一下滑面321,并更向供蕊杆3之底端形成一连通之通道33,该通道33可供笔蕊5顺著落蕊槽32之下滑面321而滑落至通道33内,且引导滑落之笔蕊5;套管4是套设于推送套头1及供蕊杆3之外围,并使推送套头1向上突出一部分,该套管4上端之内缘面设有适当数目可供滚珠16嵌入之槽道41,该槽道41之上限位置稍向内深入,以防止滚珠16在上移时弹出槽道41之外,当推送套头1受外力旋转时迫使滚珠16先受套管4内缘面之挤压,缩入导孔14内而脱离原来嵌合之槽道41。然后被旋转至相邻之另一槽道41位置后,再受弹簧15之弹力将滚珠16弹出嵌合于该另一槽道41内,于此旋转过程中,可使推送套头1带动供蕊杆3旋转至所需之角度。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技术之横向剖视图,图中显示,本技术之笔管4,其内缘面自槽道41以下形成有数个容蕊室42,该容蕊室42之数目需与开设之槽道41数目配合一致,每一容蕊室42又可供一根或一根以上之笔蕊5置入,而供蕊杆3之落蕊槽32之开口处是与容蕊42相对,方便笔蕊5由容蕊室42滑落至落蕊槽32内,再掉入供蕊杆3之通道33内,当供芯杆3之落蕊槽32它所在的原来容蕊室42内之笔蕊5使用耗尽后,此时旋转推送套头1便带动供蕊杆3亦作旋转,以将落蕊槽32转至与原来所在容蕊室42相邻之另一容蕊室42之位置,使该另一容蕊室42内之笔蕊5又可逐一落入落蕊槽32内,以达到继续书写使用。再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之动作示意剖视图,在使用前先将笔蕊5都装填置满于套管4的各容蕊室42内,此时落蕊槽32所在之容蕊室42内之笔蕊5会顺著该容芯室底部之斜滑面和落蕊槽32下端之下滑面321而落入通道33内,并在通道33之作用下而引导落下之笔蕊5,此刻再按压推送套头1向下位移至图中所示假想线位置,则推柱12将压迫落于通道33内之笔蕊5通过止回机构6而到达进蕊机构7中,此时推送头1内之滚珠已下移至最低位置,其凹部11内之凸耳13亦下移至供蕊杆3之沟槽31下端,推送套头1此时受到限制而无法继续下移,然后将按压推送套头1之外力释放,则推送套头1可藉恢复元件2之恢复力而向上弹回复位,迫使滚珠16及凸耳13回复至最高位置,想书写时只需向上推动套管4最低端之夹套8笔蕊5即可由进蕊机构7落出以供吾人书写使用,致于进蕊机构7和止回机构6如何能使笔蕊5自动向下送蕊,因止回机构6及进蕊机构7非属本技术之技术范畴,故在此不加以赘述。当前述之笔蕊5落入通道33内后,其同一容蕊室42内次余之笔蕊5亦受落蕊槽32下端下滑面321之影响而滑落呈预备状态,而原先落入通道33内之笔蕊5在使用中会逐渐下移进蕊,并渐渐离开通道33,此时呈预备状态之笔蕊5即可落入通道33中,而原先之笔蕊5因使用消耗使得长度短至无法自动送蕊之状态时,再藉助向下按压推送套头1之动作,并迫使推柱12推压落于通道33内之7中,同时亦将原先使用完之笔蕊5向下推挤排出套管4之底端外;于同一空蕊室42内之笔蕊5都使用完毕后,此时再将推送套头1旋转,使滚珠16转至与原来之槽道41相邻之另一槽道41,并带动供蕊杆3旋转,使落蕊槽32到达与原来之容蕊室42相邻之另一容蕊室42,让该另一容蕊室42内之笔蕊5同样滑落至通道33内,同理,依上述之动作原理而继续使用该另一容蕊室42内之笔蕊5,依此原理,以将套管4内所有容蕊室42内之笔蕊5全部使用完毕。如此一来,笔蕊5装填一次之使用时间即可增长,并减低经常装填笔蕊5之频率次数,在使用时极为便利。由上述最佳实施例所叙述之
技术实现思路
,可很明显的看出本技术具有下述之优点1.套管4内形成有数个容蕊室42,每一容蕊室42又可供数根笔蕊5置入,装填一次后之使用时间大为增加,不但可避免必需经常装填笔蕊5之麻烦,并可提高使用效率,方便消费者使用。2.按压进蕊之次数减少,一根笔态只需按压一次后即可藉进蕊构构而达到自动送蕊之功郊,按压次数少,不但对使用者可形成方便,且可降低构件与构作之间的磨损及故障率,在实用价值上更有所提高。图5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另一实施例,其中图5为此实例纵向剖视图,其在套管,供蕊杆及推柱等之改变以使本专利技术得以使用短蕊笔蕊,此实施例之套管(405)内缘面设有适当数目之容蕊室(409)。其横向剖视图如图7所示,每个容蕊室皆可依序置入数个短笔蕊(409),供蕊杆(400)之纵向剖视图如图6所示,供蕊杆(400)之未端有一落蕊槽(401),以使短蕊笔蕊可落入,当供蕊杆(400)旋转定位于某一容蕊室时,则供蕊杆(400)之落蕊槽(401)即将该容蕊室内贮之笔蕊导入至通道(402)中,并藉助推杆(407)而将笔蕊推送至笔头,供使用者使用。综上所述,本实施新型之自动送蕊铅笔之进蕊装置,藉助套管内可容纳数个笔蕊的设法,其所能达到之功效,确为一新颖之创造,故已符合技术专利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送蕊铅笔之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推送套头,其于底端形成一凹部,凹部内向延伸设有一推柱,以将笔蕊推压下移,另于该推送套头适当处向内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送蕊铅笔之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推送套头,其于底端形成一凹部,凹部内向延伸设有一推柱,以将笔蕊推压下移,另于该推送套头适当处向内径向开设一导孔;一恢复元件,为装设于推送于推送套头之凹部内,可使推送套头受压下移后可藉助恢复元件 之作用而上移复位:一供蕊杆,为顶端套置于推送套头之凹部内,该供蕊杆并开设有一落蕊槽,当笔蕊落入落蕊槽内后,可受推送套头之推柱的推压而向下位移;一套管,为套设于推送套头及供蕊杆之外围,于套管上端之内缘而设有适当数目之槽道:及一装设 于推送套头导孔内之弹簧及滚珠,该滚珠稍凸出于导孔外并可嵌入套管上端内缘面之槽道内:藉助按压推送套头可使滚珠在套管内缘面之槽道内向下位移,并迫使设于推送套头凹部内之推柱推送笔蕊下移,另藉助每旋转推送套头一予定角度,即可使滚珠由原来嵌合之槽 旋换至与原来之槽道相邻的另一槽道,并使推送套头带动供蕊杆旋转一予定角度,以利笔蕊之供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庭祯
申请(专利权)人:许庭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