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燎原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在防治老年痴呆症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42819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2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在防治老年痴呆症中的应用。该中药复方是由银杏叶180份、制何首乌180份、女贞子90份、丹参90份、杜仲90份、川牛膝90份、钩藤60份组成,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银杏叶、女贞子、丹参、钩藤以30~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4次,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A;制何首乌、杜仲、川牛膝加水煎煮提取1~4次,煎煮液浓缩后醇沉,醇沉液回收乙醇、浓缩,得浸膏B;浸膏A和浸膏B干燥,取干浸膏加入适宜辅料制成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法制备的中药复方可以显著提高该中药复方对于脑动脉硬化所致各种病症的治疗效果,并对老年痴呆症具有防治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在防治老年痴呆症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中药制药
,更具体涉及到一种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及在防治老年痴呆症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是在“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专利申请号:200410045091.7,公开号:CN1596960A)专利申请公开的组方基础之上,根据组方中各原料药所含活性物质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提取与制剂方法创立的一种新的工艺技术(简称新工艺),采用新工艺所制备的药物,其物质基础与原专利申请公开的制备方法(简称原工艺)所得基础物质相比有着实质性的差异,采用新工艺制备的药物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该复方对于脑动脉硬化所致各种病症的疗效,而且扩大了其在防治老年痴呆症中的应用。原工艺是:将处方配比中的银杏叶、女贞子、丹参用70%的乙醇加热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500ml,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1200ml,提取1.5小时,第三次加1200ml,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备用。醇提取后的药渣与处方配比中的制何首乌、杜仲、川牛膝、钩藤等四味,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2400ml,第二次加水1800ml,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60~65℃)的清膏,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搅匀,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与银杏叶、女贞子、丹参醇提浓缩液合并,上述浸膏采用常规方法制成口服液,或干燥成干浸膏后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原申请专利“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的用途是用于治疗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失眠、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症。本专利技术新工艺克服了原工艺的一些弊端。新工艺与原工艺比较,其主要特点在于:①将钩藤与银杏叶、女贞子、丹参一起共同用乙醇提取,充分利用钩藤原料中的总生物碱,同时避免钩藤碱的转化,以增强本复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②银杏叶、女贞子、丹参醇提后的药渣不再与其它原料药材一起水提,不仅节省提取、浓缩及醇沉液回收乙醇时的能耗,而且大大减少了醇沉时乙醇的用量;③对提取溶媒用量做了研究调整,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④将本品制成硬胶囊、软胶囊、片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解决钩藤总生物碱、银杏内酯、齐墩果酸、丹参酮、隐丹参酮等在水溶液中难溶或不溶的成分被沉淀析出,以及丹参素、丹酚酸等水溶性成分在水溶液中被降解的技术缺陷,从而提高药品质量与疗效。专利技术人经实验研究证实原工艺存在如下弊端:①原料钩藤药材提取方法不适宜:原工艺将钩藤与何首乌、杜仲、川牛膝四味药材采用水提2次,滤取滤液,滤液浓缩后加乙醇醇沉,工艺结果不仅直接导致原料钩藤中的有效成分钩藤碱发生转化,而且将使钩藤总生物碱全部丢失。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多年来的研究证实,钩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钩藤总生物碱,其具有钙拮抗、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神经元系统、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降血压等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和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分别占钩藤总生物碱的28.9%和14.7%以上,其均与本复方的主治功能与适应症相对应,但钩藤生物碱不溶于水,水煎煮的提取转移率在20%以下,且只能混悬或沉淀于水提物中,若再将提取液滤过后浓缩,钩藤生物碱将被滤除而损失怠尽;其次,煎煮钩藤时,祖国传统医药学都将其“后下”,以防止钩藤碱的转化,现代医药学也证实:钩藤碱在水溶液中较长时间加热煎煮的情况下,将转化为异钩藤碱。因此,钩藤须以乙醇提取为宜,原工艺以水为溶媒进行长时间提取存在技术弊端。②原工艺增加了不必要的工艺步骤,物料、能耗损失极大:银杏叶、女贞子、丹参经过70%的乙醇提取3次后,其有效成份如银杏叶黄酮、银杏内酯、齐墩果酸、丹参素、丹酚总酸、丹参酮、隐丹参酮等不论是水溶性还是脂溶性的活性成分都已经被基本提尽,其药渣中只残留部分大分子成分如淀粉、女贞子多糖、糖蛋白等物质,其中只有多糖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将其药渣再与制何首乌等药味一起水提,虽然可以提取部分女贞子多糖成分,但将水提液经浓缩后再经60%乙醇醇沉,该部份多糖又被沉淀除去,将药渣再与其他原料合并加水提取,不仅大大增加醇沉时乙醇的用量,而且大大增加了提取、有机溶剂回收、浓缩时的能耗,也提高了药物服用量,而对提高药品质量和疗效毫无裨益。③原工艺提取溶媒量严重不足,活性成分转移率低下:银杏叶、女贞子、丹参三次醇提时乙醇用量分别为药材重量的4.2倍、3.3倍、3.3倍,药渣与何首乌等药味两次水提时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重量的3.0倍、2.3倍,提取过程中溶媒量不能完全盖没药材面,提取效益低,有效成分转移率极低,且因提取时每一批次置露溶媒表面的药材不一致,致使每批次药品质量不均衡,严重影响药品质量与疗效。④原工艺主要采用口服液剂型,剂型选择不当:银杏叶中银杏内酯、女贞子中齐墩果酸、钩藤中的钩藤总生物碱、丹参中的丹参酮、隐丹参酮等主要有效成分均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若制成水溶液制剂,上述成分除在工艺过程中大部份被损失外,残留的很小一部份成分也会在贮存过程中被沉淀析出,沉结于瓶底不仅严重影响外观质量,且严重影响药品疗效,既使在水溶液中添加增溶剂也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复方不宜制成水溶液制剂。本专利技术通过技术改进,克服了原工艺制备方法方面存在的各种弊端,使其工艺更趋合理,对生产实践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本专利技术复方药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可用于老年痴呆症的防治。公开号CN1596960A专利申请“一种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中药”所公开的用途为脑动脉硬化症的治疗,用于治疗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所致的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失眠,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症。上述主治适应症中,记忆力减退等患者认知反应能力方面的症状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相关性,但上述所有主治适应症均与老年痴呆症并无关联。本专利技术一种复方的制备方法与CN1596960A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制备方法比较,本专利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提取与保留了可透过血脑屏障的钩藤碱、异钩藤碱、银杏内酯、二苯乙烯苷、丹参酮、隐丹参酮等脂溶性活性成分,实验表明其可应用于老年痴呆症的防治。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简称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简称VD)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老年痴呆症(AD)是由于神经元缠结与老年斑导致脑功能障碍而造成的老年性智能障碍性综合征,而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血管因素病变直接导致大脑认知功能的病变与血管性因素所致的脑萎缩所导致的另一类型痴呆,两者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表现、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与治疗方面均存在实质性差异,其主要不同点在于:流行病学:在欧美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中6%~12%发生痴呆,85岁以上的老人则有20%~40%发生痴呆,其中半数以上为AD;在我国,通过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由全国6个城市10个中心的109名医师参加的对42890名老人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地区65岁以上居民痴呆患病率为6.9%,其中AD为4.2%,VD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该中药复方处方药材按重量份计由银杏叶180份、制何首乌180份、女贞子90份、丹参90份、杜仲90份、川牛膝90份、钩藤60份组成,其制备方法特征在于:(1)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银杏叶、女贞子、丹参、钩藤加30~96%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4次,加乙醇量为药材重量的3~18倍,每次回流时间为0.5~5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A;(2)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制何首乌、杜仲、川牛膝加水加热煎煮提取1~4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3~20倍,每次煎煮时间为0.5~4小时,煎煮液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30~90%,常温或冷藏放置6~56小时使沉淀,滤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B;(3)浸膏A和浸膏B合并干燥或分别单独干燥,得干浸膏,将干浸膏粉碎,得干浸膏粉;(4)将(3)所得干浸膏粉加入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并采用常规制剂方法制成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颗粒剂。(5)处方原料药材中的银杏叶也可以直接以市场上出售的银杏叶提取物用于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的重量份为银杏叶重量份的0.5%~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复方的制备方法,该中药复方处方药材按重量份计由银杏叶180份、制何首乌180份、女贞子90份、丹参90份、杜仲90份、川牛膝90份、钩藤60份组成,其制备方法特征在于:
(1)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银杏叶、女贞子、丹参、钩藤加30~96%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4次,加乙醇量为药材重量的3~18倍,每次回流时间为0.5~5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得浸膏A;
(2)取处方重量配比中的制何首乌、杜仲、川牛膝加水加热煎煮提取1~4次,加水量为药材重量3~20倍,每次煎煮时间为0.5~4小时,煎煮液浓缩后加乙醇至含醇量达30~90%,常温或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燎原张梅
申请(专利权)人:刘燎原张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