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线束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1341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告了一种理线束绳结构,主要结构包括一供穿设束绳的结合件、至少一形成于该结合件一侧处供卡固在载具上的结合部及至少一形成在该结合件上并位于该结合部侧处的抵持部,供抵触载具而强化整体的稳固力。通过上述结构,当使用者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理导线时,只需将结合部与载具的孔洞相结合,即完成固定,接着将束绳穿设在结合件上,便可将导线用束绳集中,并用抵持部强化整体稳固力,避免结合部因重量而损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简单的结构,配合束绳,可以达成轻松整理繁杂导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理线束绳结构
本技术提供一种理线束绳结构,尤指一种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组装容易并可快速整理导线的理线束绳结构。
技术介绍
束绳一般是一细长的塑料,本身具有穿孔及齿纹,可将自身绕成一圈并可自由控制该圆圈大小而具有捆绑束缚的功效,近来更有可重复使用,方便性更佳者。将此捆绑束缚的功能应用于整理导线,自然成为其首要目的,而束绳本身仅具有绳子的功能,直接捆绑虽可集中束缚杂乱的导线,但集中后的导线仍然整把晃动,虽可将束绳穿设于各孔洞再整理导线,但其穿设动作就是个麻烦。因此,市面上便纷纷产出束绳固定装置,供束绳固定于各种不同的设备或墙面,然而,其固定方式一般为螺丝锁固、钉具固定等,需工具辅助操作,操作相当不便,此外该束绳固定装置固定的强度,完全依赖螺丝或钉具,长久使用后,势必有结构损坏的疑虑。上述束绳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下列问题:一、直接将束绳穿设或缠绕于机柜,操作不便。二、将束绳固定于机柜上的结构,组装方式较麻烦。三、束绳所能承载的重量有限,实用性不足。四、可固定的机柜片体厚度受限,适应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轻松与载具结合且整线方法简单有效,并具有加强整体稳固力的结构的理线束绳结构。本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本技术的结构包括:一供穿设束绳的结合件,且在该结合件一侧处形成至少一供卡固在载具上的结合部,并在该结合件上且位于该结合部侧处形成至少一抵持部,供抵触载具而强化整体的稳固力。将束绳穿设于结合件上,以集中杂乱的导线,并将其以结合部卡扣在载具上,无需任何工具,可徒手完成拆装,且通过抵持部的辅助,增强束绳的承载强度,而提高其实用性。具体的,当使用者用本技术整理导线时,将本技术固定在载具的动作只有以结合部卡固在载具的孔洞内,而整理导线时,是将束绳穿设在结合件上,即可进行整线、理线等导线集中的动作,且通过抵持部抵触载具的片体,可提升整体稳固力,同时增加束绳承载导线的重量,此外,抵持部本身具有的弹性,与结合部联合卡固载具的片体,使本技术可结合的片体厚度范围更大,进一步提升其适用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针对现有束绳固定装置所存在的直接将束绳穿设或缠绕在载具上,操作不便;将束绳固定在载具上的结构,组装方式较麻烦;束绳所能承载的重量有限,实用性不足,以及可固定的载具片体厚度受限,适应性较低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一)。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二)。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结合件:1、Ia弧面:11结合部:2、2a固定部:21肋部:211抵持部:3、3a弹力角:A载具:4片体:41孔洞:42导线:5束绳: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侧视图及动作示意图(一),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一供穿设一可重复使用的束绳6的结合件1,该结合件I背离下述结合部2的一侧处形成一弧面11 ;至少一形成在该结合件I 一侧处供卡固在载具4上的孔洞42的结合部2,该结合部2由二个固定部21所组成,且该二个固定部21为相互背离的倒勾状,并在该二个固定部21的一侧处分别形成一供强化该固定部21结构的肋部211 ;及二个分别由该结合件I相应于该束绳6穿设处的两侧翻折形成的抵持部3,供抵触载具4而强化整体的稳固力,且该抵持部3与该结合件I形成一弹力角A,供结合部2及该抵持部3得以卡固不同厚度的片体41。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图6所示,分别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侧视图、动作示意图(一)、动作示意图(二)、使用状态图(一)及使用状态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通过上述构件组构时,本技术的整体结构非常单纯,且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不但可降低材料成本,且无任何制程上的组装动作,可节省人力成本,有利于工厂大量生产。本实施例中的载具4以机柜为例,首先,本技术供穿设束绳6的结合件I上形成有结合部2,该结合部2由二个固定部21所组成,且固定部21为相互背离的倒勾状,此结构型态可提供结合部2 —弹性收缩的空间,当使用者将结合部2卡扣在载具4的孔洞42时,二个固定部21由于载具4片体41的挤压而向内收缩,使二个固定部21得以穿过该孔洞42,并在固定部21的倒勾部分通过孔洞42后弹性复归而卡扣在载具4上,此动作可徒手操作,无需任何工具辅助,具有操作便利的实用性。接着即可进行理线的动作,将束绳6穿设在结合件I后,便可将冗长杂乱的导线5各个击破,分别收纳捆绑在各结合件I上,且结合件I上的弧面11的设计,使收纳捆绑的导线5平顺抵靠在该弧面11上,而由于束绳6长度的影响,使用者可能不小心或不得已集中整理过多的导线5,然而,本技术具有抵触在载具4片体41上的抵持部3及倒勾在载具4片体41上的固定部21,两者共同夹持该片体41而得以强化稳固整体结构,使得束绳6所能承载的重量大幅提升,进而避免结合部2因导线5重量的长时间压迫,而造成变形或损坏等状况。另外,抵持部3与结合件I之间具有一弹力角A,该弹力角A的弹性收缩范围为110度?160度,因此,使抵持部3与结合部2共同夹持的片体41厚度非一固定厚度,而有0.3mm?3mm的收容范围,且固定部21上形成有强化固定部21结构的肋部211,使本技术得以承受更多次的插拔动作,进而增加其使用寿命。另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结构大同小异,仅在抵持部3a上作变更,该抵持部3a形成在该结合件Ia上并位于该结合部2a侧处,也即抵持部3a的其中一种态样可变更为图中所示的环绕于结合部2a的外侧,此设计更强化其稳固力,且可承受各方向的外力,更具有实用的进步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较,存在下列优点:一、通过结合件I的结构,使束绳6与载具4轻松结合。二、透过结合部2可简易的将结合件I固定在载具4上。三、束绳6所能承载的重量较高,实用性更广。四、可固定的载具4片体41厚度范围较大,适应性较高。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理线束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供穿设束绳的结合件;至少一形成在该结合件一侧处供卡固在载具上的结合部;及至少一形成在该结合件上并位于该结合部侧处的抵持部,供抵触载具而强化整体的稳固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理线束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供穿设束绳的结合件; 至少一形成在该结合件一侧处供卡固在载具上的结合部;及 至少一形成在该结合件上并位于该结合部侧处的抵持部,供抵触载具而强化整体的稳固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束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束绳可重复使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束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件、该结合部及该抵持部为一体成形的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理线束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由二个固定部所组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理线束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个固定部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台新铝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