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0304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2:42
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第一发光单元、电荷生成层、第二发光单元及阴极;电荷生成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由铯盐掺杂于第一金属氧化物中形成的n型层、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的中间层及由第二金属氧化物形成的p型层;铯盐为磷酸铯、碳酸铯、氟化铯或氯化铯,第一金属氧化物和第二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电子传输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2,2'-(1,3-苯基)二[5-(4-叔丁基苯基)-1,3,4-恶二唑]或2-(4'-叔丁苯基)-5-(4'-联苯基)-1,3,4-恶二唑。该器件的发光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该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第一发光单元、电荷生成层、第二发光单元及阴极;电荷生成层包括依次层叠的由铯盐掺杂于第一金属氧化物中形成的n型层、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的中间层及由第二金属氧化物形成的p型层;铯盐为磷酸铯、碳酸铯、氟化铯或氯化铯,第一金属氧化物和第二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电子传输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2,2'-(1,3-苯基)二或2-(4'-叔丁苯基)-5-(4'-联苯基)-1,3,4-恶二唑。该器件的发光效率较高。【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1987年,美国Eastman Kodak公司的C.ff.Tang和VanSlyke报道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利用超薄薄膜技术制备出了高亮度,高效率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0LED)。在该双层结构的器件中,1V下亮度达到lOOOcd/m2,其发光效率为1.511m/W、寿命大于100小时。OLED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0),而空穴从阳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光能。为了提高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越来越多的研究是以叠层器件为主,这种结构通常是用电荷产生层作为连接层把数个发光单元串联起来,与单元器件相比,叠层结构器件往往具有成倍的电流效率和发光亮度。目前研究的比较多的是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空穴注入或电子注入的材料作为电荷生成层(如Cs:BCP/V205),或者是η型和P型掺杂层作为电荷产生层(如η型(Alq3 = Li)和P型(NPB = FeCl3)),或者是Al-WO3-Au等顺序连接多个发光单元而构成,但是普遍透过率较低,发光效率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效率较高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一步,提供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第一发光单兀、电荷生成层、第二发光单元及阴极,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阳极上的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及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所述电荷生成层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的η型层、中间层及P型层,所述η型层由铯盐掺杂于第一金属氧化物中形成;所述中间层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所述P型层由第二金属氧化物形成;其中,所述铯盐为磷酸铯、碳酸铯、氟化铯或氯化铯,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钥、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4,7- 二苯基-1,10-菲罗啉、2,9- 二甲基_4,7-联苯-1,10-邻二氣杂菲、2,2’ - (I, 3-苯基)二 或2- (4’ -叔丁苯基)-5- (4’ -联苯基)-1,3,4-恶二唑;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钥、三氧化鹤或五氧化二fL。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铯盐与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的质量比为2?5: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η型层的厚度为5纳米?20纳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I纳米?10纳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型层的厚度为5纳米?30纳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穴注入层由三氧化钥、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形成;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由1,1-二 苯基]环己烷、4,4’,4’ ’ -三(咔唑-9-基)三苯胺或N,N’ -(1-萘基)-N, N’ - 二苯基-4,4’ -联苯二胺形成;所述第一发光层由4- ( 二腈甲基)-2- 丁基-6- (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_9_乙烯基)-4Η-吡喃、9,10-二-β-亚萘基蒽、4,4’-双(9-乙基_3_咔唑乙烯基)-1,I’-联苯或8-羟基喹啉铝形成;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由4,7-二苯基-1,10-菲罗啉、1,2,4-三唑衍生物或N-芳基苯并咪唑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20纳米?80纳米;所述第一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20纳米?60纳米;所述第一发光层的厚度为5纳米?40纳米;所述第一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40纳米?200纳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由1,1-二 苯基]环己烷、4,4’,4’ ’ -三(咔唑-9-基)三苯胺或N,N’ -(1-萘基)-N, N’ - 二苯基-4,4’ -联苯二胺形成;所述第二发光层由4- ( 二腈甲基)-2- 丁基-6- (1,1,7,7-四甲基久洛呢啶_9_乙烯基)-4Η-吡喃、9,10-二-β-亚萘基蒽、4,4’-双(9-乙基_3_咔唑乙烯基)-1,I’-联苯或8-羟基喹啉铝形成;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由4,7-二苯基-1,10-菲罗啉、1,2,4-三唑衍生物或N-芳基苯并咪唑形成;所述电子注入层由碳酸铯、氟化铯、叠氮化铯或氟化锂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20纳米?60纳米;所述第二发光层的厚度为5纳米?40纳米;所述第二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40纳米?200纳米;所述电子注入层的厚度为0.5纳米?10纳米。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真空蒸镀在阳极上依次形成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及第一电子传输层从而在所述阳极上形成第一发光单兀;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形成η型层,所述η型层由铯盐掺杂于第一金属氧化物中形成;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η型层上形成中间层,所述中间层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中间层上形成P型层,所述P型层由第二金属氧化物形成,所述η型层、中间层和P型层依次层叠形成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铯盐为磷酸铯、碳酸铯、氟化铯或氯化铯,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钥、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2,2’ - (I, 3_ 苯基)二 或 2_(4’ _ 叔丁 苯基)-5_(4’ -联苯基)-1,3,4-恶二唑,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钥、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P型层上依次形成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从而在所述P型层上形成第二发光单元 '及采用真空蒸镀在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上形成阴极,得到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述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荷产生层包括依次层叠的η型层、中间层和P型层,η型层由铯盐掺杂于双极性的第一金属氧化物中形成,可以降低电子注入势垒,提高电子注入效率和电子传输效率,从而提高激子复合几率;中间层由结晶性电子传输材料形成,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的再生能力,使空穴与电子数量匹配,P型层由第二金属氧化物形成,能够提高空穴的注入与传输,从而使得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较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图3为实施例1与对比例I的叠层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第一发光单元、电荷生成层、第二发光单元及阴极,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阳极上的空穴注入层、第一空穴传输层、第一发光层及第一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第二空穴传输层、第二发光层、第二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所述电荷生成层包括依次层叠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上的n型层、中间层及p型层,所述n型层由铯盐掺杂于第一金属氧化物中形成;所述中间层由电子传输材料形成;所述p型层由第二金属氧化物形成;其中,所述铯盐为磷酸铯、碳酸铯、氟化铯或氯化铯,所述第一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2,2'‑(1,3‑苯基)二[5‑(4‑叔丁基苯基)‑1,3,4‑恶二唑]或2‑(4'‑叔丁苯基)‑5‑(4'‑联苯基)‑1,3,4‑恶二唑;所述第二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王平黄辉张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