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89622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块呈阵列式排列的显示屏,相邻两块显示屏之间具有拼接缝,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拼接缝处的灯条;设置于显示屏背面的反射板,反射板反射灯条发出的光线,以使入射至显示屏各处的光线为平行光。上述显示装置中仅将显示屏进行拼接,在显示屏的接缝处设置灯条,并设置与灯条相匹配的反射板,利用反射板反射灯条光线为显示屏提供平行或近似平行的光线,使背光源与显示屏分离,将多块显示模组的背光源融合。由于进行拼接的部件仅为显示屏,因此缩减了需进行拼接的材料厚度和强度极限,使得连接显示屏的结构的宽度能够做到更窄,进而减小了显示装置拼接缝的宽度,极大地改善了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屏拼接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屏拼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安防、监控、医疗、广播电视、广告传媒等领域。在大屏拼接技术中,需要将多块完整的显示模组按照X×Y(其中,X代表拼接屏所包含的显示模组的列数,Y代表拼接屏所包含的显示模组的行数)的形式,利用外部支架结构拼接组合成大尺寸的拼接屏。一个完整的显示模组通常包括显示屏、背光源和将二者固定在一起的边框,由于边框的存在,最终组合而成的拼接屏会存在拼接缝,拼接缝的宽度取决于相邻两块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之和。拼接缝导致显示画面被分割,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于大尺寸拼接屏,其拼接缝的宽度应小于5mm,才能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减小显示模组边框宽度的方式减小拼接缝宽度。但是,由于受到材料厚度、结构强度等的限制,减小边框宽度存在极限。目前,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能够做到6mm~10mm,因此拼接屏的拼接缝宽度通常会达到12mm~20mm,这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显示画面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减小拼接缝的宽度,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块呈阵列式排列的显示屏,相邻两块所述显示屏之间具有拼接缝,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拼接缝处的灯条;设置于所述显示屏背面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反射所述灯条发出的光线,以使入射至所述显示屏各处的光线为平行光。优选的,所述灯条位于每相邻两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拼接缝处和/或位于每相邻两列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拼接缝处。优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每相邻两块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拼接缝处的支撑部件,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上;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正面的外框,所述外框具有与所述显示屏一一对应的框形结构,以与所述支撑部件配合固定每个所述显示屏的边缘。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上具有凹槽;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反射板之间的至少一层光学膜,所述光学膜的边缘嵌入所述支撑部件的凹槽内以进行固定。优选的,若所述显示装置由两块所述显示屏拼接而成,则所述反射板为凹面镜结构,所述灯条位于所述反射板的焦点处。优选的,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上具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各处的反射率相同。优选的,若所述显示装置由两块所述显示屏拼接而成,则所述反射板为弯折的平面板结构,所述灯条与所述反射板的弯折线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重叠。优选的,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上具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的反射率从所述反射板的弯折处向两侧递增。优选的,若所述显示装置由至少三块所述显示屏拼接而成,且所述灯条位于每相邻两行或每相邻两列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拼接缝处,则所述反射板为多个凹面镜首尾相连的结构,所述灯条一一对应的位于所述多个凹面镜的焦点处。优选的,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上具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各处的反射率相同。优选的,若所述显示装置由至少三块所述显示屏拼接而成,且所述灯条位于每相邻两行或每相邻两列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拼接缝处,则所述反射板为多个弯折的平面板首尾相连的结构,所述灯条一一对应的与所述多个弯折的平面板的弯折线沿垂直于所述显示屏的方向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重叠。优选的,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上具有反射膜,每个所述弯折的平面板上的反射膜的反射率均从所述弯折的平面板的弯折处向两侧递增。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仅将显示屏进行拼接,在显示屏的接缝处设置灯条,并设置与灯条相匹配的反射板,利用反射板反射灯条光线为显示屏显示画面提供平行或近似平行的光线,从而使背光源与显示屏分离,将多块显示模组的背光源融合。由于进行拼接的部件由包括显示屏和背光源的整个显示模组减薄至仅有显示屏,因此缩减了需进行拼接的材料厚度和强度极限,使得连接显示屏的结构的宽度能够做到更窄,进而减小了显示装置拼接缝的宽度,极大地改善了显示装置的画面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一种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路图;图4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图6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拼接缝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提供的一种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图8为以3×2规格拼接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多块呈阵列式排列的显示屏101,相邻两块显示屏101之间均具有拼接缝。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拼接缝处的灯条102;设置于显示屏背面的反射板103,反射板103反射灯条发出的光线,以使入射至显示屏各处的光线为平行光。本实施例中,根据灯条102的位置及所发出的光线的方向,可设计反射板103的形状和各处的反射率,使之与灯条102相匹配。当光线从灯条102出射到达反射板103上时,反射板103反射光线,改变光的方向,使原来的辐射状的光线转变为平行光或近似平行光入射至显示屏的各处,从而保证了显示屏各处光学亮度的均一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称实际使用时显示屏101进行显示的一面为显示屏101的正面,与显示屏101的正面相对的一面为显示屏101的背面。另外,本实施例中被反射板103反射的光线在理想状况下为平行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反射板103不同区域结构的差异、灯条102所发出的光线的差异等因素,经反射板103反射的光线不可能为绝对的平行光,因此要求最终入射至显示屏101上的光线为近似的平行光即可。不同于常规将显示屏与背光源通过边框组合成显示模组,再将显示模组拼接构成拼接屏的结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拼接的仅为显示屏101,在显示屏101的接缝处设置灯条102,并设置与灯条102相匹配的反射板103,将灯条102发出的光线反射,以为显示屏101显示画面提供合适的光线。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将多个显示模组的背光源融合在一起,使得本实施例中所需进行拼接的部件仅为显示屏101,极大地减薄了需拼接的材料厚度,因而也就降低拼接强度的极限,连接显示屏101的结构的宽度能够做的极窄,从而大大减小了拼接缝的宽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质量。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仅包括两块显示屏的显示装置。如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由两块显示屏201拼接而成,其反射板203优选的可为凹面镜结构,灯条202优选的位于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块呈阵列式排列的显示屏,相邻两块所述显示屏之间具有拼接缝,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拼接缝处的灯条;设置于所述显示屏背面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反射所述灯条发出的光线,以使入射至所述显示屏各处的光线为平行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块呈阵列式排列的显示屏,相邻两块所述显示屏之间具有拼接缝,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不包括背光源,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拼接缝处的灯条;设置于所述显示屏背面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反射所述灯条发出的光线,以使入射至所述显示屏各处的光线为平行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位于每相邻两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拼接缝处和/或位于每相邻两列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拼接缝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每相邻两块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拼接缝处的支撑部件,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上;设置于所述显示屏正面的外框,所述外框具有与所述显示屏一一对应的框形结构,以与所述支撑部件配合固定每个所述显示屏的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上具有凹槽;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与反射板之间的至少一层光学膜,所述光学膜的边缘嵌入所述支撑部件的凹槽内以进行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由两块所述显示屏拼接而成,所述反射板为凹面镜结构,所述灯条位于所述反射板的焦点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上具有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各处的反射率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嗣军尹大根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