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染料染色后残液回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8898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染料染色后残液回用的方法,属染色工艺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活性染料对置于染缸内的产品进行第一缸染色;第一缸染色结束后把残留染液转移至另一染缸内,并对该染缸补充水到第一缸染色时的用量,补充盐或元明粉到第一缸染色时的浓度,补充纯碱到第一缸染色时的PH值,补充活性染料到第一缸染色时染料的用量,升温到第一缸染色时同样的温度,用同样的染色工艺进行第二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第二缸染色结束后重复上面步骤进行第三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依次类推,循环使用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残液;上述各染缸的容积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少活性染料、盐或元明粉、纯碱的用量,还可以减少水和蒸汽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属染色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活性染料对置于染缸内的产品进行第一缸染色;第一缸染色结束后把残留染液转移至另一染缸内,并对该染缸补充水到第一缸染色时的用量,补充盐或元明粉到第一缸染色时的浓度,补充纯碱到第一缸染色时的PH值,补充活性染料到第一缸染色时染料的用量,升温到第一缸染色时同样的温度,用同样的染色工艺进行第二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第二缸染色结束后重复上面步骤进行第三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依次类推,循环使用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残液;上述各染缸的容积相同。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少活性染料、盐或元明粉、纯碱的用量,还可以减少水和蒸汽的用量。【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染料染色后残留染液回用于染色的方法,属染色工艺

技术介绍
采用活性染料对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染色时,特别是深色,要用到大量的盐或者元明粉和纯碱,盐或元明粉是促染剂,纯碱是固色剂,而这些助剂经过染色后基本不会被消耗掉,作为残留物质留在染色后的残液中,活性染料经过染色后有70%-80%的染料上染到纤维中,有20%-30%的染料残留在染色后的残液中,虽然有部分已被水解掉,但还是有部分染料可以利用,这些残留物的存在提升了 COD的含量,会随着污水排到污水处理站,给污水处理增加了困难,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该方法可以回收利用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残留脚水,该方法的实施可以减少活性染料、盐或元明粉、纯碱的用量,还可以减少水和蒸汽的用量,减少COD的排放,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以下步骤:活性染料对置于染缸内的产品进行第一缸染色;第一缸染色结束后把残留染液转移至另一染缸内,并对该染缸补充水到第一缸染色时的用量,补充盐或元明粉到第一缸染色时的浓度,补充纯碱到第一缸染色时的PH值,补充活性染料到第一缸染色时染料的用量,升温到第一缸染色时同样的温度,用同样的染色工艺进行第二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第二缸染色结束后重复上面步骤进行第三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依次类推,循环使用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残液;上述各染缸的容积相同。本专利技术,其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残留染液优选回用4-5次。所述产品为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所述温度为40°C、60°C、80°C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染色工艺采用恒温法,具体包括:在恒温状态下,先加盐或元明粉运转10分钟,再加纯碱运转10分钟,再慢慢加入事先化好的活性染料,加活性染料时间控制在20分钟,加完后保温运转60分钟结束。染色工艺采用上述恒温法,是为了能保持每次染色工艺的一致性和所染颜色的同色性。因此,本专利技术进行第一缸染色时,就采用该恒温法进行染色,同时在后面残液回用染色时,补加盐或元明粉,补加纯碱和补加活性染料时,均采用该恒温法进行。所述活性染料采用先慢后快的比例加入法。本专利技术,一方面利用了残留的盐或元明粉,利用了纯碱,利用了没上染的活性染料,另一方面还减少了水和蒸汽的用量,减少了排污,减轻了污水处理的压力,保护了环境。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恒温法染色工艺的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活性染料对置于染缸内的产品进行第一缸染色;第一缸染色结束后把残留染液转移至另一染缸内,并对该染缸补充水到第一缸染色时的用量,补充盐或元明粉到第一缸染色时的浓度,补充纯碱到第一缸染色时的PH值,补充活性染料到第一缸染色时染料的用量,升温到第一缸染色时同样的温度,用同样的染色工艺进行第二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第二缸染色结束后重复上面步骤进行第三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依次类推,循环使用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残液;上述各染缸的容积相同。本专利技术,其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残留染液优选回用4-5 次。上述产品为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上述温度为40°C、60°C、80°C中的任意一种。上述染色工艺采用恒温法,具体包括:在恒温状态下(恒温的温度可以为40°C,可以为60°C,也可以为80°C,具体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而定),先加盐或元明粉运转10分钟,再加纯碱运转10分钟,再慢慢加入事先化好的活性染料,加活性染料时间控制在20分钟,力口完后保温运转60分钟结束。其中,活性染料优选采用先慢后快的比例加入法。图1为本专利技术以60°C作为恒温条件时的染色工艺曲线图。染色工艺采用上述恒温法,是为了能保持每次染色工艺的一致性和所染颜色的同色性。因此,本专利技术进行第一缸染色时,就采用该恒温法进行染色,同时在后面残液回用染色时,补加盐或元明粉,补加纯碱和补加活性染料时,均采用该恒温法进行。本专利技术残留液含量的测试方法如下: 1.盐或元明粉含量的测定 盐或元明粉是染料上染纤维的促染剂,在染色整个过程在染液中以离子状态存在,没有与其它任何东西发生反应而消耗,当染色后残液重复回用时仍以同样状态同样量存在起作用,所以重复回用时补加多少量的水对应补加多少量的盐或元明粉就可以,比如盐或元明粉的用量是50克/升,如果补加100升水,那么只要补加盐或元明粉量是5000克。为了保持回用时盐或元明粉用量与第一次相同,可以比重计来测定其比重数值来验证,回用时补加盐或元明粉后,只要比重数值一致,盐或元明粉在染液中的浓度就一样,染色时所起的作用就一样。2.纯碱和PH值的测定 纯碱是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的固色剂,残液回用时补加纯碱的量通过测定PH值来控制,测定并记录第一次染色加纯碱后染液的PH值,残液回用时补加纯碱到染液的PH值与第一次记录的PH值一致就可以。3.残留脚水中可回用于染色的活性染料含量的测试 做小样测试:在所染大货产品中取10克白坯小样,按照大货染色同样的浴比和染色工艺要求,取残留染液,不加任何其它染料和助剂进行染色,染色结束后把小样烘干,与第一缸大货颜色进行比较,通过电脑测色仪来分析出残留染液所染颜色是第一缸大货颜色的百分之几,假如说是第一缸大货颜色的15%,那么在第二次利用残液染色时只要加85%的染料就可以,以下每次回用染色都只要加85%就好了。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积极效果: 1.每次节省活性染料成本10%-20%,假如以15%利用率为例,那么理伦上N次重复回用后可节省活性染料:第一次活性染料用量X (1-85%的N次方)。2.假如每次补加水10%,那么每次回用可节省盐或元明粉90%,每次回用节省纯碱也为90%。3.节水、减排污,每回用一次可节水90%,同时减少排污90%,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污水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4.残留染液有50°C-60°C的温度,所以减少了染色时染液升温到60°C所用的蒸汽和升温时间,既节能,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而非对本专利技术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活性染料对置于染缸内的产品进行第一缸染色;第一缸染色结束后把残留染液转移至另一染缸内,并对该染缸补充水到第一缸染色时的用量,补充盐或元明粉到第一缸染色时的浓度,补充纯碱到第一缸染色时的PH值,补充活性染料到第一缸染色时染料的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性染料染色后残液回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活性染料对置于染缸内的产品进行第一缸染色;第一缸染色结束后把残留染液转移至另一染缸内,并对该染缸补充水到第一缸染色时的用量,补充盐或元明粉到第一缸染色时的浓度,补充纯碱到第一缸染色时的PH值,补充活性染料到第一缸染色时染料的用量,升温到第一缸染色时同样的温度,用同样的染色工艺进行第二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第二缸染色结束后重复上面步骤进行第三缸同颜色同重量的同类产品的染色,依次类推,循环使用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残液;上述各染缸的容积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佳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俏尔婷婷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