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专用肥的生产方法及其施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83729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1:19
水稻专用肥的生产方法及其施用方法,涉及水稻的种植技术,特别是水稻专用肥的生产及施用技术领域。先将活性硅粉与入改性剂、造粒成型剂混合后,进行造粒,形成硅肥颗粒;再将尿素、氯化铵、磷酸一铵、氯化钾和硅肥颗粒混合,形成水稻用肥。本水稻专用肥以硅肥颗粒为载体,经过示范田对比试验,增产达15.67%,本水稻专用肥为突出硅肥在水稻中的使用效果。本水稻专用肥是总结现有硅肥的特点,突击硅肥有水稻中的作用,采取独特生产工艺,将硅肥在水稻的优异性能体现出来。施用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可使产量大大提升,每穗总粒数可达171粒,千粒重可达25.76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涉及水稻的种植技术,特别是水稻专用肥的生产及施用
。先将活性硅粉与入改性剂、造粒成型剂混合后,进行造粒,形成硅肥颗粒;再将尿素、氯化铵、磷酸一铵、氯化钾和硅肥颗粒混合,形成水稻用肥。本水稻专用肥以硅肥颗粒为载体,经过示范田对比试验,增产达15.67%,本水稻专用肥为突出硅肥在水稻中的使用效果。本水稻专用肥是总结现有硅肥的特点,突击硅肥有水稻中的作用,采取独特生产工艺,将硅肥在水稻的优异性能体现出来。施用用本专利技术产品可使产量大大提升,每穗总粒数可达171粒,千粒重可达25.76g。【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的种植技术,特别是水稻专用肥的生产及施用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2010年全国水稻总产量为12310万吨。宝应县水稻种植面积超过80万亩。水稻是需肥较多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以前的观点认为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大量需求是氮、磷、钾三大主营养元素,其次吸收少量的其它中、微量元素。随着对植物营养元素研究发现,水稻是喜硅植物,硅元素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第四大元素,每1000克水稻中含硅超过10%。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生产500公斤稻谷,需吸收氮6.7~15.8公斤、五氧化二磷3.9~8.1公斤,氧化钾9.6~26.7公斤,硅2.1-4.6公斤。生长环境需要充足的水,易发生水溶养分流失,在水稻生育中有两个需肥高峰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期。对于硅肥的研究与运用在国内已经开始,很多学者、专家在硅肥生产、种植、施用方面获得了许多实验性 数据,通过一些资料也可查询到许多试验性数据,同时在一些实验中体现出显著的经济前景。但硅肥现在生产销售情况不容乐观,这是因为对硅肥系统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比如说不同土质要求不同的硅肥才能体现有效性、不同植物所需硅量不同,对硅肥的要求不一样,需要不同的硅肥品种来施用。这些因硅肥品种、测土配方、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综合影响了硅肥发展。加之普遍的人都认为地球表面层主要是由氧、硅、铝组成,所以土壤中不缺硅。其实这个观点存在很多不足,地球表面层的硅大部分为为无活性硅,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需要经过转化才能成为活性硅,才能被植物的吸收。水稻大多数又种植在水田里,所以说很一块地、每一种作物对不同硅肥的使用效果差异很大,在硅肥的使用过程总会出现一些瑕疵,这给硅肥因推广造成不小的难度,是制约硅肥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出一种综合成本低、营养全面的水稻专用肥的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将活性硅粉与入改性剂、造粒成型剂混合后,进行造粒,形成硅肥颗粒; 2)将尿素、氯化铵、磷酸一铵、氯化钾和硅肥颗粒混合,形成水稻用肥。水稻多为水田种植,同一块地经多年重复种植,特别是部份水田本就硅含量较低,经过多年的提取,在以往的施肥中,只重视氮、磷、钾的使用,没有认识到水稻是喜硅植物,对硅有较大的需求,硅肥的适当加入可促进氮的转化与吸收。本水稻专用肥通过硅肥颗粒为载体,经过示范田对比试验,增产达15.67%,本水稻专用肥为突出硅肥在水稻中的使用效果。本水稻专用肥是总结现有硅肥的特点,突击硅肥有水稻中的作用,采取独特生产工艺,将硅肥在水稻的优异性能体现出来。本专利技术克服了全水溶性硅肥见效快,但成本高,生产时易与原料发生反应,生产过程不易控制的缺陷,也克服了在施用过程中还极易被土壤中其它化合物钝化,造成养分流失,投入高成本的原料,没和得到高性能的回报的缺陷。经过试验确定用钢渣副产活性硅肥为原料,通过独特的造粒工艺,生产出颗粒状硅肥,配上氯化铵、尿素、氯化钾、磷酸一铵生产出掺混肥料(BB肥)。添加进的颗粒硅肥能迅速沉到水稻根部,防止发生硅肥浮于水面而随水流动发生富集,影响硅肥的施用的准确性。颗粒硅肥为200目粉状原料制作,在水中能很快雾化,分散于水稻的根部,有利于水稻吸收。经过多年的田间实践证明:掺混肥的氮肥由氯化铵、尿素组成,因水稻是喜氯植物,氯离子可增强水稻抗倒伏的能力,氯化铵中的氯离子能够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减缓尿素水解是硝态氮的形成和流失,增加了稻田土壤中铵态氮的数量,延长了氮的作用时间。磷肥由磷酸一铵提供,磷酸一铵含水溶性磷和一部分枸溶性磷,磷的释放周期更长。钾肥使用氯化钾,硅肥由用硅肥颗粒配入。本专利技术所述活性硅粉优选自钢渣副产活性硅粉,其成本低,还为钢厂解决了大量的废弃物。所述活性硅粉与改性剂、造粒成型剂的投料质量比为8: I: I。未改性之前生产出的产品颗粒强度只有8N/cm2,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颗粒强度可提升到17N/cm2,且水中的分散时间从20秒缩短到10秒。所述硅肥颗粒 的粒径为2~4mm,可达到GB21633-2008标准要求,可使堆积比重达到0.65~0.76,本专利技术采用该粒径与其它材料混合不会发生分层和富集。所述尿素、氯化铵、磷酸一铵、氯化钾和硅肥颗粒的混合质量比为30: 15.5:17: 22.5: 15。该配比符合水稻生长所需氮、磷、钾要求,并且提供活性二氧化硅的量达到2-3%,可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硅元素。因为栽培地区不同,作物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水稻的吸肥量也有所不同,受不同时期、不同气候、土壤情况、不同肥质等因素影响。专利技术人经过多年研究、实践,总结出尿素与氯化铵的比为2: 1,这种配比先期释放的铵态氮可迅速为满足水稻吸收的需求,后期释放的酰铵态氮可以持续保证一定时间的氮浓度,延长水稻氮吸收时间,减少氮损失;经过我公司多年的水稻用肥经验总结,水稻专用肥的的氮、磷、钾需求比例为20: 10: 10时,水稻专用肥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结合这水稻需肥上的这两大特点,本水稻专用为:产品中尿素与氯化铵的比2: 1,氮与磷、钾的比例为20: 10: 10。另外,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改性剂为硝酸磷肥;造粒成型剂为甲基纤维素。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采用以上方法制成的水稻专用肥的施用方法,耕田时一次性施用水稻专用肥20~40kg/亩;在水稻开始孕穗时,及时施用水稻专用肥20~25kg/亩。因氯化铵中的氯离子能够抑制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减缓硝态氮的形成和流失,增加了稻田土壤中铵态氮的数量,使有效氮存留时间延长。水稻在生长前期提供充足的氮肥资源,主要表现为生长较旺、抗病能力强、长势快、杆茎粗壮有力。本专利技术只需两次不同时期施用,第一次施用基肥后,以氯化铵+尿素为主的氮肥在水稻田使用,作用时间更长,肥效更明显。在第二次孕穗期追肥,满足水稻第二次大量需肥的要求,补充的含硅肥水稻专用肥可保证水稻灌浆快,籽粒饱满,熟时落黄好,施用后产量大大提升,每穗总粒数可达171粒,千粒重可达25.76g。【具体实施方式】一、原料配制: 颗粒尿素:养分含量:N≤46.2% ;水分..( 1% ;粒度:2.00~4.00mm。颗粒磷酸一铵:养分含量:N+P205≤55% ;水分:≤1% ;粒度:2.00~4.00mm。颗粒氯化钾:养分含量:K20≤46.2% ;水分S 1% ;粒度:2.00~4.00mm。颗粒氯化铵:养分含量:N≤25% ;水分:< 2% ;粒度:2.00~4.00mm。二、生产工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水稻专用肥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活性硅粉与入改性剂、造粒成型剂混合后,进行造粒,形成硅肥颗粒;2)将尿素、氯化铵、磷酸一铵、氯化钾和硅肥颗粒混合,形成水稻用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如海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展鹏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