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185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4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伸缩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伸缩管在遇卡的情况下修井难度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伸缩管包括中心管、外密封管、挡帽;其中,所述挡帽下部与外密封管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帽上部套设在中心管外周;所述中心管部分伸入外密封管内,其与所述外密封管之间设有承重管、承重环;所述承重环设在中心管外周且与外密封管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管固定套装在中心管外周;所述承重环下端面与承重管下端面均设置有啮合结构以在承重环与承重管啮合后承重环限制承重管周向旋转;所述承重管与外密封管之间密封或外密封管与中心管之间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伸缩管可以有效降低在伸缩管遇卡的情况下的修井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伸缩管
本技术涉及稠油开采过程中注蒸汽用隔热管柱,尤其涉及一种伸缩管。
技术介绍
稠油油田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要采用隔热管柱以减少注气过程中的热损失,并保护套管及套管外的水泥环。伸缩管是隔热管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补偿因注蒸汽和停注蒸汽而引起的隔热管柱的伸长或者缩短。图1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伸缩管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伸缩管包括中心管1、防松杆2、挡帽3、密封环4、内密封筒5、外密封筒6。其中,内密封筒5上部与中心管I固定连接,内密封筒5、中心管I设置在外密封筒6内。内密封筒5与外密封筒6之间通过设置密封环4来进行密封。挡帽3下部与外密封筒6上部螺纹连接,挡帽3上部套装在中心管I上。挡帽3与外密封筒6连接螺纹之间竖向安装防松杆2,防止挡帽3与外密封筒6之间产生相互转动以造成挡帽3脱扣。中心管I上部连接有上接头,通过上接头与伸缩管之上的隔热管柱相连接。外密封筒6下部设有螺纹,通过螺纹与伸缩管之下的隔热管柱相连接。现有技术中,所述伸缩管通过中心管I固定连接内密封筒5,内密封筒5与外密封筒6之间密封接触。但,在注蒸汽过程中,所述伸缩管在受热膨胀的作用下会有一定的膨胀,相应的,隔热管柱外的套管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也会产生一定的形变。在套管发生形变或伸缩管膨胀的情况下,造成伸缩管所处位置的套管内径大而伸缩管之上的套管内径小于伸缩管本身的最大外径,最终导致发生伸缩管遇卡,即伸缩管被卡在井下某一位置处无法上提,这种情况下,如需要进行修井作业需要将隔热管柱提拉出井外,但由于伸缩管被卡在井下某一位置处无法移动而隔热管柱是固定连接在伸缩管两侧的,若此时在井外提拉隔热管柱井外一端,所述内密封筒5运动至挡帽3处就无法移动,最终导致无法将隔热管柱提出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修井难度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伸缩管,以在伸缩管遇卡的情况下降低修井难度。本技术提供一种伸缩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外密封管、挡帽;其中,所述挡帽下部与外密封管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帽上部套设在中心管外周;所述中心管部分伸入外密封管内,其与所述外密封管之间设有承重管、承重环;所述承重环设在中心管外周且与外密封管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管固定套装在中心管外周;所述承重环下端面与承重管下端面均设置有啮合结构以在承重环与承重管啮合后承重环限制承重管周向旋转;所述承重管与外密封管之间密封或外密封管与中心管之间密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伸缩管中,在遇卡的情况下,通过承重管与承重环的啮合以实现在井外旋转油管即可将部分隔热管柱提拉出井外,然后下入修井工具。通过本技术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现有技术伸缩管在遇卡情况下的修井难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伸缩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伸缩管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伸缩管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伸缩管的承重管与承重环啮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伸缩管,包括:中心管1、外密封管2、挡帽3 ;其中,所述挡帽3下部与外密封管2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帽3上部套设在中心管I外周;所述中心管I部分伸入外密封管2内,其与所述外密封管2之间设有承重管4、承重环5 ;所述承重环5设在中心管I外周且与外密封管2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管4固定套装在中心管I外周;所述承重环5下端面与承重管4下端面均设置有啮合结构以在承重环5与承重管4啮合后承重环5限制承重管4周向旋转;所述承重管4与外密封管2之间密封或外密封管2与中心管I之间密封。进一步地,所述承重环5下端面的啮合结构采用锯齿结构51,所述承重管4上端面的啮合结构采用锯齿结构41以与所述承重环5下端面锯齿结构51啮合。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承重管4与外密封管2之间通过设置密封环10密封。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密封管2与中心管I之间通过设置密封总成6密封,所述密封总成6包括:密封盖61、密封套62、压环63、垫环64 ;其中,所述密封套62紧密套装在中心管I上;所述密封盖61套设在密封套62外周且下部设有台肩;所述垫环64环套在中心管I上,其下端面由所述密封盖61的台肩托住,上端面支撑密封套62 ;所述压环62环套在中心管I上,其上端面顶在挡帽3上,下端面抵在密封套62上。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I外周还设置有上刮环7、下刮环8 ;所述上刮环7与挡帽3固定连接,所述下刮环8与垫环64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刮环罩9,所述刮环罩9上部套设在中心管I外周,其下部与所述挡帽3上部固定连接;所述上刮环7位于所述刮环罩9内。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I上部固定连接有上接头11,所述外密封管2下部固定连接有下接头12。进一步地,所述承重管4通过左旋螺纹套装在中心管I外周,所述承重环5通过右旋螺纹与外密封管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I上部通过右旋螺纹连接所述上接头11,所述外密封管2下部通过右旋螺纹连接所述下接头12。在另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承重管4还可以通过右旋螺纹套装在中心管I外周,所述承重环5通过左旋螺纹与外密封管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I上部通过左旋螺纹连接所述上接头11,所述外密封管2下部通过左旋螺纹连接所述下接头12。下面通过本技术的两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伸缩管。图2是本技术一种伸缩管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中心管1、外密封管2、挡帽3、承重管4、承重环5、密封环10、上接头11、下接头12。其中,中心管1、承重管4、承重环5、密封环10位于所述外密封管2内,所述中心管I上部通过右旋螺纹与上接头11相连接,上接头11用于连接位于本实施例伸缩管上部的隔热管柱。所述承重环5位于外密封管2与中心管I之间。所述承重管4通过左旋螺纹固定套装在中心管I的下部,所述承重环5套设在中心管I外周且通过右旋螺纹与外密封管2相连接。承重环5位于承重管4之上,且与承重管4相啮合。图4示出了承重环5与承重管4啮合示意图。如图4所示,承重环5下端面设有锯齿结构51,承重管4上端面设有锯齿结构41,所述锯齿结构51能够与锯齿结构41相啮合。承重环5的锯齿结构51与承重管4的锯齿结构41啮合后,承重管4无法相对于承重环5产生轴向旋转。此时,若正旋井外隔热管柱,中心管I正旋,承重管4由于与承重环5啮合无法跟随中心管I旋转,进而,中心管I与承重管4脱开,然后上提隔热管柱,伸缩管上部隔热管柱即可被提出井外。所述挡帽3上部套设在中心管I外周,其下部与外密封管2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管4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伸缩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外密封管、挡帽;其中,所述挡帽下部与外密封管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帽上部套设在中心管外周;所述中心管部分伸入外密封管内,其与所述外密封管之间设有承重管、承重环;所述承重环设在中心管外周且与外密封管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管固定套装在中心管外周;所述承重环下端面与承重管下端面均设置有啮合结构以在承重环与承重管啮合后承重环限制承重管周向旋转;所述承重管与外密封管之间密封或外密封管与中心管之间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伸缩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外密封管、挡帽;其中, 所述挡帽下部与外密封管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帽上部套设在中心管外周; 所述中心管部分伸入外密封管内,其与所述外密封管之间设有承重管、承重环; 所述承重环设在中心管外周且与外密封管固定连接; 所述承重管固定套装在中心管外周; 所述承重环下端面与承重管下端面均设置有啮合结构以在承重环与承重管啮合后承重环限制承重管周向旋转; 所述承重管与外密封管之间密封或外密封管与中心管之间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环下端面的啮合结构采用锯齿结构,所述承重管上端面的啮合结构采用锯齿结构以与所述承重环下端面锯齿结构啮口 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管与外密封管之间通过设置密封环密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伸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管与中心管之间通过设置密封总成密封; 所述密封总成包括:密封盖、密封套、压环、垫环;其中,所述密封套紧密套装在中心管上;所述密封盖套设在密封套外周且其下部设有台肩;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赵旭亮陈鹏胡燕王欣叶施玉张涵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