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传输模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925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3 23:52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传输模组结构,其中,传输模组包括基板、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基板包含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第一端子包含第一对接部、第一本体部及第一插接部,第一本体部连接第一对接部与第一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之第一连接臂的二端相连接并于第一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于插入第一穿孔时,第一连接臂抵持第一穿孔之内壁面;第二端子包含第二本体部及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连接于第二本体部之一端,第二插接部之第二连接臂的二端相连接并于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二间隙,于插入第二穿孔时,第二连接臂抵持第二穿孔之内壁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传输模组结构
[0001 ] 本创作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之传输模组结构。
技术介绍
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朝向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小之方向迈进,并由于网路通讯技术迅速的发展,电子产品与电子产品之间的便利传输,带来生活、工作与休闲的崭新境界。透过网路通讯传输所需即时资讯、邮件讯息等无国界的互动,以网路让人与人之间关系更为热切且密不可分。以笔记型电脑而言,在主机上设置有网路连接埠(即RJ-45连接器),大多被使用于数位通信的传输媒介,其中,在RJ-45连接器细部结构的制程上,以复数个端子利用手工焊接在电路板作固定或半自动化沾锡加工。然而,传统RJ-45连接器内部端子与PCB使用焊锡方式连接有以下问题:一、加工作业程序复杂,加工时间过长,造成作业成本居高不下。二、焊接作业中容易造成空焊(虚焊)。三、连接器内部空间有限,端子细小密集,因此难以精准控制锡量,容易造成短路。四、当RJ-45连接器发生不良时,必须先把銲锡融掉,才可分别测试是电路板或是结构发生问题,但融锡作业不但费工,并容易因高温而造成PCB损坏。因此,如何改良RJ-45连接器内部端子的结构,藉以解决习用焊接作业成本过高与不良率高之问题,使其可快速组装并提升组装品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待解决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创作之一种电连接器之传输模组结构,设置于电连接器之绝缘座体内,绝缘座体包含相互连通之对接空间与收纳空间,传输模组包括基板、复数第一端子、复数第二端子;其中,基板位于收纳空间内,基板包含复数第一穿孔与复数第二穿孔;复数第一端子的每一第一端子包含第一对接部、第一本体部及第一插接部,第一本体部连接第一对接部与第一插接部,第一对接部位于对接空间内,第一插接部包含二个第一连接臂,二个第一连接臂之二端相连接并于二个第一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于第一插接部插入第一穿孔时,第一连接臂抵持第一穿孔之内壁面并使第一间隙变形,以使复数第一端子电性连接地定位于基板上;复数第二端子的每一第二端子包含第二本体部及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连接于第二本体部之一端,包含二个第二连接臂,二个第二连接臂之二端相连接并于二个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二间隙,于第二插接部插入第二穿孔时,第二连接臂抵持第二穿孔之内壁面并使第二间隙变形,以使复数第二端子电性连接地定位于基板上。本创作之另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座体、传输模组及屏蔽壳体;其中,绝缘座体包含相互连通之对接空间与收纳空间;传输模组位于绝缘座体内,包含基板、复数第一端子及复数第二端子,基板位于收纳空间内,基板包含复数第一穿孔与复数第二穿孔;复数第一端子的每一第一端子包含第一对接部、第一本体部及第一插接部,第一本体部连接第一对接部与第一插接部,第一对接部位于对接空间内,第一插接部包含二个第一连接臂,二个第一连接臂之二端相连接并于二个第一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一间隙,于第一插接部插入第一穿孔时,第一连接臂抵持第一穿孔之内壁面并使第一间隙变形,以使复数第一端子电性连接地定位于基板上;复数第二端子的每一第二端子包含第二本体部及第二插接部,第二插接部连接于第二本体部之一端,包含二个第二连接臂,二个第二连接臂之二端相连接并于二个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二间隙,于第二插接部插入第二穿孔时,第二连接臂抵持第二穿孔之内壁面并使第二间隙变形,以使复数第二端子电性连接地定位于基板上;屏蔽壳体罩覆绝缘座体。本创作以二个弧状之连接臂相连构成插接部,二个弧状之连接臂之间形成间隙,藉由其间隙之长径、短径与基板及其穿孔配合关系的设计,可有效提升组装手感,并可端子可稳固地插接在基板上。因此,本创作无需以焊接方式将端子固定于基板上,有效解决在习知技艺中焊接作业所发生空焊、虚焊等问题,大幅增加产品稳定性,并且,当RJ-45连接器发生不良时,可快速厘清是电路板或是结构发生问题,有效防止习知结构在融锡作业中因高温而造成PCB损坏的问题。此外,本创作无焊锡使用,可避免环境污染,并可节省组装及人力成本,进而提升组装品质,此外,若电连接器发生不良时,无需解焊即可自基板上拆卸端子,可有效提升重工效率。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创作之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创作之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之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图式,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创作相关之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创作之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创作之分解示意图(一)。图3为本创作之分解示意图(二)。图4为本创作之传输模组之分解示意图。图5A为本创作之第一端子局部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图5B为本创作之第一端子局部组装后之侧视示意图。图6A为本创作之第二端子局部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图6B为本创作之第二端子局部组装后之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创作之传输模组之立体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创作之侧视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及图3,为本创作之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图1为外观示意图,图2为分解示意图(一),图3为分解示意图(二)。在本实施力中,系以RJ-45连接器为例说明。本创作之电连接器100主要可由绝缘座体1、传输模组2及屏蔽壳体3所组成。参照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绝缘座体I为一中空的容置体,绝缘座体I的内部形成有相连通的对接空间11 (即符合RJ-45插头插入的槽口)及收纳空间12,对接空间11远离收纳空间12的一侧设有插接口 111,再于插接口 111内侧设有复数端子槽112。收纳空间12设置有开放状态之槽口 121,且槽口 121内主要具有复数卡扣孔122及滑块123,位于槽口 121的两侧壁。绝缘座体I更设置有复数槽孔13,各槽孔13分别位于绝缘座体I顶部。参照图2与图3所示,传输模组2主要可由基板21、复数第一端子22、复数第二端子24所组成。其中,基板21位于收纳空间12内,并设有复数第一穿孔211与复数第二穿孔212 ;在此,复数第一穿孔211为等距地间隔排列于基板21之一侧,复数第二穿孔212为交错地间隔排列于基板21之另一侧,并且,基板21于复数第一穿孔211与复数第二穿孔212之内壁面分别设有导电层213。参照图2、图3、图4、图5A及图5B所示,第一端子22主要可由第一对接部221、第一本体部222及第一插接部223所组成,其中,第一本体部222连接第一对接部221与第一插接部223,换言之,第一本体部222之一端连接第一对接部221,另一端连接第一插接部2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部221为朝向第一插接部223之方向弯折而与第一本体部222之间呈一锐角,第一插接部223经由弯折而与第一本体部222之间约略呈一直角。在此,第一插接部223包含插接本体2231与二个弧状的第一连接臂2232,二个第一连接臂2232之二端相连接并于其间形成一第一间隙2230,并且,二个第一连接臂2232之一端连接于插接本体2231,二个第一连接臂2232之二端相连接而呈现狭长的近似椭圆形状,使得第一间隙2230由中央处朝第一连接臂2232 二端连接处呈渐缩状,并且,如图4所示,第一间隙2230之长径LI (长径LI为第一间隙2230内最长之内径)大于基板21之板厚,第一间隙2230之短径L2 (短径L2为第一间隙2230内最短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之传输模组结构,设置于一电连接器之一绝缘座体内,该绝缘座体包含相互连通之一对接空间与一收纳空间,该传输模组包括: 一基板,位于该收纳空间内,该基板包含复数第一穿孔与复数第二穿孔; 复数第一端子,每一该第一端子包含一第一对接部、一第一本体部及一第一插接部,该第一本体部连接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一对接部位于该对接空间内,该第一插接部包含二第一连接臂,该些第一连接臂之二端相连接并于该些第一连接臂之间形成一第一间隙,于该第一插接部插入该第一穿孔时,该些第一连接臂抵持该第一穿孔之内壁面并使该第一间隙变形,以使该些第一端子电性连接地定位于该基板上;及 复数第二端子,每一该第二端子包含一第二本体部及一第二插接部,该第二插接部连接于该第二本体部之一端,包含二第二连接臂,该些第二连接臂之二端相连接并于该些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一第二间隙,于该第二插接部插入该第二穿孔时,该些第二连接臂抵持该第二穿孔之内壁面并使该第二间隙变形,以使该些第二端子电性连接地定位于该基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17 TW 1022092961.一种电连接器之传输模组结构,设置于一电连接器之一绝缘座体内,该绝缘座体包含相互连通之一对接空间与一收纳空间,该传输模组包括: 一基板,位于该收纳空间内,该基板包含复数第一穿孔与复数第二穿孔; 复数第一端子,每一该第一端子包含一第一对接部、一第一本体部及一第一插接部,该第一本体部连接该第一对接部与该第一插接部,该第一对接部位于该对接空间内,该第一插接部包含二第一连接臂,该些第一连接臂之二端相连接并于该些第一连接臂之间形成一第一间隙,于该第一插接部插入该第一穿孔时,该些第一连接臂抵持该第一穿孔之内壁面并使该第一间隙变形,以使该些第一端子电性连接地定位于该基板上;及 复数第二端子,每一该第二端子包含一第二本体部及一第二插接部,该第二插接部连接于该第二本体部之一端,包含二第二连接臂,该些第二连接臂之二端相连接并于该些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一第二间隙,于该第二插接部插入该第二穿孔时,该些第二连接臂抵持该第二穿孔之内壁面并使该第二间隙变形,以使该些第二端子电性连接地定位于该基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之传输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由中央处朝该些第一连接臂二端连接处呈渐缩状,该第二间隙由中央处朝该些第二连接臂二端连接处呈渐缩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之传输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之长径与该第二间隙之长径大于该基板之板厚。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之传输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之短径大于该些第一穿孔之孔径 ,该第二间隙之短径大于该些第二穿孔之孔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电连接器之传输模组结构,更包含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包含一支撑本体与复数连接部,该些连接部位于该支撑本体之二端并定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清秦胜勋陈延儒翁郁净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