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488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设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与若干定位孔的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在端子孔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二区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设在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端子孔及设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端子孔,每一个所述定位孔各具有一个轴心,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以与芯片模块接触的上弹性臂,所述上弹性臂朝轴心之间的连线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49617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承接面、与承接面相对的安装面以及贯穿承接面与安装面的端子槽,导电端子收容在端子槽中,导电端子延伸设有弹性臂并凸伸出绝缘本体的承接面,其中所述端子槽分布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分别设有可以与芯片模块配合并处于对角位置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其中一区域的端子孔和弹性臂朝该区域的第一定位孔延伸,而另一区域的端子孔与弹性臂朝该区域的第二定位孔延伸。该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设在绝缘本体的对角位置,该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之间的连线与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之间呈一个夹角设置,在将芯片模块组装到电连接器或将电连接器组装到电路板上时,会出现定位孔受力不均的问题,损坏绝缘本体,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整体性能。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定位孔受力不均的电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上表面与下表面、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及至少一对定位孔,所述绝缘本体具有间隔且对向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设在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端子孔及设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端子孔,导电端子收容在第一端子孔与第二端子孔内,每一个所述定位孔具有一个轴心,且所述定位孔之间的轴心连线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以与芯片模块接触的上弹性臂,在每一区域中,所述上弹性臂朝轴心之间的连线方向延伸。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下弯折延伸的下弹性臂及自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的固持部,所述上弹性臂自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弹性臂包括与主体部相连的上连接部及与上连接部相连以与芯片模块电性接触的上接触部,所述下弹性臂包括与主体部相连的下连接部及与下连接部相连以与电路板电性接触的下接触部,所述下接触部朝轴心之间的连线方向延伸。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连接部的相对两侧设有呈弧形且能够降低导电端子应力的弧形切削部,下连接部的相对两侧设有呈弧形且能够降低导电端子应力的弧形切削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区域的导电端子与第二区域的导电端子呈对称设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上表面与下表面、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及两个定位孔,所述绝缘本体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与二区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设在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端子孔及设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端子孔,导电端子收容在第一端子孔与第二端子孔内且具有上弹性臂,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在绝缘本体内对向设置,每一个所述定位孔各具有一个轴心,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内的对应导电端子的上弹性臂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定位孔的轴心之间的连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的上弹性臂、自主体部向下弯折延伸的下弹性臂及自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的固持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弹性臂包括与主体部相连的上连接部及与上连接部相连以与芯片模块电性接触的上接触部,下弹性臂包括与主体部相连的下连接部及与下连接部相连以与电路板电性接触的下接触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区域的导电端子与第二区域的导电端子呈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连接部的相对两侧设有呈弧形且能够降低导电端子应力的弧形切削部,下连接部的相对两侧设有呈弧形且能够降低导电端子应力的弧形切削部。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呈对向设置,所述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对于轴心之间的连线呈间隔且相对设置,上接触部与下接触部其中之一沿轴心之间的连线 呈轴对称设置,进而可使得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对称位置的导电端子至轴心之间的连线的力矩相抵消,从而不会发生应力集中使得定位孔受力不均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视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视图;及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未图示)的电连接器及用以定位电连接器的两个定位住3,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I及若干组设在绝缘本体I中的导电端子2。请参考图3至图5所示,绝缘本体I大致呈平板状设置,设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0与下表面11、贯穿上表面10与下表面11的若干端子孔及贯穿上表面10与下表面11的二定位孔12。绝缘本体I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13与二区域14,第一区域13与二区域14呈对向且对称排布,端子孔包括设在第一区域13内的第一端子孔130及设在第二区域14内的第二端子孔140。第一端子孔130与第二端子孔140之间具有一个格栏15,每一个定位孔12具有一个轴心M、N,轴心M、N之间的连线形成一条位于格栏15区域内的中心线L,第一区域13内的第一端子孔13与第二区域14内的第二端子孔140相对于中心线L呈轴对称设置,中心线L位于第一区域13与第二区域14的分界处。两个定位柱3收容在绝缘本体I的两个定位孔12中且与导电端子2间隔设置,以将电连接器定位。定位柱3的高度大于绝缘本体I的厚度。请重点参考图6所示,导电端子2包括主体部20、自主体部20向上弯折延伸的上弹性臂21、自主体部20向下弯折延伸的下弹性臂22及自主体部20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的固持部23。上弹性臂21包括与主体部20相连的上连接部211及与上连接部211相连以与芯片模块电性接触的上接触部210,下弹性臂包括与主体部20相连的下连接部221及与下连接部221相连以与电路板电性接触的下接触部220。上连接部211的相对两侧设有呈弧形且可以降低导电端子2应力的弧形切削部212,下连接部221的相对两侧设有呈弧形且可以降低导电端子2应力的弧形切削部222。设在第一区域13与第二区域14内的导电端子2的上弹性臂21的延伸方向相反且下弹性臂22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一区域13的导电端子2的上弹性臂21延伸方向相同且下弹性臂22延伸方向相同,第二区域14的导电端子2的上弹性臂21延伸方向相同且下弹性臂22延伸方向相同。上接触部210与下接触部220至少其中之一沿轴心之间的连线呈轴对称设置,即上接触部210与下接触部220至少其中之一沿中心线L呈轴对称设置。导电端子2的上接触部210与下接触部220均朝中心线L方向延伸。第一区域13与第二区域14内的导电端子2的连线垂直于所述定位孔12的轴心之间的连线。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区域13与第二区域14呈对向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上表面与下表面、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及至少一对定位孔,所述绝缘本体具有间隔且对向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设在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端子孔及设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端子孔,导电端子收容在第一端子孔与第二端子孔内,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定位孔具有一个轴心,且所述定位孔之间的轴心连线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以与芯片模块接触的上弹性臂,在每一区域中,所述上弹性臂朝轴心之间的连线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芯片模块与电路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上表面与下表面、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的若干端子孔及至少一对定位孔,所述绝缘本体具有间隔且对向设置的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所述端子孔包括设在第一区域内的第一端子孔及设在第二区域内的第二端子孔,导电端子收容在第一端子孔与第二端子孔内,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定位孔具有一个轴心,且所述定位孔之间的轴心连线位于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之间,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以与芯片模块接触的上弹性臂,在每一区域中,所述上弹性臂朝轴心之间的连线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自主体部向下弯折延伸的下弹性臂及自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的固持部,所述上弹性臂自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臂包括与主体部相连的上连接部及与上连接部相连以与芯片模块接触的上接触部,所述下弹性臂包括与主体部相连的下连接部及与下连接部相连以与电路板电性接触的下接触部,所述下接触部朝轴心之间的连线方向延伸。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的相对两侧设有呈弧形且能够降低导电端子应力的弧形切削部,下连接部的相对两侧设有呈弧形且能够降低导电端子应力的弧形切削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导电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芳竹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