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组合式拉杆箱,所述拉杆箱可以拆卸和组装,所述拉杆箱包括前幅和后幅,前后幅分别有一上帽和一下帽,前幅下帽用以组合一对轮子,后幅上帽放置拉杆,后幅下帽用以组合另一对轮子和衔接所述拉杆,前幅与后幅之间通过内环形支架、边侧支架扣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其采用了可拆卸组合式结构,所以在拉杆箱的制作上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的组合式拉杆箱
本技术属于拉杆箱
,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组合式拉杆箱。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拉杆箱大都是硬壳箱和软布箱:硬壳箱外观的前后幅一般采用整块的壳来组装成箱子;软布箱外观的前后幅一般也是采用布料接片然后用缝纫机车起来再组装成箱子。这两类拉杆箱在开口处和内里结构大部分是用缝纫机车住,它们的结构不易被拆卸和组装,如果箱体某个地方在使用中有破损和想要改变某个外观艺术时就很不容易被拆卸更换和组装成原来的箱体。目前的拉杆箱因为不易被拆卸和组装,所以在的外观艺术上大部分只能一个箱体固定一种外观艺术;同时也因为不易被拆卸和组装,在运输上的体积成本远远被加大;再由于不易被拆卸和组装,在使用中箱体如有地方破旧要更换而更没办法容易被更换。因此可自由组装和拆卸拉杆箱的专利技术,可以对上述不足的地方进行弥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拉杆箱制造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拆卸组合式拉杆箱。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组合式拉杆箱,所述拉杆箱可以拆卸和组装,所述拉杆箱包括前幅和后幅,前后幅分别有一上帽和一下帽,前幅下帽用以组合一对轮子,后幅上帽放置拉杆,后幅下帽用以组合另一对轮子和衔接所述拉杆,前幅与后幅之间通过内环形支架、边侧支架扣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后幅还分别设有一块面板、两根内置支架和两根外置支架,每块所述面板内侧安置所述两根内置支架,外侧安置所述两根外置支架;进一步地,所述每块面板上的中间部位设有两排圆形可穿孔,两侧部位分别设有长形可穿孔;进一步地,每根内置支架上设置有水滴形可穿孔,每根外置支架上设置有蘑菇形凸状钉头,所述面板中间部位的圆形可穿孔与内置支架的水滴形可穿孔及外置支架的蘑菇形凸状钉头位置相对应并配合使用;进一步地,所述长形可穿孔用于与边侧支架上的长形凸状钉扣合;进一步地,每排所述圆形可穿孔与长形可穿孔均为5个;进一步地,每根所述内置支架上的水滴形可穿孔为5个,每根所述外置支架上的蘑菇形凸状钉头为3个;进一步地,所述前后幅的内口沿设置拉链环;进一步地,所述内环形支架由四根支架组合成;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尺寸是可变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其采用了可拆卸组合式结构,所以在拉杆箱的制作上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在使用中如有某个地方破旧要更换就也可以很轻松的实现,不用因为箱体是不可拆卸和组装而浪费整个拉杆箱的成本。也由于整个箱体的所有配件,是采用可拆卸组合式结构以及面板是采用平面化形状,所以在要改变箱体外观艺术上就也可以很轻松的制造出多种艺术效果。本技术广泛使用范围是和一般拉杆箱一样的,但其优点明显大于一般拉杆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后幅的面板图。图2为本技术箱体的前幅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箱体的后幅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箱体的组装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箱体的组装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相反,本技术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技术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技术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拉杆箱由前后幅两大部分组成,前幅与后幅之间通过内环形支架10扣合连接,前后幅的分别各有一块面板1、两根内置支架3和两根外置支架2,所述面板I形状是一致的,可适用于所有可制作成箱子材料的面板,每块面板I上分别在中间设有两排圆形可穿孔,每排圆形可穿孔的数目为5个,以及两侧分别设有5个长形可穿孔,内置支架3与外置支架2的形状是不同的,每根内置支架3是带有五个(水滴形)可穿孔,每根外置支架2是带三个(蘑菇形)凸状钉头,面板I中间的圆形可穿孔与内置支架3的水滴形可穿孔及外置支架2的凸状钉头位置相对应并配合使用(内置支架3上的上下两个可穿孔还用于连接面板和上下帽),实现在面板I内侧安置四根内置支架3,外侧安置四根外置支架2。面板I边侧的可穿孔安置有两根边侧支架9。所述的边侧支架9,整个箱体一共有四根,前后幅的两侧各有一根,其形状是一致的,每根边侧支架9上有5个和面板I长形孔扣合的长形凸状钉。在扣合边侧支架9后,就可同时对前后幅的内口沿安置制作好的拉链环和扣上内环形支架10来完成箱体。拉杆箱的前后幅各分别有一上帽和一下帽,前幅上帽5上放置商标,前幅下帽4用以组合一对轮子6 ;后幅上帽7放置拉杆8,后幅下帽11用以组合另一对轮子6和衔接所述拉杆8。在扣合住拉杆8和轮子6的上下帽后就可直接对前后幅的面板I两侧各扣合上的两根边侧支架9。所述内环形支架10,前后幅各有一个,其形状是一致的,每个内环形支架10由四根支架组成。本技术箱体结构部件的安装步骤:先由前后幅两块面板1,配合两根外置支架2和两根内置支架3做前后扣合。扣合住面板I后就可安置组装完轮子6的下帽4和组装完拉杆8的后幅上帽7以及前幅上帽5。接下来在前后幅的面板两侧用边侧支架9再扣合,并同时放置制作好的拉链环,最后扣合上由四根支架组合成的内环形支架10就可以完成箱体整个结构。通过内部的拉杆抽取,可以实现箱子尺寸的大小变化。组装后的示意图参见图4及图5。本技术的组装和拆卸方法,在设计上步骤流畅,环环相扣,方法易懂,劳动力成本节约,相对于一般拉杆箱的运输成本可大大降低。在箱体的外观艺术上可以多样式制造出艺术效果。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同近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他可拆卸组合箱及拉杆箱,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的组合式拉杆箱,所述拉杆箱可以拆卸和组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箱包括前幅和后幅,前后幅分别有一上帽和一下帽,前幅下帽(4)用以组合一对轮子(6),后幅上帽(7)放置拉杆(8),后幅下帽(11)用以组合另一对轮子(6)和衔接所述拉杆(8),前幅与后幅之间通过内环形支架(10)、边侧支架(9)扣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的组合式拉杆箱,所述拉杆箱可以拆卸和组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箱包括前幅和后幅,前后幅分别有一上帽和一下帽,前幅下帽(4)用以组合一对轮子(6),后幅上帽(7)放置拉杆(8),后幅下帽(11)用以组合另一对轮子(6)和衔接所述拉杆(8),前幅与后幅之间通过内环形支架(10)、边侧支架(9)扣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幅还分别设有一块面板(I)、两根内置支架(3)和两根外置支架(2),每块所述面板(I)内侧安置所述两根内置支架(3),外侧安置所述两根外置支架(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块面板(I)上的中间部位设有两排圆形可穿孔,两侧部位分别设有长形可穿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杆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国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