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筷子,包括筷子本体;筷子本体包括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锯齿结构;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包括使用连接轴和扭转弹簧两种连接方式,使得用户不需要使用技巧去操作筷子(即不需要将两只分开的筷子结合到一起使用),使筷子的使用更方便,且在筷子上还设置有可拆卸的套环,使用户将可将手指伸进套环里,方便操作筷子,且在任意一只筷子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勺体,这样,用户在喝稀饭时,不需要去另外拿汤匙,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同时,伸缩的设计更能解决一桌菜的距离远的问题,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筷子的长度,使其能够随意夹到自己想吃的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子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筷子。
技术介绍
筷子是中国人最主要的进餐工具。目前,市场上的筷子都是由筷子本体组成,其中筷子本体包括两根木棍儿组成,具体的,筷子的材料也可以是金属、塑料、竹子或者金、银等材料。但是,现在市场上的筷子对于夹菜,特别是夹起豆类或者小型颗粒状的菜很困难,例如蚕豆或者花生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筷子,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筷子,包括筷子本体;筷子本体包括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锯齿结构;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转动连接。优选的,该筷子还包括转轴和扭转弹簧;扭转弹簧包括两个自由端和弹簧本体,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均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上均设置有通孔;弹簧本体同时置于两个通孔中;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卡槽,每个卡槽中设置有一个自由端;转轴穿过弹簧本体。优选的,该筷子还包括连接轴;第一筷子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筷子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的第二通孔,连接轴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转动连接。优选的,该筷子还包括套环;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远离锯齿结构的一端均设置有套环。优选的,该筷子还包括勺体;第一筷子或第二筷子的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设置有勺体,勺体与第一筷子或第二筷子可拆卸连接。优选的,该筷子还包括伸缩节;第一筷子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筷子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端或第二端上设置有伸缩节,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伸缩节连接;第三端或第四端上设置有伸缩节,第三端和第四端通过伸缩节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筷子,与现有技术中的筷子对于夹菜,特别是夹起豆类或者小型颗粒状的菜(例如蚕豆或者花生等)很困难的方案相比,其包括筷子本体;筷子本体包括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锯齿结构,锯齿部相配合能够方便用户夹起豆类或者小型颗粒状的菜,且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能转动连接,使得用户夹菜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筷子的第一种转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筷子的第二种转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筷子,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筷子本体;筷子本体包括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 ;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锯齿结构103 ;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转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筷子,与现有技术中的筷子对于夹菜,特别是夹起豆类或者小型颗粒状的菜(例如蚕豆或者花生等)很困难的方案相比,其包括筷子本体;筷子本体包括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 ;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锯齿结构103,锯齿部相配合能够方便用户夹起豆类或者小型颗粒状的菜,且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能转动连接,使得用户夹菜更方便。具体的,如图1所示,将筷子的底部(即我们用来夹菜的部位)设置为锯齿结构103,第一筷子101的锯齿结构中的锯齿置于第二筷子102的锯齿结构的两个锯齿形成的凹槽中,或者第二筷子102的锯齿结构中的锯齿置于第一筷子101的锯齿结构的两个锯齿形成的凹槽中,使两只筷子的锯齿结构相配合,方便将豆类或者小型颗粒状的菜(例如蚕豆或者花生等)夹起来,用户体验较好。筷子的能转动连接方式有两种,下面对该两种方式做进一步介绍:第一种能转动连接的方式,如图1所示,该筷子还包括转轴和扭转弹簧104 ;扭转弹簧104包括两个自由端105和弹簧本体106,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均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上均设置有通孔108 ;弹簧本体106同时置于两个通孔108中;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卡槽109,每个卡槽109中设置有一个自由端105 ;转轴穿过弹簧本体106。该转动连接的方式中,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的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处于分开状态,另一端紧贴连接,当需要夹持物体时,用户需要在连接轴的下端对两只筷子进行施力,即可使两只筷子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相靠近,并且相配合以便夹持物体,而另一端在该筷子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紧贴时,打开。该可转动连接方式,筷子的正常状态为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处于打开状态,当使用筷子夹菜时,需要人为施加外力,使锯齿结构处相靠近,使另一端即分开。这种连接方式不需要用户使用技巧去操作筷子(即不需要用户将两只分开的筷子结合到一起使用),使筷子的使用更方便。第二种能转动连接的方式,如图2所示,该筷子还包括连接轴;第一筷子10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7,第二筷子102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17相配合的第二通孔118,连接轴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17和第二通孔118,使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转动连接。具体的,使用该连接方式使两只筷子形成可转动连接,同样不需要用户使用技巧去操作筷子(即不需要用户将两只分开的筷子结合到一起使用),使筷子的使用更方便。进一步的,该筷子还包括套环110 ;如图2所示,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与远离锯齿结构103的一端均设置有套环110。具体的,套环110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例如,结合上述第二种方式的能转动连接的筷子,在第一筷子101和第二筷子102的上部分别设置两个套环110,用户的大拇指伸进套环110里,方便用户操作筷子;另外,也可以在任意设置类似的套环110,使用户的食指和中指等也能伸入套环110中,具体的,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自行设置套环110的位置和数量。优选的,套环110与筷子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这样,用户可以自己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安装套环110,大大提高了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种的转动连接的方式,也可以向上述第二中转动连接的方式设置有套环110,具体,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置。进一步的,该筷子还包括勺体111 ;如图2 (图1未画出)所示,第一筷子101或第二筷子102的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设置有勺体111,勺体111与第一筷子101或第二筷子102可拆卸连接。具体的,将第一筷子101或者第二筷子102的底部设置有勺体111,并使勺体111与第一筷子101或第二筷子102可拆卸连接,使用户可以使用该筷子夹菜或者喝汤,当用户喝汤或者喝粥时,不需要再去另外拿汤匙,方便且实用,进一步提高了用户体验。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该筷子还包括伸缩节112;第一筷子101包括第一端113和第二端114 ;第二筷子102包括第三端115和第四端116 ;第一端113或第二端114上设置有伸缩节112,第一端113和第二端114通过伸缩节112连接;第三端115或第四端116上设置有伸缩节112,第三端115和第四端116通过伸缩节112连接。具体的,伸缩节112的设计更能解决一桌菜的距离远的问题,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篌子的长度,使其能够随意夹到自己想吃的菜。需要说明的是,伸缩的设计可以增加筷子的长度,使筷子和根据用户的需要伸缩,若设计的筷子可以伸展太长会增加筷子的重量,本筷子的伸缩设计是基于筷子能够伸缩的长度和筷子本身的重量两者的最优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筷子本体、伸缩节和勺体; 所述筷子本体包括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所述第一筷子和所述第二筷子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锯齿结构; 所述第一筷子和所述第二筷子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筷子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筷子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 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所述伸缩节,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伸缩节连接;所述第三端或所述第四端上设置有所述伸缩节,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通过所述伸缩节连接; 所述第一筷子或所述第二筷子的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勺体,所述勺体与所述第一筷子或所述第二筷子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筷子本体、伸缩节和勺体; 所述筷子本体包括第一筷子和第二筷子;所述第一筷子和所述第二筷子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锯齿结构; 所述第一筷子和所述第二筷子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筷子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筷子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 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二端上设置有所述伸缩节,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伸缩节连接;所述第三端或所述第四端上设置有所述伸缩节,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通过所述伸缩节连接; 所述第一筷子或所述第二筷子的用于夹持物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勺体,所述勺体与所述第一筷子或所述第二筷子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和扭转弹簧; 所述扭转弹簧包括两个自由端和弹簧本体,所述第一筷子和所述第二筷子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吴志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