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903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中,包括:一附体,所述附体的前端面和两侧端面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附体的后端面的截面为流线型机翼形;若干挂臂,若干所述挂臂的一端与所述附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挂臂的另一端与外置船体的船底固定连接;还包括:各种声学换能器,所述声学换能器安装在所述附体内。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有效地减少来自船首气泡层对声学换能器的干扰,极大的提高测量精度。而且可根据不同声学设备换能器尺寸的要求进行定制。(*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海洋科学综合测量、勘探、研究用的海洋调查船、工程船或科考船的
,尤其涉及一种悬挂于船底的附体声学设备。
技术介绍
现代综合海洋调查船、工程船或科考船上装有高精度的声学探测装置,如多波束、单波束、声学多普勒海流计、浅地层剖面仪、鱼探仪等,这些声学探测装置用于海洋科学考察、应用技术研究、测量或勘探,为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国防安全、自然灾害等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传统的声学设备安装方式主要为嵌入式和导流罩式,但容易受到来自船底气泡层的干扰,对测量精度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部分新建成的科考船,由于多波束等声学设备探测装置受到气泡层的影响导致不能正常工作而进厂返工、改造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减少船底气泡层对船载声学装置的干扰,以提高设备测量精度,使得科考船能够完成各类海洋科学测量、勘探和研究工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中,包括:一附体,所述附体的前端面和两侧端面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附体的后端面的截面为流线型机翼形;若干挂臂,若干所述挂臂的一端与所述附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挂臂的另一端与外置船体的船底固定连接;还包括:各种声学换能器,所述声学换能器安装在所述附体内。上述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中,所述附体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附体的两所述侧端之间的距离。上述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中,所述附体靠近所述延伸部分的端面沿顺应水流方向向后倾斜。上述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中,所述延伸部分的前端面的截面为半圆形。上述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中,所述挂臂固设于所述附体上端面的中间并延伸至所述延伸部分,其余所述挂臂分别固设于所述附体的上端面的两侧。上述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中,所述挂臂的截面为流线型机翼形。上述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中,所述附体与所述外置船体的船底之间的间隙为400mm以上。上述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中,所述挂臂的数量为I至5个。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I)通过流线型附体和流线型挂臂的使用,各类船载声学换能器能够安装在悬挂的附体上,附体与船体底部之间通过流线型挂臂相连接。船舶航行时,来自船首的气泡层通过船底与附体之间的空隙流向后方,从而对安装在附体上的声学换能器影响减至最小。流线型附体安装后相比采用同等尺度的导流罩安装方式阻力减小10%?20%,节能效果显著。(2)本技术有效地减少来自船首气泡层对声学换能器的干扰,极大的提高测量精度。而且可根据不同声学设备换能器尺寸的要求进行定制,适用于安装在各类海洋调查船、工程船或科考船(如地球物理勘探船、生物调查船、水声调查船、渔业调查船、地质调查船、航道测量船、气象观测船、环境监测船、深潜调查船、综合科考船等)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的横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的横向视图,请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包括有一附体1,附体I的前端面和附体I两侧的侧端面的截面均为半圆形,并且附体I的后端面的截面为流线型机翼形。若干挂臂2,若干挂臂2的一端与附体I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若干挂臂2的另一端与外置船体的船底3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还包括有各种声学换能器4,声学换能器4安装在附体I内。本技术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3所示。附体I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分11,并且延伸部分11的宽度小于附体I的两侧端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附体I靠近延伸部分11的端面12沿顺应船行进水流方向向后倾斜。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附体I的延伸部分11的前端面的截面为半圆形。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挂臂2中挂臂固设于附体I上端面的中间并且该挂臂继续延伸至延伸部分11,其余挂臂分别固设于附体I的上端面的两侧。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挂臂2的截面的形状为流线型机翼形。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附体I与外置船体的船底3之间的间隙为400mm以上。本技术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挂臂2的数量为I至5个。本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海洋调查船、工程船或科考船。当船航行时,来自船首的气泡层通过船体底部3与附体I之间的空隙流向后方,对安装在附体I上的声学换能器4影响减至最小,极大提高声学设备的测量精度。而且附体I的大小可根据声学换能器4的多少和尺寸进行定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附体,所述附体的前端面和两侧端面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附体的后端面的截面为流线型机翼形;若干挂臂,若干所述挂臂的一端与所述附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挂臂的另一端与外置船体的船底固定连接;还包括:各种声学换能器,所述声学换能器安装在所述附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附体,所述附体的前端面和两侧端面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附体的后端面的截面为流线型机翼形; 若干挂臂,若干所述挂臂的一端与所述附体的上端面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挂臂的另一端与外置船体的船底固定连接;还包括: 各种声学换能器,所述声学换能器安装在所述附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体的前端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附体的两所述侧端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悬挂于船底附体的声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体靠近所述延伸部分的端面沿顺应水流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为夏唐丰孟繁涛程维杰叶昊夏士旺杨关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