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帘喷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8884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油帘喷嘴装置,包括构成喷嘴的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还包括,第一油腔,包括侧端面和隔挡面,所述进油口设置于所述侧端面,所述隔挡面设置有第一导流口;第二油腔,包括导通面和第一隔板,所述导通面上设置有第二导流口,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隔挡面与所述第二导流口之间,且自导通面一面向上延伸,其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流口的高度,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第一油腔通过隔挡面相连接;第三油腔,包括第二隔板和外侧面,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口和所述外侧面之间,且自所述导通面另一面向下延伸,所述外侧面上端设置有出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淬火油经过多重缓冲到达出油口,保证淬火油到达出油口沿着喷嘴方向的压力一致,使得油帘形状平整、连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帘喷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喷嘴装置,尤其是一种油帘成形平整连续的油帘喷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网带炉油帘喷嘴,如图4、图5中所示,淬火油从入油口 I入油到自油嘴3喷出,之间经过一个逐渐缩口的油腔2,图5中的安装法兰4和盲板法兰5起到固定的作用。这种炉油帘喷嘴存在喷嘴油帘形状不规则(油帘不平整,不连续)、不能有效地将加热炉和油槽的油面有效隔开、容易让油气进入到加热炉内,不能有效控制炉内气氛的缺点,导致处理出来的工件一般表现出表面硬度偏差大和颜色发黑等现象。所以喷嘴油帘的成形平整稳定性是网带炉能否处理出合格工件的一项重要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帘喷嘴装置,能够使得淬火油在流动过程中有储存和缓冲功能,使得淬火油在喷嘴出口在长度方向上的压力保持一致,保证输出的淬火油形成的油帘形状平整、连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帘喷嘴装置,包括构成喷嘴的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还包括,第一油腔,包括侧端面和隔挡面,所述进油口设置于所述侧端面,所述隔挡面设置有第一导流口 ;第二油腔,包括导通面和第一隔板,所述导通面上设置有第二导流口,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隔挡面与所述第二导流口之间,且自导通面一面向上延伸,其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流口的高度,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第一油腔通过隔挡面相连接;第三油腔,包括第二隔板和外侧面,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口和所述外侧面之间,且自所述导通面另一面向下延伸,所述外侧面上端设置有出油口 ;使得,淬火油自所述进油口进入所述第一油腔内后,自所述第一导流口流入所述第二油腔,所述淬火油在所述第二油腔内经所述第一隔板强制导流先向上流过所述第一隔板然后向下流经所述第二导流口进入所述第三油腔,所述淬火油在所述第三油腔内经所述第二隔板强制导流后最后向上自所述出油口喷出。作为本技术所述油帘喷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侧端面和所述隔挡面相交叉临近,所述第一导流口设置于所述隔挡面上。作为本技术所述油帘喷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并列设置。作为本技术所述油帘喷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油腔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的下方。本技术通过增加喷嘴的容量和隔板,让淬火油在流动过程中有储存和缓冲功能,使得淬火油在喷嘴出口在长度方向上的压力保持一致,保证输出的淬火油形成的油帘形状平整、连续。【附图说明】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油帘喷嘴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一个实施例所述油帘喷嘴装置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油帘喷嘴装置在淬火油槽落料斗上的应用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网带炉油帘喷嘴主视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图4所示实施例网带炉油帘喷嘴A-A方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的连接、相连、相接的表示电性连接的词均表示直接或间接电性相连。如图1、图2所示,这一实施例中,一种油帘喷嘴装置100,包括了构成喷嘴的壳体107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07 —侧的进油口 101和出油口 105,还包括,第一油腔102、第二油腔103以及第三油腔104。第一油腔102、第二油腔103以及第三油腔104各自形成独立内部中空的腔体,第一油腔102与第二油腔103之间、第二油腔103与第三油腔104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导流口109和第二导流口 110相连通,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腔102和所述第二油腔103并列设置,而所述第三油腔104设置于所述第一油腔102和所述第二油腔103的下方。第一油腔102包括围成第一油腔102腔体的外壳(为所述壳体107的一部分),该外壳区分为侧端面和隔挡面,所述侧端面和所述隔挡面相交叉临近,所述进油口 101设置于所述侧端面,所述第一导流口 109设置于所述隔挡面上。第二油腔103当然包括围成第二油腔103腔体的外壳(为所述壳体107的一部分),还包括导通面和第一隔板106,第一隔板106设置于所述第二油腔103的内部,所述导通面上设置有第二导流口 110,所述第一隔板106设置于所述隔挡面与所述第二导流口 110之间,且自导通面一面向上延伸,其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流口 109的高度且不抵触至所述围成第二油腔103腔体的外壳,所述第二油腔103与所述第一油腔102通过第一油腔102的隔挡面相连接。在此实施例中,第二油腔103的腔体容积要大于第一油腔102腔体的容积。第三油腔104也包括围成第三油腔104腔体的外壳(为所述壳体107的一部分),还包括第二隔板108和外侧面,所述第二隔板108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口 110和所述外侧面之间,且自所述导通面另一面向下延伸且不抵触至所述围成第三油腔104腔体的外壳,所述外侧面上端设置有出油口 105。这样的构造使得淬火油自所述进油口 101进入所述第一油腔102内后,自所述第一导流口 109流入所述第二油腔103,所述淬火油在所述第二油腔103内经所述第一隔板109强制导流先向上流过所述第一隔板109然后向下流经所述第二导流口 110进入所述第三油腔104,所述淬火油在所述第三油腔104内经所述第二隔板108强制导流后最后向上自所述出油口 105喷出。图3为本技术所述油帘喷嘴装置100在淬火油槽落料斗上的应用示意图。由图3可见,本技术主要特点是:淬火油从进油口 101经过第一油腔102和第一隔板109缓冲进入到容积更大的第二油腔103中,再到达第三油腔104时基本保持稳定的压力,淬火油经过多重缓冲到达出油口 105,保证淬火油到达出油口 105沿着喷嘴方向的压力一致,使得油帘形状平整、连续。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帘喷嘴装置,包括构成喷嘴的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油腔,包括侧端面和隔挡面,所述进油口设置于所述侧端面,所述隔挡面设置有第一导流口;第二油腔,包括导通面和第一隔板,所述导通面上设置有第二导流口,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隔挡面与所述第二导流口之间,且自导通面一面向上延伸,其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流口的高度,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第一油腔通过隔挡面相连接;第三油腔,包括第二隔板和外侧面,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口和所述外侧面之间,且自所述导通面另一面向下延伸,所述外侧面上端设置有出油口;使得,淬火油自所述进油口进入所述第一油腔内后,自所述第一导流口流入所述第二油腔,所述淬火油在所述第二油腔内经所述第一隔板强制导流先向上流过所述第一隔板然后向下流经所述第二导流口进入所述第三油腔,所述淬火油在所述第三油腔内经所述第二隔板强制导流后最后向上自所述出油口喷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帘喷嘴装置,包括构成喷嘴的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一侧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油腔,包括侧端面和隔挡面,所述进油口设置于所述侧端面,所述隔挡面设置有第一导流口 ; 第二油腔,包括导通面和第一隔板,所述导通面上设置有第二导流口,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隔挡面与所述第二导流口之间,且自导通面一面向上延伸,其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导流口的高度,所述第二油腔与所述第一油腔通过隔挡面相连接; 第三油腔,包括第二隔板和外侧面,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口和所述外侧面之间,且自所述导通面另一面向下延伸,所述外侧面上端设置有出油口 ;使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会东沈顺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