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加工棚,包括可移动的内棚以及包覆于内棚外的可移动的外棚,内棚和外棚均包括:顶棚;支座,支座滑动设置于地面基础上以用于支撑顶棚;以及滑行驱动件,滑行驱动件设置于支座上以用于驱动支座在地面基础上滑行。由于内棚和外棚均可移动,故吊装设备工作时不会与内棚的内部空间产生干涉,故内棚和外棚的跨度小、净空低,因而搭建钢筋加工棚所需的钢材量小、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且吊装设备不在钢筋加工棚内工作,不影响工人施工,安全性高;另外,内棚和外棚可以拉长相连,故由内棚和外棚围设的空间不仅可成为钢筋加工点,还可成为未加工的钢筋和加工后的钢筋的储存点,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无需对钢筋进行日常除锈工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加工棚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钢筋加工棚。
技术介绍
工程建设中,钢筋加工棚为必须搭建的大型临时设备。现有的钢筋加工棚为大跨度、高净空、且内设吊装设备的固定式钢筋加工棚。这种钢筋加工棚由于内设吊装设备,故钢筋加工棚的跨度大、净空高,因而搭建该种固定式钢筋加工棚所需钢材量大、占地面积大,且吊装设备在钢筋加工棚内工作,不仅影响工人施工且存在安全隐患,达不到文明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搭建时所需钢材量小、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使用时安全性高,不仅可提供钢筋加工点还可存储未加工或已加工钢筋的钢筋加工棚,以解决现有的固定式钢筋加工棚存在的所需钢材量大、占地面积大、且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加工棚,包括可移动的内棚、以及包覆于内棚外的可移动的外棚,内棚和外棚均包括:顶棚;支座,滑动设置于地面基础上以用于支撑顶棚;以及滑行驱动件,设置于支座上以用于驱动支座在地面基础上滑行。进一步地,支座包括分别设置于其滑行方向两侧的两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沿支座的滑行方向间距布置的用于支撑顶棚的多根立柱、设置于多根立柱底端的支台、以及装设于支台下方的多个滑轮。进一步地,每组支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根立柱之间的连杆;每根立柱的底端设有一个支台,每个支台的下方设有一个滑轮,支台上还设有至少一组滑行驱动件。进一步地,滑行驱动件为锥形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进一步地,内棚和外棚还各包括冲撞缓冲装置;冲撞缓冲装置设置于支架的前后两端的支台上以用于减缓支台滑行时与设置于地面基础上的限位墩相碰撞而产生的碰撞力。进一步地,顶棚在垂直其滑行方向的剖面为圆弧面,包括固设于立柱顶端的棚顶桁架、以及覆盖于棚顶桁架上方的顶棚保护层。进一步地,顶棚还包括固设于棚顶桁架和顶棚保护层之间的多根檩条;多根檩条沿支座的滑行方向平行间距布置。进一步地,顶棚保护层与檩条之间、檩条与棚顶桁架之间、以及棚顶桁架与立柱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进一步地,加工棚还包括用于支撑内棚和外棚的轨道支撑件,轨道支撑件包括:固设于地面基础上的混凝土基础层、以及固设于混凝土基础层上用于分别与内棚的两列滑轮和外棚的两列滑轮配合的四条钢轨。进一步地,轨道支撑件还包括覆盖于混凝土基础层上的后浇混凝土层、以及预埋筋;预埋筋一端与混凝土基础层固定,另一端延伸到后浇混凝土层外。进一步地,加工棚还包括用于支撑与内棚的滑行驱动件和外棚的滑行驱动件分别相连的电线的支架,支架固设于地面基础上,支架包括:固设于地面基础上的两根支杆、设置于两根支杆之间的悬挂绳、以及固设于悬挂绳上的用于支撑电线的多个导线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内棚和外棚均可移动,故吊装设备工作时不会与内棚的内部空间产生干涉,故相比现有的固定式钢筋加工棚,本技术的内棚和外棚的跨度小、净空低,因而搭建钢筋加工棚所需的钢材量小、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且吊装设备不在钢筋加工棚内工作,不影响工人施工,安全性高,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另外,由于内棚和外棚的跨度小、净空低,故相比固定式钢筋加工棚,内棚和外棚的长度较长,根据实际需要,内棚和外棚可以拉长相连,故由内棚和外棚围设的空间不仅可成为钢筋加工点,还可以成为未加工的钢筋和加工后的钢筋的储存点,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无需对钢筋进行日常除锈工作。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钢筋加工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支架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顶棚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轨道支撑件的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内棚;2、外棚;31、顶棚;311、棚顶桁架;312、顶棚保护层;313、檩条;32、支座;321、立柱;322、支台;323、滑轮;324、连杆;33、滑行驱动件;34、冲撞缓冲装置;4、轨道支撑件;41、混凝土基础层;42、钢轨;43、后浇混凝土层;44、预埋筋;5、支架;51、支杆;52、悬挂绳;53、导线轮;54、支条;55、地脚螺栓;56、预埋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钢筋加工棚,包括可移动的内棚1、以及包覆于内棚I外的可移动的外棚2,内棚I和外棚2均包括:顶棚31 ;支座32,支座32滑动设置于地面基础上以用于支撑顶棚31 ;以及滑行驱动件33,滑行驱动件33设置于支座32上以用于驱动支座32在地面基础上滑行。根据本技术的钢筋加工棚,由于内棚I和包覆于内棚I外的外棚2均可移动,当需吊装钢筋到加工点进行加工时,只需首先将内棚I和外棚2移出加工点外,然后再采用吊装设备将钢筋吊装到加工点,最后再重新将内棚I和外棚2移回加工点处即可,由于内棚I和外棚2均可移动,故吊装设备工作时不会与内棚I的内部空间产生干涉,故相比现有的固定式钢筋加工棚,本技术的内棚I和外棚2的跨度小、净空低,因而搭建钢筋加工棚所需的钢材量小、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且吊装设备不在钢筋加工棚内工作,不影响工人施工,安全性高,符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另外,由于内棚I和外棚2的跨度小、净空低,故相比固定式钢筋加工棚,内棚I和外棚2的长度较长,根据实际需要,内棚I和外棚2可以拉长相连,故由内棚I和外棚2围设的空间不仅可成为钢筋加工点,还可以成为未加工的钢筋和加工后的钢筋的储存点,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无需对钢筋进行日常除锈工作。具体地,支座32包括分别设置于其滑行方向两侧的两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沿支座32的滑行方向间距布置的用于支撑顶棚31的多根立柱321、设置于多根立柱321底端的支台322、以及装设于支台322下方的多个滑轮323。优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每组支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根立柱321之间的连杆324,用于连接相邻两根立柱321 ;每组支架包括沿其滑行方向前后设置的多根立柱321,立柱321的顶端与顶棚31相连,每根立柱321的底端设有一个支台322,每个支台322的下方设有一个滑轮323,支台322上还设有至少一组滑行驱动件33,本实施例中的滑行驱动件33指锥形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内棚I和外棚2在锥形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作用下可单独往返滑动。优选地,如图2所示,内棚I和外棚2还各包括冲撞缓冲装置34,冲撞缓冲装置34设置于支架的前后两端的支台322上以用于减缓支台322滑行时与设置于地面基础上的限位墩碰撞而产生的碰撞力。本实施例中,由于内棚I和外棚2均可以顺行和逆行,故为了保险起见,内棚I和外棚2上均设有四组冲撞缓冲装置34,该四组冲撞缓冲装置34分别设置于两组支架的前后两端的 四个支台322上,且冲撞缓冲装置34位于支台322的滑行向的前端。本技术中,如图3所示,顶棚31在垂直其滑行方向的剖面为圆弧面,顶棚31包括固设于立柱321顶端的棚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的内棚(1)、以及包覆于所述内棚(1)外的可移动的外棚(2),所述内棚(1)和所述外棚(2)均包括:顶棚(31);支座(32),滑动设置于地面基础上以用于支撑所述顶棚(31);以及滑行驱动件(33),设置于所述支座(32)上以用于驱动所述支座(32)在所述地面基础上滑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 包括可移动的内棚(I)、以及包覆于所述内棚(I)外的可移动的外棚(2),所述内棚(I)和所述外棚(2)均包括: 顶棚(31); 支座(32),滑动设置于地面基础上以用于支撑所述顶棚(31);以及 滑行驱动件(33),设置于所述支座(32)上以用于驱动所述支座(32)在所述地面基础上滑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座(32)包括分别设置于其滑行方向两侧的两组支架,每组所述支架包括: 沿所述支座(32)的滑行方向间距布置的用于支撑所述顶棚(31)的多根立柱(321)、设置于所述多根立柱(321)底端的支台(322)、以及装设于所述支台(322)下方的多个滑轮(3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 每组所述支架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根所述立柱(321)之间的连杆(324); 每根所述立柱(321)的底端设有一个所述支台(322),每个所述支台(322)的下方设有一个所述滑轮(323),所述支台(322)上还设有至少一组所述滑行驱动件(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行驱动件(33)为锥形转子三相异步电动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棚(I)和所述外棚(2)还各包括冲撞缓冲装置(34); 所述冲撞缓冲装置(34)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前后两端的所述支台(322)上以用于减缓所述支台(322)滑行时与设置于所述地面基础上的限位墩相碰撞而产生的碰撞力。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加工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棚(31)在垂直其滑行方向的剖面为圆弧面,包括固设于所述立柱(321)顶端的棚顶桁架(311)、以及覆盖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海柱,彭云涌,周睿,谈超,罗桂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