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给水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841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凝给水调节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阀杆和阀盖,阀杆下端伸入阀体内部并且与阀芯连接,阀杆上端伸出阀盖外与驱动机构连接,阀芯上套设有套筒,套筒的底部设置有迷宫盘,阀芯下部设置有一主平衡孔,阀芯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主平衡孔连通且向外倾斜的次平衡孔,次平衡孔的孔径大于主平衡孔孔径,阀体的进水流道上设置有双层减压盘,双层减压盘中间设置有减压间隙,每一层减压盘上均设置有若干减压孔,每一层减压盘上的减压孔上下相对交错设置,其中,靠近进水流道进水口的一层减压盘上的减压孔孔径小于另一层减压盘上的减压孔孔径,阀芯与阀座的密封面上设置有堆焊的硬质合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压效果显著,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凝给水调节阀
本技术涉及调节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凝给水调节阀。
技术介绍
给水泵在运行时其出口压力达到20Mpa以上,一般的锅炉无法承如此高的压力,故需要用给水调节阀来降压调节。目前使用的凝给水调节阀以闸阀的形式存在,只能实现阀芯与阀座一次降压,故压降水平只能完成50%。另外,目前的调节阀的阀芯和阀座密封处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且降压效果明显的凝给水调节阀,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凝给水调节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阀杆和阀盖,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阀体内部阀腔连通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阀盖固定在所述阀体上,所述阀杆下端伸入所述阀体内部并且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阀杆上端伸出阀盖外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阀芯上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迷宫盘,所述阀芯下部设置有一主平衡孔,所述阀芯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主平衡孔连通且向外倾斜的次平衡孔,所述次平衡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主平衡孔孔径,所述阀体的进水流道上设置有双层减压盘,所述双层减压盘中间设置有减压间隙,每一层减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凝给水调节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阀杆和阀盖,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阀体内部阀腔连通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阀盖固定在所述阀体上,所述阀杆下端伸入所述阀体内部并且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阀杆上端伸出阀盖外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阀芯上套设有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迷宫盘,所述阀芯下部设置有一主平衡孔,所述阀芯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主平衡孔连通且向外倾斜的次平衡孔,所述次平衡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主平衡孔孔径,所述阀体的进水流道上设置有双层减压盘,所述双层减压盘中间设置有减压间隙,每一层减压盘上均设置有若干减压孔,每一层减压盘上的减压孔上下相对交错设置,其中,靠近所述进水流道进水口的一层减压盘...

【技术特征摘要】
1.凝给水调节阀,包括阀体、阀座、阀芯、阀杆和阀盖,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阀体内部阀腔连通的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阀盖固定在所述阀体上,所述阀杆下端伸入所述阀体内部并且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阀杆上端伸出阀盖外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阀芯上套设有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迷宫盘,所述阀芯下部设置有一主平衡孔,所述阀芯上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主平衡孔连通且向外倾斜的次平衡孔,所述次平衡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主平衡孔孔径,所述阀体的进水流道上设置有双层减压盘,所述双层减压盘中间设置有减压间隙,每一层减压盘上均设置有若干减压孔,每一层减压盘上的减压孔上下相对交错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耀威李飞燕朱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平安高压调节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